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专栏

中国艺术家为何正离开北京前往上海?
来源:瀚望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9-7-15 9:51:00 阅读:3631

京东五环外艾荷华艺术区

    近日,北京近万名艺术家面临外迁引发大家关注,焦点是近几年新的首都规划与功能定位的巨变,给艺术家的自然聚集带来了极大的外迁压力,艺术家梁克刚在微信中说“数以千计的在北京市区周边5、6环之间或近郊少则几年多则二十余年的自由艺术家们也忽然要面临何去何从的困难局面!”。


实际上,自2015年~2017年,随着首都规划的重新调整以及城市功能的向外疏解,短短两三年间,聚集在东北五环六环之间的黑桥村、北皋村、索家村、费家村等地的数千名艺术家的工作室遭遇了拆除清理。很多漂在北京多年的外地艺术家无心也无力再去折腾新工作室而选择了返回原籍发展,大部分艺术家只有寻找更远的地方房租地租相对更便宜的地方再次迁徙。梁克刚称:进入2018年,对于大量漂在北京的自由艺术家而言情况只会更加严峻,适合做Loft型工作室绝大多数都是城乡结合部原来遗留下来的厂房、库房临建,绝大多数没有合法的房产手续,基本都在清理拆除之列,所以今年还将不断地有更多的自由艺术家面临工作室拆迁外搬的问题。

那么,京漂艺术家该何去何从!


梁克刚提出的适合接收京漂外迁艺术家的地区基本特点为:最好依托城市的生活配套服务,气候环境宜人,离北京、上海等地飞机航程2小时以内,高铁或陆地交通三、四小时以内,当然越近越好,最好有山有水或毗邻湖海,用作工作室群落的土地和房产有合法手续,入园租金门槛低,有政策扶持与补贴更佳,有规范管理有安全保障。大型土地房产或景区开发项目最好有资源引进的倾斜优惠政策,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概念的注入带动整体片区或物业价值的提升!

但事情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有媒体称,中国艺术家正离开北京前往上海,虽没有充足的数据,但上海或是可能之一。



宋庄新规划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效果图



澳媒:中国艺术家为何正离开北京前往上海



 如果让你将视线投向香港市场以外并探索中国当代艺术,你该去哪里?北京还是上海?


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这是两个最老的对手。从上海最古老的画廊房顶放眼望去,我可以清楚地看到首都北京正在被其耀眼炫目的年轻“堂弟”攻城略地:近处的建筑工地是正在拔地而起的法国蓬皮杜中心在华“前哨”;稍远处,艺术建筑群正将曾经破败凋敝的临港工业园变成上海版的“纽约博物馆大道”。


经营画廊的何先生正和我谈论京沪争夺中国当代艺术领导地位的话题。讽刺的是,就在几年前这个问题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毕竟,中国当代艺术诞生于首都。对艺术爱好者来说,北京正如好莱坞之于梦想成为演员者一样。近来,北京当代艺术界却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过去大家趋之若鹜的京城艺术展现在却要通过广发邀请帖才能聚齐参展人数。而上海正通过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等活动独揽中国内地艺术盛事。


中国的艺术星球正开始绕其轴心发生颤动。近年来,北京持续的都市化和中产阶层化已迫使艺术家进一步离开。“工作室是艺术家的全部生命”,在北京开办画廊的赫维特说。上海向来是小众但很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的家园。在上海松江区的“画家村”,便利的生活设施正为“逃离”北京的艺术家提供稳定的居住前景。这种稳定感加之上海热心斥巨资发展文化项目,已经改变了一些不甘寂寞的年轻艺术家的想法。


10年前,没人会建议你到上海体验中国当代艺术,但如今上海已将其重塑为通往中国艺术天地的最佳门户。与此同时,香港正成为艺术品买家的最便利目的地。此时的北京艺术市场将何去何从?



徐汇滨江的龙美术馆(西岸馆)


下一个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上海?


2017年入冬以来,上海艺术博览会、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等一连多个艺术博览会于申城密集登场,不断升温,吸引海内外收藏家打着“飞的”前来“一站式”看展、选购艺术品。


同样提示着艺术品市场温度的还有,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5号门附近,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中心建筑体量达6.83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全球面积最大、设施先进、服务专业的艺术品综合保税服务体。


上海在朝着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不断迈进,为前进步伐注入澎湃动力的,是近年来相关政策的持续引航。上海出台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未来,人们将清晰地看到这些目标成为现实:进一步优化艺术品产业发展布局,完善艺术品产业发展专业配套服务,积极培育和引入合格市场主体……在专家学者看来,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凭借城市建设、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区域辐射等方面的雄厚基础,形成上海艺术品产业整体优势也指日可待。



上海观复博物馆


上海正优化艺术品产业格局


2016年,上海426家艺术品经营机构创出59.36亿元的交易规模。经上海口岸进出口的艺术品数量8450件,出口贸易额5.1亿元;艺术集聚区3个,总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吸引150余家艺术机构入驻。如今的上海艺术品市场渐显“国际范”,恰与“海纳百川”的海派城市气质契合。国际拍卖巨头佳士得落沪四年,保利联姻华谊成立上海拍卖公司二度举槌,不约而同将西方经典艺术品引介至国内——毕加索、夏加尔、萨尔瓦多·达利、弗朗西斯·培根等西方一线艺术家作品在佳士得上海拍卖会上轮番登场;“时光遗珍——英国古堡秘藏西方经典油画”于保利华谊2017上海秋拍创出百分百成交的佳绩。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艺术品产业不仅需要发展,更需要优化、升级、形成特色。“优化艺术品产业格局”,被纳入《意见》,可谓正当时——既包括构建集聚优势的“加快推进浦东外高桥、徐汇滨江艺术集聚区建设”“支持艺术类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等举措,也涵盖健全一级、二级市场生态的“鼓励代理制画廊发展”“支持各类画廊参加国内外知名艺术博览会”“支持在沪发展的艺术品拍卖机构做大做强”“深化朵云轩等国有艺术品拍卖机构改革”等细则。


在徐汇滨江——上海西岸,一系列前瞻性、系统性思考正让一个能对标国际、吸引全球目光的文化新地标呼之欲出。其中,艺术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率先落子,筑巢引凤;吸引香格纳画廊、艾可画廊等多家知名画廊入驻的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正在发挥集聚效应;不久之后建成的星美术馆、油罐艺术公园、西岸美术馆,还将持续升腾申城的艺术品鉴藏氛围。


在上海业内人士看来,对于艺术品产业的优化,更应该是优化艺术生态环境。“比如,艺术家不能擅自卖画,画廊不能随意给艺术品定价,这些都将扰乱市场。优化艺术生态环境,需要从扶持艺术家的创作开始,遵循‘艺术作品-画廊-拍卖行-藏家’的顺序。各个环节各司其职,有序自律,形成持续的健康循环,久而久之才能让市场达到一个高度。”上海艺博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之骅顾之骅特别提到“艺术品的自然流通、自然变现”,那正是他眼中健康的艺术生态所具备的重要表征。




上海:促进艺术品贸易便利化


进出便捷、高效流通好比打通了艺术品交易中至关重要的“任督二脉”。为海内外艺术品的交流交易架起“绿色通道”,自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艺术机构、拍卖公司、艺术博览会来沪举办展示交易。对于这条通道的探索,上海可以说是国内的先行者。2013年8月,国内首个专业艺术品保税仓库即在上海自贸区建成并投入运营,推出了艺术品“先进区、后报关”(不涉证前提下)、“保税出区展示”等模式,通过与保税区海关的协调,实现了艺术品通关、展示、交易的便利化。


2015年,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一幅含蝴蝶标本的拼贴绘画如期“飞”抵境内拍卖,正是得益于自贸区的便利化措施。原本,拼贴绘画中的动物标本因涉及动物材质需要全面查验,最终,“准入证”的发放时间大大缩短,只用了三天。这些都是最近几年自贸区相关政策试点给艺术品流通、交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环中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日趋便利的交易通道正给上海带来艺术品产业的能级提升。2017年通过上海自贸区进出口的艺术品贸易总额近70亿元,拍卖公司即便是带到北京交易的拍品,依然有很多是通过上海自贸区进出的。”据他透露,自贸区内还在酝酿更多突破,比如继续推进先试先行外资拍卖行拍卖文物。胡环中预计,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流程的进一步便利,保税仓库、艺术品展示交易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艺术岛等硬件逐渐齐备,上海成为世界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愿景也越来越清晰。



苏宁艺术馆外观


上海“艺术人口”仅寥寥数万?机遇?



相对于庞大的高净值人群,上海参与艺术品市场交易的人数还是太少了。


“艺术产业要做大,还是应该去做基本人群的培养和培育”,在投入艺术品行业12年后,证大集团创始人戴志康发现,多年来,因为民营美术馆和艺博会蓬勃发展,上海艺术行业的势头在某些方面已有赶超北京之势。


但根据证大旗下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售票情况,他估算,上海真正关注当代艺术的人不会超过2万人,若将范围扩大到古典艺术在内的整个艺术门类,人数大约会上升2倍。据戴志康透露,2015年,反响不俗的“敦煌:生灵的歌”大展参观人数为30万人次,是喜玛拉雅美术馆历年来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和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张正霖曾在演讲中强调,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机构化趋势日益明显。他列举了瑞士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艺术业务体系。瑞银在艺术研究、收购与销售、财产规划、活动及资助以及艺术策划管理方面都有介入,着名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就是瑞银赞助的项目之一。德意志银行也收藏了大量艺术品,通过艺术品流通,他们在企业形象及资金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基于中国的国情,张正霖提出,地产、金融、文创、互联网与艺术品结合的模式更有优势。“艺术金融、艺术地产一定是将来艺术资产发展最重要的模式之一”,他说道。


而这些正是上海的优势,一方是艺术家寻求出路,一方是正构建集聚优势,不断搭建、完善艺术市场平台;上海,能否成为京漂艺术家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