黄道周书画院
2017-11-17 黄道周书画院
清流领袖、儒学大师、书法大家黄道周

厦门黄道周书画院名誉院长侯真平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等,号石斋等(至少有32个别名)。生于福建镇海卫铜山所(在东山岛)。二十五岁时,为亡父黄嘉卿服丧三年毕,奉寡母定居漳浦县城。
他是明代著名的“三栖”人物:
(1)在政治上,他是明末的清流领袖之一,正直敢言的诤臣,宁死不屈的抗清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
(2)在学术上,他是明末博学渊识的儒学大师,明清两代屈指可数的有创见的易象数派大家,影响颇大,至少有300多名闽粤浙赣皖弟子从学,包括著名的“中国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方以智等人;
(3)在艺术上,尤其在书法方面,他的行草独树一帜,名重于时,直接影响了吴昌硕、沈曾植、潘天寿、来楚生、诸乐三、沙孟海、夏承焘等近代书法名家。他也善画,尤喜画松,格高意远。
他一生仕途坎坷。自天启二年(1622)三十八岁成进士并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以后的4朝24年中,任职5次,累计4年多(不含庶吉士3年)。
在天启朝,任翰林院编修,参加《神宗实录》凡9个月,充经筵展书官仅1天,因不满魏忠贤擅权,告假而归。
崇祯朝,是他参政的主要时期,起用2次,历官翰林院编修、右中允、左谕德、经筵日讲官兼少詹事。这2次任职各为11个月、21个月,但是因犯颜直谏,受降级调外处分2次,罚俸处分1次,削籍处分1次,廷杖80板,坐牢1年半,备受拷问。
在南明弘光朝,任礼部尚书2个月,郁郁不得志。
隆武朝时,虽然位居首辅,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部尚书,但是政在拥兵自重的郑芝龙兄弟,所以黄道周就职不到1个月,就无奈地自请徒手北上,召集义勇书生万余人,在江西境内西击汉奸金声桓,北抗清兵铁骑,5个月后兵败被俘于婺源,3个月后慷慨就义于南京。
黄道周从政,虽然很不得意,但业绩有二:
其一,是正直敢言,针砭时弊,强谏任用贤人,去除奸佞。这主要体现在崇祯朝。
其二,是出师抗清、英勇就义。这发生在隆武朝。
在崇祯朝,他上奏章30余封,召对3次,其中跟崇祯皇帝当廷激烈抗辩1次,主旨在于规谏崇祯帝爱护、重用清正鲠直之士,疏远阴险奸诈之徒。为此,频遭呵斥、降调、削籍,乃至下狱拷掠。其中虽然不免有明末党争的背景,但是他主张任用贤人,在原则上是正确的,也切中时弊。而且,他这种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屡折屡言,不惜前程、生命的精神,跟那些一味干进,只谋私利,或者明哲保身、滥叨升斗的官僚相比,无疑是难能可贵,令人景仰的。因此,他的强谏,名重海内,有“天下称直谏者,必曰黄石斋”之誉(清代邵廷宷《东南纪事•黄道周传》)。据说,连崇祯帝也对近臣叹服道:“黄道周冰心铁胆,自是今时一人!”(明代万应隆《三峰传稿•黄道周传》)
他在政治上为人称道的另一方面,就是英勇抗清和慷慨就义。明亡以后,他见南明弘光帝意在偏安,政柄为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恢复无望,遂遗憾而去。弘光既亡,力图劝说潞王担起中兴大任,又遭马、阮排斥。潞王政权匆匆夭折,于是追随有志恢复的隆武帝,被用为首辅,但因郑芝龙兄弟拥兵专权,终于绝望,只好击石沙场,喋血嘈市,来保全名节,示范天下后世。
他乏兵缺饷,只身徒手北上,鸠集亲友门生,沿途招募,直指赣皖,抗击清军破竹之势。
5个月中,逐渐拥兵万余,西抗汉奸金声桓,挺进至进贤、瑞洪、饶州一带,焚毁清军大小粮舟7至8艘,歼敌200人以上,擒获清朝官员4人;北伐婺源、徽州,屡战清骑,斩杀清军将卒380人以上,获马300多匹,以及兵器甲胄印信数十件。但以书生治兵,指挥节制失当,终于就俘于沙场。
被俘期间,3次绝食,誓死不降,被杀于南京。
对于一个面临危亡的民族来说,黄道周为了抗御外侮而赴汤蹈火,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已经汇入我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中,起着激励后人的作用。
黄道周是个知行一致的真道学先生。他的理学,偏向修己以敬,躬行履践,他的直谏、抗清、就义,乃至著述、书画作品中透露的凛然正气,都是明显的证据。此外,他的私生活,也是慎独不苟的,清望之名,声震天下。这在贪官污吏横行,假道学先生充斥的明季,尤其难能可贵。
他出身贫寒,从小半耕半读,23岁丧父,虽然后来官至崇祯朝少詹事、弘光朝礼部尚书、隆武朝首辅(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但前后历职仅4年多,食俸不上540石。终其一生,基本上只是一介寒儒,一家老小的生活,主要靠薄田微俸和亲友弟子们的周济。但是,黄道周自持不悔,一则不求俸禄长食,而屡因建言罢黜、下狱;二则不以职位纳贿自肥;三则经常拒受馈赠。以职位而言,他担任的大体都是翰詹之官,又主考过浙江乡试和分考过会试,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对于贪官来说,都不失为可以捞一把的机会,崇祯年间的吏治,每况愈下,如阁臣陈演家赀钜万,非贪何有?然而黄道周超然其外,廉洁自守,独善其身,一尘不染,诚可贵也!
黄道周在朝的时间不长,毕生精力主要用于学术研究、授业讲学。
他学问博赡、精深、尚实,黄宗羲盛赞黄道周之学“如武库无所不备,而尤邃于《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黄道周的《榕坛问业》道:“书内所论,凡天文地志、经史百家之说,无不随问阐发,不尽作性命空谈,虽词意间涉深奥,而指归可识,不同于禅门机括幻空无归,先儒语录每以陈因迂腐为博学之士所轻,道周此编可以一雪此诮矣。”道周的博学,在明代中后期反对多读书,崇尚“简易功夫”,空谈心性的学风中,实属难能可贵。容肇祖《明代思想史》、侯外庐主编《宋明理学史》都视黄道周为“明末儒学大师”。
他的学问,在博学的基础上,又有专精的成果,例如对《易》象数学的创见。廖名春等《周易研究史》认为:“象数派宋易著作,明清两代多如繁星……影响较大,有创见的象数派宋易学家只有来知德、黄道周、方以智三人。”其中,方以智的《易》学,是师从黄道周的。
他的著述丰厚,仅其弟子洪思搜集遗文编成的《石斋十二书》,就有196卷之多,还有不少逸文见于清郑亦邹编《黄石斋先生集》。此外,后代陆续发现的佚文也不在少数。据笔者知见,道周存亡单行本著述在127种以上(含别集20种和翻刻古籍2种,为人选编诗作1种),按学科性质可分18类(不含别集类、翻刻古籍类、为选编诗作类)。此外,其历来传世的书法作品,笔者知见至少有231件(内至少有151件今存世书迹),其中至少有73件孤本文献。他的主要理学代表作,如侯外庐主编《宋明理学史》所列,是《易象正》、《榕坛问业》、《石斋先生经传九种》(内收《易象正》、《博物典汇》等)。
黄道周所以被视为明末大儒,除了因为他博学专精的学问之外,还因为他的学术影响:其一,他的学生、弟子人数及地域分布;其二,他对弟子及后人学术观点和学风的影响。
一方面,他的学生和弟子多达三四百人,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的闽浙赣苏皖一带。其中,在学术上最有成就的弟子,例如“中国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安徽的方以智及其父亲方孔炤、著名理学批评家江西彭士望、著名实学思想家浙江张履祥、名士福建李世熊和江西艾南英等人;政治上的著名人物,有如几社领袖上海陈子龙,名臣福建陈士奇、陈瑸、林逢经,浙江姚奇胤,江西杨廷麟等。早在铜山时期,就有弟子陈士奇、陈瑸、刘善懋等;在漳浦,早期弟子有张若化、张若仲、刘履丁、林有柏等多人。崇祯七至八年,黄道周两度讲学于漳州正学堂(又称紫阳书院、榕坛),是他大规模讲学的开端,有洪京榜、张瑞钟等120多位弟子相从问业。崇祯三年黄道周主考浙江乡试,以此为锲机,崇祯五年在浙江余杭大涤山创建大涤书院,乡试门生多从问业。崇祯十年,黄道周分考会试,所取江浙赣川门生,多成大涤书院的弟子,崇祯五年、十一年、十五年(五月、十一月)、十七年他五入大涤,二会杭州,问业弟子四五十人以上,例如上海陈子龙、浙江张履祥等、江西余忠宸等。崇祯十三年八月至十四年十二月在诏狱中,向方孔炤、方以智、孙嘉绩、张幼安等传授《易象正》。十五年在九江,又向僚友江西杨廷麟传授《易象正》。十六年至十七年,他的讲学规模达到高峰,营建了漳浦的明诚书院、江东桥附近的邺山书院,举行了4次讲问大会,演习了正规的讲仪,与会者最多的一次达到404人。此外,安徽钱澄之等也是黄道周弟子。
另一方面,黄道周的学术思想确实影响过一些弟子,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和程度上影响后代学者,以及弟子所在地区理学风气与传统。前者,最典型之例,莫过于对方以智父子的影响。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等。安徽桐城人。明清之际实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侯外庐《方以智——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载《历史研究》1957年第6、7期),主要著作如《物理小识》、《通雅》、《东西均》、《药地炮庄》、《周易时论合编》、《易象》等,传见清代温睿临《南疆逸史》。父方孔炤,字仁植,一字潜夫,原任湖广巡抚,因在议剿张献忠的策略上得罪了杨嗣昌,遂于崇祯十三至十四年与道周同系刑部狱中(俗称西库、白云库),传见《明史》。方以智在狱中侍候父亲,见黄道周在继续研究《易象正》,遂得从学,并且开始归于象数学。后来方氏父子合作著成《周易时论合编》,多处引用黄道周观点及其《易》图。侯外庐主编《宋明理学史》认为:方以智之所以后来成为一位象数学家,表达出精湛深刻的辩证法思想,除了受业师王宣(字化卿)的影响外,与黄道周的《易》学是极有关联的。《周易时论》中不但多处引用黄的理论,《图象几表》中也转引了黄道周所创制的《易》图,以《时论》与黄道周《易象正》合参,可以详悉其间的渊源。(方以智)晚年专门治哲学,则是由于黄道周的影响,继承了邵雍与二蔡(蔡元定、蔡沈)的传统,创立自己独特的《河》、《洛》“中五”之说的象数学理论,而其中包含有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因素,其作用与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廖名春等《周易研究史》也专门探讨了黄道周的象数学对方以智父子的影响。
廖名春等《周易研究史》还指出:“黄道周的易学,对明末以后的易家很有影响。”并且具体指出“清人孙宗彝的《易学集注》也学本于黄。”
至于黄道周学术对一些地区理学风气与传统形成的影响,最明显之例,见于清代闽南地区。李兆民《明清福建理学家之概况》说:“石斋为明代闽学之殿将,影响后学甚大。迨满清入主,所出固多科举人材,然二百余年犹有数人继承先世余绪,若蔡世远、蔡新、雷鋐、林赞龙等,其最著者也。”其中,蔡世远的祖父蔡而煜,就是黄道周的学生〔《重纂福建通志》〕。此外之例,如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贵州巡抚贺长龄辑注道周《孝经定本》,并刊印训士,其门生傅寿彤说贵州学子“一时肄诵殆遍……今日盘延以西十有三郡之内,必更有怵夫子之训”。
黄道周的书法,笔者见过他大部份存世书迹的影件,从心里喜爱不已,尤其钦佩其超尘出世的气派,深邃隽永的内涵,扛鼎拨山的力度,刚健凝重的风格,真不愧为大家神韵!明代由于历朝皇帝喜好法帖,于是帖学大盛;又因科举试卷重视恭整,所以读书人务求端方齐整,遂使拘谨呆板的“台阁体”流行。虽然中后期出现了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之类有个性的名家,但毕竟妩媚有余,含拙不足;食古有余,开新不足。明代书坛上最有胆识,书艺最具内在美的书家,当推初期的宋克,中期的陈宪章、张弼,末期的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张瑞图等人,而以明末这些书家的成就最大。
黄道周的书艺,当时就被世人所重。他的同僚好友黄景昉在《黄道周传》中记道:“公在狱中,手写《孝经》百余本,流传为宝。”(见(明计六奇《明季南略》)当时的刑科给事中李清,在《三垣笔记》中说黄道周狱中手书《孝经》:“每本售银一两,人争市之,以为家珍。”黄道周的忘年交查继佐,在《国寿录》和《罪惟录》中追忆说:“常有处要,非东林,虽款曲最恭,求一字为荣,积数十年不可得。”
在清代,黄道周的书艺仍然备受推崇,清初著名书画鉴赏家宋荦、乾嘉间著名书家王文治、嘉道间大书家何绍基,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清)宋荦《漫堂书画跋》:“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清)王文治《快雨堂题跋》:“(黄道周)楷法遒媚,直逼钟王。”(清)秦祖永《桐荫论画》:“(黄道周)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其中,以何绍基《跋黄道周<洗心诗>册》所见最为精到:“有明书势,石斋以学,鸿宝以才,出古人绵蕞之外,非文、董、邢、唐诸家斤斤抚古者可比。惟忠端书法,根据晋人,兼涉北朝,刚劲之中,自成精熟,迥非文、董辈所敢望。近年瑰迹迭见,益宝重如凤芝麟术。” 何绍基《再跋黄忠端公与乔柘田手札册》并说:“石斋先生书,于精熟中出生辣,根矩晋法,兼涉魏、齐,非文、董辈所能及。近年瑰迹叠出,益宝重于世。”
近代以来,更有吴昌硕、沈曾植、潘天寿、来楚生、诸乐三、沙孟海、刘海粟等大书画家,潜心研究黄道周书法,深得其精髓。
白蕉《书法的欣赏》说:“吴昌硕楷书初学黄道周,后来行草学王觉斯,篆书从学杨沂孙变为专写《石鼓文》,写出一个面目,与篆刻统一起来,又别开一派。”
王遽常《忆沈寐叟师》:“(沈曾植)先生晚年自行变法,冶碑帖于一炉,又取黄道周、倪鸿宝两家笔法,参分隶而加以变化。”
潘天寿的弟子浙江美术学院邓白教授,在《潘天寿评传》中说:“他(潘天寿)的书法中,主要的成就应是行书,最能代表他的艺术特色。他所下的功夫,也以行书最深。为了与他的绘画风格密切协调使书画珠联璧合,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找到了明末黄道周的墨迹,既有晋人书法的气度和韵味,又有魏碑奇逸雄迈的特点,笔法方圆并用,格调自成一家,尤其使潘为之倾倒的是,这位流芳史册的民族英雄,其匡济之才,忠烈之节,道德文章,以及不同流俗的笔法,无一不是他生平所崇尚的规范。他中年以后,一直致力于学黄道周书法,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心契神会,志趣相投。潘天寿是最重人品的,一贯认为‘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因此不难知道潘天寿长期取法黄道周,特别喜欢《榕坛问业》,反复临写,爱不释手,不仅在于学其书法,同时出是学其为人。”
沙孟海《沙孟海论书丛稿》推崇黄道周为“明季书人第一”,《近三百年的书学》还说:“明季书家,可以夺王铎之席的,只有黄道周”,“黄道周学问品格,皆第一流。他对于书法,要在二王之外另辟一条路径出来……便大胆地去远师钟繇,再参入索靖的草法,波磔多,停蓄少;方笔多,圆笔少,所以他的真书如断崖峭壁,土花斑驳。他的草书如急湍下流,被咽危石,前此书家,怕没有这个奇景罢?”
沙孟海《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回忆道:“……再后几年,看到神州国光社等处影印的黄道周各体书,也多用方笔,结字尤新奇,更合我胃口,我就放弃王右军旧体,去学黄道周……廿三岁,初冬到上海,沈子培先生(增殖)刚去世。我一向喜爱他的书迹,为其多用方笔翻转,诡变多姿。看到他《题黄道周书牍诗》:“笔精政尔参钟、索,虞、柳拟焉将不伦”(宋荦旧跋说黄字似虞世南、柳公权),给我极大启发,由此体会到沈老作字是参用黄道周笔意上溯魏晋的。我就进一步去追黄道周的根,直接临习钟繇,索靖诸帖……。”
沈尹默《论书诗》盛赞黄道周书法:“高格倪、黄见性情,即论险怪亦天成。此流未许他人与,雅俗相看最易明。”
近十几年来,国内书法界众多的著作、论文、辞典,都推许黄道周为明末革新派书家群中的杰出代表。
黄道周还善画,作品至少30件今存世或前代行世。其画格,潘天寿《中国绘画史》评价道:“山水人物,长松怪石,极为磊落。”
刘海粟也极珍视道周的画。他曾收藏一幅松石图,视若拱璧,后来为了维持他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只好忍痛割爱。易手之前,精心临摹成副本,以供日后研习。
总之,黄道周不愧为做人、做官、做学问、作书、作画方面都令人敬仰的历史伟人、文化巨擘。他的操守、学术、书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