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岁卖画,19岁作品被到处临摹,32岁转型,成福建画坛“黑马”

2017-4-2  潮望艺术网


他从小就喜爱创作,立志当画家。为了学画,他甚至一度中断学业。
他画得好,16岁就能出师,靠卖商品画为生。
因为画的好,他的作品还被到处临摹。
但他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歇。
后来,他闭关创作,坚决从商品画师转型为专业画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不久前,他的油画创作《港口雄开万里流》,在上万件的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成为福建唯一一位入选本届展览的油画家,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有人评价说,他是福建画坛的一匹“黑马”。
他便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油画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青年画院特聘画师、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签约画家——张及时。




(张及时)

1.18岁就当上主管

张及时出生于1974年,祖籍是泉州晋江。
谈及与艺术的结缘经历,他将之归纳为“天赋”。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立志成为画家。”张及时说,那时候,没有绘画老师,庙宇的壁画、连环画、食品包装台上的图案,便是他的启蒙老师。
小学二年级时,他开始临摹小人书,“特别喜欢画古代战马上威风凛凛的将军”。
后来,他甚至中途辍学,专程学画,并很快出师。
“我从16岁就开始卖画了,那时,画价很低,一张才5毛钱。”张及时说,但他悟性高,画得好,进步很快,18岁就当上了绘画公司的主管。
在自己创作之余,还帮同行改画。



(张及时在写生)

那时候,张及时以商品画创作为主,专门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油画。
那些作品在市场上很畅销。“经常画还未干,就被别人拿走了。”
也因此,他的作品经常被人临摹。“有一次,我参加国外的一个艺术展,发现很多参展商都挂着写有我名字的作品,但实际上,那些都不是我画的。”张及时说,不仅如此,那时的大芬村、仙游等油画生产地,也有大量他的仿作。


2.为了赶工导致面瘫

张及时画画的速度快,画得又好,所以常常导致订单太多。
为了生活,他当然也很拼,常常是“来者不拒”。但这也给他带来了病痛。
22岁那年的夏天,张及时接到一笔订单。
“当时,对方很急,几十张画,要求一个星期左右交货。”张及时说,为了赶工,他一天要连着画5张。
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掐着时间,常常是从早上6点画到第二天凌晨3、4点钟。就这么连续坚持着。
与此同时,为了避暑,他就在头顶悬挂了一个小型风扇,以便散热。
但身体的长期透支与消耗,神经过度的紧张,为他埋下了病根。
突然一天早起,他发现,右半边脸口歪眼斜,吓坏了。
去医院确诊后,竟然是面瘫。但他还是半闭着一只眼,把订单完成。





3.闭关半年转型专业创作

但这些遭遇并未打消他的创作理想。
他仍在坚持着画画,并且越画越好。
“渐渐的,我开始不满于以前的商品画,反思自己多年以来的创作。”张及时说,那时,他逐渐想到要提升自己的专业度,从商品画师转型为专业画家。
2006年,张及时开始写生,慢慢以创作为主,融入以往的经验。
到了2013年,他决定闭关10年,不再接单,创作自己想要的作品。
如此“闭关”10个月后,张及时遇到了他的伯乐——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馆长陈震,成为传世艺宫美术馆的签约画家。 目前,张及时在传世艺宫美术馆设立了工作室,作品长期在馆内展示。
“期间,陈馆长不断给我创造认识名家接受名师指点的机会,由此,我的创作风格渐渐成型,并受到业界认可。”
2014年,张及时创作的《万家灯火》,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美丽厦门·蓝色沙坡尾》荣获第三届中国造型艺术新人展新人佳作提名奖;


【中国美术馆收藏】《海上花园》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水彩展;
《璀璨琴岛》荣获 “八闽丹青奖” 首届福建省美术双年展金奖提名奖;
2015年,《美丽厦门·潮起湖里》入选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今年,《港口雄开万里流》再次成功入选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可以说,在专业创作的领域,张及时正在稳步前行。



4.用独特语言描绘厦门之美

对于未来,张及时也早已确定了创作目标。
“未来三年,我有两个创作方向。第一个,是美丽厦门系列。”张及时说,这系列作品包括几个部分——“过去与现在篇”、“名胜古迹篇”和“田园风光片”。
“一个艺术家必然要立足本土,才能创作出深具情感的作品。而厦门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我希望,通过我的眼光,来挖掘厦门的美景,用我的独特语言来表现出不一样的厦门。”张及时说。






此外,他还想创作100张中国名山胜水画。“以自己的独特语言,以写意油画,为大家解读中国名山胜水。”


人物名片:张及时,1974年出生于泉州晋江,现定居厦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油画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青年画院特聘画师;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艺术顾问兼副秘书长;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签约画家。

本文部份来源于网络,若有汲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画悟艺术网

阅读(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