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健:画里画外的铁骨柔情

2017-3-15  潮望艺术网



郭东健
出生于1956年,祖籍山东博兴,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福建省画院院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人物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专家组评委,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答辨委员会主席,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会长、省政协海云墨会副会长。作品6件先后入选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七、八、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10余件参加国家级美术大展,应邀参加“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福建10家晋京展”、“新中国美术家系列――福建10人展”等全国权威部门主办的提名展。曾荣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以及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百花文艺奖”二等奖、荣誉奖等奖项。国画“陈嘉庚在延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发行《当代国画名家作品——郭东健》、《郭东健人物画集》、《中国画名家郭东健》、《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荟萃--郭东健》等15部个人专集。



△乐行天下
郭东健语录
• 艺术不总在意想之中,意料之外的欣喜更让人着迷,陶瓷窑变、漆器漆皱、水墨肌理……都超出了艺术家主观意念和可控范畴,这种淡化技艺、近乎天热的呈现,具有诱人的“无法而法”之魅力。
• 以个性化的心灵体验,以直觉的方式记述生活。艺术美不止于生活的表象,而始于一种含蓄内在的真情实感。
• 从艺30多年,回望过往,我认同自己走过的路及其行路方式,信奉有志者业成。往后的路艰辛依然、苦乐兼有、得失并存。值得庆幸的是,有众多师友一路相伴……



△惠女系列之一  140X40CM
郭东健:画里画外的铁骨柔情
文/笔尖 沐堇

如果说画里的“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是高士们仙骨逍遥的画风,那画外的郭东健定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如果说画里的“秋水伊人,在水一方”是仕女们香步流云的剪影,那画外的郭东健定是“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要在古代,他便是一位手沾墨香而气定神闲的雅士。

随意处,落笔生花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郭东健凭借自己特有的一技之长,被分配到了福州照相机四厂工作,在那里他得到了很多写写画画的实践机会,后来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宫美术兴趣小组与志同道合的成员一起,画素描画速写,练就了快速捕捉对象形态的能力,他逐渐成了一位速写高手。

“有性情而后真”,情感乃艺术内在生命。黄昏微风芦苇、夜幕丝雨入耳、庭前花开花落、欲雨春云卷静,都能让人动之以情,从中体味到超乎寻常和超然世外的美意。

艺术家个体的形式语言及风格,是一位艺术家之所以存在和被认可的原因。风格的张扬绝非出于造作的需要,而是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忠实于自我感受的自然结果。

郭东健以水墨古典人物画见长。他的画面在笔墨处理上自由灵动,散发出一种轻松随意的书写意味,注重墨中见水,水中见韵,使画面清润通灵,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逸趣和风韵,读后如品清茗,如见花雨,畅快清爽之意油然而生。

品味郭东健作品的时候,会发现一种轻松放逸的笔调显现了性灵多变的地域文化特质,作品中看似不经意、互不关联的人物组合与环境设计,经由如烟似霭的玄色和既近且隔的淡墨处理,呈现出郭东健心目中人与世界的关系。

他笔下的人物画,乍看是施于泼墨而成,实际上是用大笔书写、垒加、积累渲染而成。反复积染,但不死黑,黑中透亮,亮中有灰色,灵活脱透,爽朗健朴。



△惠女系列之三  140X40CM
用心入画,以情入境
郭东健在画面的虚实处理方面也比较强调自己追求的特点,清代画家方士庶曾说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无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寄,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渣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美人者,内外皆美者也。郭东健笔下的“美人”,充满了唐朝宫廷女子的韵味,她们个个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细品郭东健笔下的画,那携丝竹的观着鱼的行在山间的立于蕉下的,都是与音乐相伴随的美妙女子。

若把流水和泉源也说成是音乐的话,那么每个女子几乎为音韵而来,为音韵而嗔、而忧、而喜、而注目、而凝思、而静听;几乎为琴书而生,为琴书而作、而憩、而息、而低唱、而回眸、而整妆;几乎都处于不直即曲的水之湄,即便行于山间或漫步园中,也定有云雾相绕烟岚相随清流相伴鹅池相邻,似乎都在诠释”女子皆为水做的“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这些堪称绝妙的女子以及身处的境界,可知郭东健的这些画均在“季节当以春夏为主,而且多是虫鸟归暮之时,或者是窗外连绵细雨之间”的时刻所得。这些女子皆为瓜子脸形,个个美丽俊俏,煞是可人。因常在山水花树之间,又精通琴棋书画,故无轻佻之意,有娴静之容,无寒俭之气,有从容之象,无下里巴人之促,有阳春白雪之妙。

不论说郭东健与古代闲逸文人是在精神上一种跨时代的交流也好,或是说郭东健骨子里那份闲风古味也罢。他的绘画题材始终未曾离开过古代文人的闲情逸致,特别是他所描绘的仕女,诚然是屈原心目中的“美人”,宋玉之于神女,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御风而来的仙女……花自飘零水自流。



△惠女系列之四  140X40CM
闲情逸致成就轻灵意境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种如沐春风的情调让人们暂而忘却喧嚣,从而向那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春”世界走去。

那仕女闺秀独步探幽,秋林抚琴,泉石听韵;那高逸隐士围炉倚醉,幽居论道,得闲弈趣……恬恬的,静静的,正如郭东健本人,给人一种“竹雨松风梧月,茶烟琴韵书声”的隐逸之感。身在画外,身处都市的浮躁喧嚣中,心绪融入画里,融入自然的闲适惬意里。

郭东健是一个珍爱生活的人,平时在家里得闲打打太极,种种花草,种种瓜果,玩玩古董,都是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毕竟不能天天埋头书斋,生活的丰富性也要靠自己调节,放慢生活节奏也更适宜思考一些事情。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与国画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中国传统优秀文脉之一。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太极拳讲究古典哲学中内外兼修、行云流水般诗的意境,它具有轻灵圆活、开和有序、刚柔相济的特性,中国画讲虚实、辩证、对比、节奏等关系。太极中的文化理念对中国画是有潜在帮助的。

同时,它不急不躁、舒缓慢匀的套路打法对把持住良好创作心态也十分有益。让心沉淀,滤掉焦躁,轻抚历史,感受古老,复归雅淡。细细想来,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书画乃寄情之物,能有这样一种闲玩的心境,驱遣笔墨,当不会为物性所累。顺着自己的笔触,走进幽远的古典,走进诗一般的意趣,走进水一般的淡泊。

新的一天开始了,画里画外的故事还在继续……



△惠女系列之七   140X40CM



△惠女系列之八   140X40CM

作者介绍
笔间,原名李书烜,80年代生于泉州德化,系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会员、福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三坊七巷文学社社长,现为《大艺》杂志执行主编。曾获首届海峡两岸文学创作网络大赛短篇二等奖、人气奖、“盛东文学奖”一等奖、茉莉花奖三等奖、福建省优秀文学奖二等奖等。著有《坐在城市的楼顶》、《宽阔的风景》、《之间》、《追梦人生》、《意念》(与著名画家卢清合作)等作品集。

阅读(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