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风骨有相——朱振庚艺术展
2017-5-29
潮望艺术网
北京
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风骨有相——朱振庚艺术展
展期:2017年5月28日—6月4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
朱振庚是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水墨画家,他在中西文化冲击与交融的文化背景下,在传统水墨绘画向现代转型的际遇里,他以大量的面向社会、直面生活、抒发内心的速写作为根基,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传统文人绘画之中汲取出最符合心性的语言符号,创造出朱振庚的水墨范式。这次展览将展出朱振庚的水墨、彩墨、线描与速写作品约200幅左右,全面回顾朱振庚的艺术人生,呈现他在水墨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朱振庚谈艺录
中国画之变革不是望着西方画东方,而是讲究中国味的现代感,与西方艺术平起平坐的独立性,催发传统艺术的全新化。中国现代艺术必居国际之位置而非以西方化之心态迎之,现代感不是西方化。
作画贵在胆识。敢不敢把你的想象力充分地摆到画上去,谓之胆;能不能摆得好,谓之识。胆识二字来自平日对艺术的感受积累和学识修养。
画之为道,以实就虚,实之不逮,如渺冥中画符,恍兮惚兮不自知,不明白,不自得。
朱振庚《谷神图》 纸本重彩 68.8cm×46cm 2007年
下笔处有“大力量”,于明白处见大美。
画家神妙之笔非毫端之神妙,乃妙于心,敏于目,传于手,果于毫端。
气息关乎笔性,而非无笔性之效果。“表面效果”如“彩云”,无根本,阵风吹来,即无踪影,世上凡赶时髦的东西就容易过时。
中国人物画,笔墨与造型弱一则不可成器。
所谓创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同旧有习惯不断反思的结果。画家画风有时看来一下子变了,又不是一下子变的。新与变不是猎奇,不能刻意。变要自然的变,新也要自然的新。“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我与笔墨循序渐进,自然渐变。
我画人物亦画山水,常以山水之笔入人物之法,异形而用神,得其通化。
朱振庚《戏剧人物》 纸本重彩 179cm×100cm 2009年
在学术上我反对不思变化的“黄袍马褂”,也反对唯西方是美的“皇帝的新衣”。两者均非艺术之正道。前者亦非懂得传统,后者亦非懂得现代,他们是同病相邻的两兄弟。当代中国画家能现代、能传统、能造型、能笔墨,在风格之高品相上做努力,不失为明智之举。
艺术的“多元”,并非精粗不分,最后留下来的依然是完美和卓越。而不是那些故弄玄虚和矫揉造作的东西。
中国画要见笔性,通过笔性呈现气息,所谓当代“水墨画”依然要见骨气,不见骨气的水墨画便容易失之空泛而不耐看。
我习书法乃画之道用,练笔性、练线条。舍形迹之异求妙理同趣。
朱振庚《兔女郎》 纸本重彩 38.3cm×34.6cm 2007年
美食悦于口,好画悦于心。
“写实”者当于通灵上下工夫,给受众以悦心,不可愚实而不移,悦目以媚俗;“变形”者当善写实,以写实工底兴养灵明,不可以似之不能而不似以欺世。前者易失于市井气,后者易失于江湖气,野狐禅。
画要养心气,心气足,便画得好。
画要进步,就要知短。要时时提醒自己的不足,克服己短,善集别人之长,便是一位聪明的画家。如果把自己的短处硬往长处上说,“文过饰非”便不可救药,于画有害而无益。
画面的力度不在画幅的大小。“其大无外,其内无小”谓之张力。以大见大谓之张扬。“小”张力于外,“大”蕴力以内,是为耐看。俗话讲:“四两拨千斤”,“千斤”谓之量,“四两”谓之力。作品应借求力度,而非大的张扬。当把展览的大小画都浓缩到画册上,尺度身份平等时,有力度的作品其小也大,无力度的作品其大也小。
画家作画,减不得增,密不得减是为精到。
艺术不同于科技的专利,一招鲜吃遍天。艺术仅靠空谈观念、靠保守“专利”的制作,是走不远的。
朱振庚《菩萨造像》 纸本重彩 36.5cm×33.3cm 2008年
画家越画越觉得问题多,不轻松,是个进步。画家越画越觉得熟练轻巧,进入一种套式,就容易走下坡路。
与古人通,传现代神;于传统中识现代,于现代中醒传统。
画人以固有之情性立于业,于流俗弊端之外立足,天下卓然者无独有偶。
传统乃一创造精神,惟有求其所涵清新、活泼之真理,以真实生命冲动之力,裨益现代之艺术,出之以自然生动之语言,画现代画,做现代人。
一个人精神上播下了非自然的种子,其结果便有悖于生成之自然,于艺术便容易落入偏见之魔道而不自知。
丹青自有丹青理,非是良工善得力;只知写生是写生,怎解写意是写意。
具象、抽象、写实、变形,批评者无下手处,乃证全身。得此能力者得自由。
自安于自体,活动于自性,自性于神我,灿发创作之灵感不息。
灵感在活泼处。
用色有可为可不为,可为者“色用其色”,可不为者“色色其所不色”。前者画颜色,后者讲色之化、色之味、色之调。
工笔立格,得妙者上,平道直出一目了然者下,得神味醉人者上,尽涂饰之工以为能者下。
抽象妙为体,无妙则无象,无象可抽,算不得抽象。西方抽象在表象,东方抽象在里象,西方有象而抽象,东方有妙而抽象。
画不以新旧别,只在一个“好”字上。“好”包括旧也包括新。

朱振庚《后羿的传说》 纸本重彩 50cm×34.5cm 2008年
现代人画现代画,是相对传统言现代,知传统而为现代。“知旧知新,推陈出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日画坛,功利俗深,驳杂其心,假言语多、真言语少,有几人得几日闲画自己心中想画的东西?
中国文人画之精神高栖于笔墨之中,中国绘画之大精神则释然于宁定而永恒,大化而无穷之中。
创新与传统之争,可谓老生常谈,盛衰交替,此一时,彼一时。从高远处看,当殊途同归。新旧无高下,好坏有区分,如同植物有根深偃实者,亦有根浅招摇者。为艺者贵独立性情,不趋时附尚,一个时代出那么几个热闹人,不看他表象的红火,就看他是否视艺术以生命,诚艺术以性情,有没有独立的人格,独到的艺术。
中国画之现代化在现代之中,亦在传统之中,要善于挖掘、消化和吸收,醒于发现和改造,在本真自然中敏感和生发。
中国画的教学除有书法、白描还不够,还应当有自己的“现代造型法”,建立自己民族的素描体系,重视笔墨更要讲究“笔性”,讲究线条的质量、美感,讲究线、形的透里默契,刃剖自如。
艺术的真实是一种生命感受的真实,一种主观的真实,这种真实没有“教育”的痕迹,是动态的,是活的。生动活泼的艺术生命力不可能于事先规定的框框之内。天高任鸟飞,笼子里是养不出好“凤凰”的。
离习见于精神自性中发篁其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在“内心之内,外在之外”化之感动,产生新果。
要掌握技巧,技巧是本钱,好的画让人看不出技巧,忘其技巧。
一幅好作品展现的是笔痕走过之过程而非大功告成之结果。凡高是这样,徐渭是这样,黄宾虹也是这样。前者具有惺惺然活泼之灵魂,后者则是灵魂静止之告白。
灵魂出窍、大刀阔斧的敏感和创造,从传统中走出来的面目全非,自然而不造作,新奇依然朴实,本时代尚无一人可出及。
偶想得自然,久为则妄为;闭目不见物,心理出视觉。
不变易为虎,焉知取虎子之自然,不入传统,焉知“现代”之真伪?
严谨造型方正处,形神互动写意功,无缘“素描”施阴影,畅达狼籍笔纵横。
风格不定格,随心而运生。
万法无定,得其法而不住法。
化腐朽为新奇,庶品“由我而兴,从新而有”,是为妙用。
艺术当于自性中一步一步进行,自然顺应,待之转化,待之突变,激化灵感而获真美。
艺贵自然,自然方见本真。
腐朽化新奇,当善“改造”二字。
我的画常在未完成时完成,在不了处了之;创作一幅画的同时也创作着一种创作方法。
艺术的根本缘于情,情在理在。
艺可尽则情无尽,情化艺则艺新生。
作画须在“过瘾”处掺掺沙子,在“习惯”处拉拉后腿。
为艺,何用忧恼,但须顺着兴趣,平易宽快地做去。
传统不是“死的东西”,只是用死的眼光去看它的缘故。
不画时,心不闲。
做艺术的人要有股子性气,不带性气的人,“为僧不成,做道不了。”

朱振庚《人物系列》 纸本设色 44.2cm×34.5cm 2007年
文人画千笔万笔为一笔,不可千张万张为一张。
肆誉之文不可读。行文有价,但不可计利害滥施其文,文者“名流”更须自珍。
画变在于心,心有所变,画不得不变。
人无常心,物无常性。顺性随缘,画便可自由。
古人云,止可师之人而师者,知人教而不知天教,知刻舟而不知船行。当年可染先生追悼会上,其徒儿中争位“大弟子”者至愚可笑而不自知。如此门徒怎解大师“逆光”天授之妙奥。其后,以门户自居,风格复制。以师法炫其法,以师名炫其名,争相逐势沽誉,画不足观。师教苦学也,徒学庸谬矣,不复再见“其胆大破,其魂大立”者出师左右。
变形当顺意随情,贵在自然,收放处与精神合。反则,信笔求异以示人,以似之不能而不似以欺世。是为匠之苟营,艺之所忌。
作画无肺腑之言亦无不吐不快之感,惟凭习惯重复挥笔施彩,虽信笔易行,然下笔轻率,用笔失浑厚得草气,用色失妙微得火气。心思苟且,气则不正,气不正则下笔邪弱。“无以发其真,无以入其妙。”若曰“重彩,则一纸乌合滥色矣。”
变形不是画丑,不可滥用,要在耐看的前提下,自由、自由、再自由。
变形不可吃噱头,自然本真方得妙。
情趣在魂,有胆在识。胆识俱在,可趣可魂。
有后生问我如何变形,我以人的脸部五官为例告诉他:可以任意安排,不离其位。活灵而不油气,得意而不忘形。如打醉拳,必内醒一招一式精于规矩方可。
近代画戏得关良公三昧者仅河北韩羽一人,其余趋步良公者,无一人得真谛,笔墨之外无自己,天质品格不啻。关良画戏是关良之前无关良,不知然而然;后者是刻舟船行,知其然而未然。
近“名师”则出高徒,非也,近贤师则出高徒。“勤奋”出天才,非也,兴趣出天才。
画速写多么快乐!
速写不速,于稳健中求得活、灵。一笔解决一个问题,一笔画出一个味道。“欲速则不达”,速写不在速,而在达。节省了,达到了,速度也就块了,能在短时间里画出一个有味道的“充分”来。
要注意从身边、眼前的事务上发现画意,速写是个好帮手。须懂得千里之外,于画者亦是眼前的道理。看身边的生活不透,看千里之外的亦不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艺之道,有相辅相成,亦有相反相成,关键是不可拘泥教条,须懂变通之道。
于乏味中悟有味,于平凡中找激情。如同缚沙袋练习跑步,一旦去掉沙袋便能行走如飞,这也是一种基本功。
要留意生活。一副平常的眼镜,只要对它留心,也可画出一个独特来。生活就在自身,眼前就是生活。
现代画家中以画速写著称的画家有四位:叶浅予、黄胄、邵宇、陆志庠。四人速写各有千秋,其中论速写品格,陆志庠当为四家之首。
现世总爱张冠李戴,弄出一帮“名家”满天飞,瞎起哄。好画家在哪里?于无声处听惊雷。
创造永恒不在知,笑侃谈吐坐卧中,徐渭岂能知徐渭,如今还刮凡高风。(节选)

阅读(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