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时代”安迪·沃霍尔艺术展登陆山水美术馆

2017-5-29  潮望艺术网


他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
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
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
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他就是安迪·沃霍尔,一个真正的传奇。













5月28日,“复制时代”安迪·沃霍尔艺术展在山水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囊括了30余件安迪·沃霍尔原作真迹,其中全球仅3件的装置原作“电椅”首次亮相亚洲,玛丽莲·梦露、可口可乐、拳王阿里……众多作品酷炫登场,涉及装置艺术、油画、手绘、综合材料、印刷品、摄影等多品类,全方位展现安迪·沃霍尔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的多元性。此批30余件安迪·沃霍尔作品,历经40余年的收藏,全部出自同一藏家之手,并从1999年至今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三个欧洲艺术中心地区举办了28次展览,其中博物馆级别策展9次。



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本次展览学术顾问陈履生




山水文园集团CEO兼执行董事张晓梅



艺术理论家吕澎



山水美术馆馆长孙越



孙越、王广义、吕澎对谈现场

本次展览共分为“星光闪耀”、“玛丽莲·梦露”、“电椅”、“联合创作”等八个展区,其中多件作品均为孤品,力求还原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加强了展览的互动环节,让观众有机会了解到这位伟大艺术家诸多不为人熟知的一面。而展览结束部分则以中国艺术家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收尾,以此来对照中西方波普艺术的不同语境。








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前,艺术家王广义、批评家吕澎、山水美术馆馆长孙越进行了一个小型的对谈。吕澎介绍了波普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对于王广义与沃霍尔的创作,他表示二人创作的出发点并不一样,只是王广义所处的经济发展时代与沃霍尔所处的消费时代有相似的特点,因而会对他们的创作产生联想。对于展出的作品,王广义则表示,其中好多作品均是他首次见到真迹,尤其是那件《电椅》,堪称沃霍尔成为伟大艺术家的标志。









展览现场

除了安迪·沃霍尔的展览之外,本次展览的平行展“胶片时代的面孔”逄小威摄影作品展也在当日同期开幕,展出了艺术家拍摄的中国电影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人人物肖像。此外,另一平行展“多维度·第二回当代艺术邀请展”将于7月8日拉开帷幕。据悉,“复制时代”安迪·沃霍尔艺术展将持续至8月28日,展期三个月。










展览现场

有关展览的来龙去脉,空艺术对话山水美术馆馆长孙越

空艺术:山水美术馆在去年推出了毕加索大展,今年同期推出安迪·沃霍尔,每年推出一位国际大师级艺术家的展览,这是不是美术馆运营上的一个长期规划?
孙越:对,我们有一个十年的规划,每年有一到两场国际大展。因为国内的观众想要不出国而看到大师级的展览还比较难,正好去年春节前我给董事长汇报毕加索展览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想法特别好,干脆就做一个十年展览的规划,每年推出一个,现在就开始排期。










展览现场

空艺术:未来还会推出哪些重量级艺术家的作品?
孙越:目前我们已经列了一个名单,包括米罗、基里科、戈雅、米开朗基罗等等,涵盖了文艺复兴早期到18、19世纪的一系列大师。下一场我们准备做达芬奇,目前我也在与欧洲的一些美术馆、博物馆和机构在沟通,他们以及国外的一些策展人也在陆续地给我报方案。此外,我们自己也策划了一个达芬奇与鲁班博物馆的一个对话展,因为达芬奇也被称作“意大利的鲁班”,虽然比鲁班晚了两千年,但是在成就上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我觉得做达芬奇的展览还是要结合一些中国的语境,也是为了复兴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因为中国的大师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类似的国际大展牵头的话,也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同时我们也跟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的院长邱志杰沟通了想法,会推出一个展示实验艺术、综合艺术以及年轻艺术家的版块,此外还包含公共教育的部分,总共四大版块。











展览现场

空艺术:等于这样的展览方式不止是为了提升美术馆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本土的文化和艺术?
孙越:对,其实我们做毕加索展览的时候已经传达了这个思路,这个点子也是我们董事长提出来的,他虽然不是学美术史出身,但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建筑设计方面的大师。他当时提出可以做一个与毕加索齐名的中国艺术家的平行展,最后我们费了很大力气借到了十件齐白石的作品。这个点子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中国的观众更希望看到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与毕加索同时展示,而且比毕加索还要厉害,因为毕加索视齐白石为偶像嘛。所以今年安迪·沃霍尔的展览也延续了这个思路,沃霍尔号称波普艺术的教父,我们就找到了中国波普艺术的教父王广义,用他的一件作品作为沃霍尔原作展览部分的一个收尾。而且批评家吕澎之前正好写过一篇关于沃霍尔和王广义的学术文章,这次也用上了。

此外,我们在美术馆一期还策划了两个平行展,与沃霍尔展览同时开幕的是逄小威的摄影展。他的作品拍摄的是中国电影110周年里面1001个最有成就的电影人,展览的出发点是想对中西方文化、思想观念进行对比,两个展览都取名“复制时代”,是因为安迪·沃霍尔通过自己的方式打造了很多明星,并且将艺术从神坛上拉了下来,而逄小威则是把神坛上的明星拉下来,放在现实中,在对待明星上正好是两种相反的思想观念。









展览现场

空艺术:安迪·沃霍尔身份多重,创作面貌多样,产量也极为丰富,之前也有其他关于他的大型展览在中国各地展出,此次“复制时代”展出的作品来源怎样?最想呈现沃霍尔的哪一面?
孙越:我们有自己的角度,去年毕加索大展收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找合作方了,当时我手中的方案不止安迪·沃霍尔一个人,但是从艺术史的序列上来看,这个时候做沃霍尔其实最合适。其实我们也考虑到了近两年国内有关安迪·沃霍尔的展览比较多,但是与其他安迪·沃霍尔的展览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一个西班牙藏家花了40多年的时间收藏下来的,涵盖了沃霍尔50年代开始最早的创作,一直到生命晚期的一些摄影和电影作品,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全球范围内都非常难找,就算是安迪·沃霍尔博物馆也没有这么早期的作品。因此,我们最想呈现的是沃霍尔一生创作的发展,观众可以从中发现他从一个设计师转化为一个艺术大师的一系列变化,以及他身边围绕着的明星圈层,包括约翰·列侬、披头士、滚石乐队的米克·贾格尔等等。










展览现场

空艺术:除了安迪·沃霍尔早期罕见的作品之外,还有哪些作品值得特别关注?
孙越:安迪·沃霍尔在他“工厂”时代合作的助手很多,其中有一个人叫做Pietro Psaier,他一直备受争议,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为沃霍尔做了很多作品,其中有两人共同签名的,也有各自分别签名的。从沃霍尔的观点“艺术作品并非一定是个人的创造”来看,这些作品也属于“工厂”的序列。但是这种情况引起了安迪·沃霍尔基金会与拍卖行间的争执,基金会在前几年还曾发起非难,说Psaier是一个虚构的人,并迫使维基百科下架了他的资料。不过,佳士得有个专门研究沃霍尔的专家经手过的有关Psaier的作品有600多件,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证明这个人是存在的。所以,这次展览也能体现这部分的一些情节。

本次展览中还有一件装置作品《电椅》,它是沃霍尔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全球只有3件,其中一件已经遗失,另一件在大英历史博物馆,第三件就是这次展出的作品。大英历史博物馆的那件《电椅》是在20多年从拍卖会上竞得的,当时的价格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可谓价值连城。所以借展过程中也有一个小插曲,一开始在西班牙报关来中国展出的时候,这件《电椅》被西班牙政府扣留了,说这是他们的国宝,后来我们用去年毕加索展览的一些盛况资料和场馆设施的国际标准报告给他们看,证明我们有操盘大型展览的能力,同时也与西班牙政府以及巴塞罗那艺术基金等机构有过合作,最终才使得作品顺利出关。

另外,还有一件名为《英年早逝》的作品,它是综合材料的一个盒子,里面摆放的是安迪·沃霍尔收集的各种小物品,包括玛丽莲·梦露的画片、猫王的物品等等,也是对他恋物癖性格的一种窥探。










展览现场

空艺术:展览策划和执行过程中有没有遗憾?
孙越:这次展览的41件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收藏,从1996年开始,在欧洲各种国家级的博物馆、美术馆、基金会有过28次展览记录,藏家从未允许拆开展出过。不过,这次有三件作品因某些原因没能经过审批,所以展览的时候只有38件作品,这也是这批作品第一次不完全展出。

空艺术:整个展览筹划了多长时间?能否透露一下展出成本?
孙越:我们去年八月份确定跟这个西班牙藏家合作,虽然沟通了很长时间,但是在去年十月份已经把整个策划方案都做完了,后续一直是筹备的过程。这个展览我们特别节省,压缩了很多预算,包括参加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嘉宾,都是无偿支持,但是成本仍然有四五百万。








展览现场

空艺术:展览分为八个展区,为什么这样划分?
孙越:这是我们自己策划的,我们想要根据藏品本身,全面挖掘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乃至他的生活、性情等与艺术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呈现出一个非常真实的、丰满的人。所以我们对展品进行了八个展区的划分,里面还包含了年表部分,可以了解沃霍尔一生的线索。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一个百事可乐的展区,其中有一件关于梦露的作品的下部是两个百事可乐的标签,因为安迪·沃霍尔一直宣扬艺术的商业性,所以我们跟百事的合作也是对他观念的发挥。

空艺术:馆方希望展览最终呈现出怎样的效果?普通观众能从中获得怎样的体验?
孙越:很多人都知道安迪·沃霍尔的名字,知道他是大师,但是很多人并不真的了解他,可能就知道他创作的关于玛丽莲·梦露、毛泽东或者汤罐的作品。我们希望展现出沃霍尔的天赋、生活以及他逐渐成为大师的过程,让大家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关于他的传记。此外,除了满足成年观众的观展体验之外,这次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套儿童语音导览系统,这部分工作我们提前几个月就已经在沟通,就是让老师带着小朋友研究波普艺术和安迪·沃霍尔,自己写出感想并录音,所以我觉得将来小朋友们会很积极地去参与展览。包括开幕当天的机器与观众的人互动环节,以及来自各个行业的开幕嘉宾的邀请,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这个展览很亲民,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业性极强的美术馆的感觉,从而拉进与普通大众的距离。









展览现场

展区及部分展出作品

星光闪耀

安迪·沃霍尔成名后频繁地出入社交场合,认识了许多位高权重的人物,当中包括肯尼迪总统和杜鲁门卡波特,当然也少不了娱乐时尚圈的明星、社会名流、艺术家们。这些人也都成为安迪沃荷创作的灵感来源,后期他也收到许多请他绘制明星肖像的要求,从他笔下也诞生出不少时代的偶像。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安迪·沃霍尔 版画 92cm x 61.5cm 帆布丝网印刷手工油彩上色



Mike Jagger/米克·贾格尔
安迪·沃霍尔 版画 110.5cm x 73.5cm 纸面丝网印刷



Jimi Hendrix/吉米·亨得利克斯
安迪·沃霍尔 Pietro Psaier 版画 91cm x 61cm 纸面丝网印刷




Beatles/披头士
Pietro Psaier 版画 73cm x 48cm 纸面丝网印刷



War is over/战争结束
安迪·沃霍尔 版画 71cm x 61cm 综合材质




Sex Pistols/性手枪
Pietro Psaier 版画 75cm x 60cm 综合材质

电椅区

1963年,纽约州辛辛监狱执行了最后两次电椅死刑。同一年,电椅的形象开始出现在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中。在之后的十年里,他的作品反复回到这个主题,反映了1960年代美国对死刑的政治争议。电椅,以及它将生命变为虚无的意像,被沃霍尔进行了一种麻木的表达。空洞的死刑间中这把闲置的电椅变成了一种死亡的深刻的暗喻。



LaSilla eléctrica/电椅
安迪·沃霍尔 装置 168cm x 90cm x 64cm 钢铁



Prison/监狱
安迪·沃霍尔 版画 74cm x 58.5cm 帆布丝网印刷



Multi-electric chair/多重电椅
Pietro Psaier 版画 115cm x 83cm 帆布丝网印刷

玛丽莲·梦露区

影星玛丽莲·梦露(1926-1962)香消玉殒后不久,安迪·沃霍尔便开始创作以梦露为主体的图像。他利用吉恩·考尔曼为1953年的电影《尼亚加拉瀑布》所拍的一幅黑白照片制作了一个模版用来进行丝网印刷。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沃霍尔根据考尔曼的照片完成了二十多幅图像。电影红星玛丽莲·梦露的照片的泛滥,标志着美国社会大众的趣味。安迪沃霍尔借用这种手法来说明,此类大众趣味正像他这幅画一样,在大批量地被制造出来,直至你感到厌倦为止。沃霍尔说过:“绘画就是事实,这就够了。”在1963年谈及玛丽莲系列作品时,沃霍尔说:“我意识到我正在做的一切都一定已经死亡了。”



Marilyn and Pepsi/梦露和百事
安迪·沃霍尔 版画 152cm x 122cm 帆布丝网印刷手工上色



Marilyn 12 fotogramas/梦露12帧
Pietro Psaier 版画 130cm x 100cm 帆布丝网印刷



Fuck it if you can't take a joke
安迪·沃霍尔 版画 73cm x 40.5cm 纸面丝网印刷

联合创作

他为人所知的名字是Pietro Psaier。Pietro Psaier曾经被媒体称为“安迪沃霍尔背后的艺术家”。 他从未出现在安迪沃霍尔的笔记当中,但在作品上的签名又证实了他的真实性。在安迪沃霍尔去世之后, Pietro Psaier成为谜一样的人物,对他是否存在引起了大量争议。



Young die young/英年早逝
安迪·沃霍尔 版画 120cm x 97cm 综合材质



Atomic cafe. Superman/原子咖啡厅。超人
安迪·沃霍尔 Pietro Psaier 版画 100cm x 72cm 纸面丝网印刷



Grand Paintings/大画
安迪·沃霍尔 版画 90cm x 60cm 纸面丝网印刷

照片记录

“沃霍尔的生活从未被其他摄影师以这样的方式展现过。这对于像他这样经常处于镜头之下的公众人物来说是极其吸引人的。”



Altered image/改变形象
Chris Makos 摄影 35.5cm x 27.5cm 摄影



The King, being crowned at Regine’s/国王,在雷吉娜的加冕
Chris Makos 摄影 18.5cm x 28.5cm 摄影



Training with Lydia at The Factory/在工厂与Lydia一起训练
Chris Makos 摄影 20cm x 28cm 摄影

其他

他的艺术作品呈现出同样的“可乐”姿态: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能从那鲜明的色彩和明确的构图中获得快乐。艺术品是让人想看且需要看的物品,而他采用丝网印刷技术保证了这些艺术品的大量可重复性、以及价格的低廉性。换句话说,他认为可复制的商品是在工业时代对自由与平等的最好馈赠。 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无界化是沃霍尔艺术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部分。他试图将平常物品搬上最高艺术殿堂,如他的汤罐系列,同时他又努力从中寻找变化和乐趣。他将最反映时代精神的物品以直接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所有人都能看懂,而不同的人又会对它们产生不同的理解。




Campbell's Green Pea Soup/坎贝尔的绿豌豆汤
安迪·沃霍尔 版画 87cm x 57.5cm 纸面丝网印刷




Serie Ladies & Gentleman/女士们先生们系列
安迪·沃霍尔 版画 109cm x 73cm 纸面丝网印刷




The american indian series/美洲印第安人系列
安迪·沃霍尔 版画 123cm x 90cm 帆布丝网印刷



“复制时代”安迪·沃霍尔艺术展
山水美术馆
2017年5月29日 - 8月28日


阅读(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