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强之密码——著名画家张延昭军事题材油画赏析
2018-07-16 张延昭
 张延昭是一位艺术成就突出的油画家,是一个游弋于油画艺术天地的探索者。

  首次知道他是在2012年中国美术馆纪念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上,他的一幅抗战题材油画《人民的力量》走入我的心灵世界,冲击着我的情感。此画用写实与写意交融、色彩与意象变幻、人物局部夸张的手法,反映曾不可一世、骄横暴戾的日本鬼子向我山东军民投降的场景,日本鬼子毕恭毕敬弯腰献上“奢刀”,我八路军、民兵和群众庄严凝重地接受投降,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跃然在画布的方寸之间,尤其是我军民脸上流露出的威严、阳刚、冷峻、鄙夷的表情,凸显出中华民族经过千锤百炼熔铸的雄强高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令我耳目一新、怦然心动,有了一次“胜利交响乐”的心灵体验。脑海里也深深烙下张延昭鲜明个性符号。

  再次感受他是在2015年解放军81美术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全国美展上,他的一幅油画《八女投江》撞入我的眼帘,给我又一次翻江蹈海般的心灵震撼。其鲜明的艺术概念仍然是“雄强”,但此次又多了一些“人性”的意味。说实话,我对发生在抗战初期“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比较熟悉,对东北抗联第五军妇女团的8位女同胞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心存敬仰,也曾看过反映她们英姿的一些雕塑、国画、版画作品,但延昭的《八女投江》用大写意的手法、多色块造型的笔触、高强度的概括力,将8位女英雄投江前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豪迈极致,最大限度地开掘出了面对死亡的不同心理状态。我认为画面居中披着短发的核心人物是年龄最大的冷云,抱着的应当是年龄最小仅有13岁而且受伤的王惠民,她柳眉竖立、嘴唇微微上翘,透出无比的坚毅、刚强、果断、淡定,其他的同胞或视死如归、或从容不迫、或焦虑恐惧……让抗联女战士的强大、侠义、威武形象直抵心灵,夺人魂魄,无疑是一首“悲怆交响曲”。它比以往我所见的艺术品在表现上更概括粗犷、更内在含蓄、更有琢磨的空间和想象意蕴,值得回味。他的这幅作品代表原第二炮兵参展,自然多了一份感情。

  真正读懂他是在2017年春节后的一天,京城春意料峭、春寒袭人,在一片孕育春意的萧瑟中,我俩面对面坐在一起,天南海阔侃了起来。延昭兴奋而自信,激情澎湃畅谈军事美术创作,意蕴高远、深邃通透,深深感染了我。由于长期的关注与钟情,谈的甚是投缘尽兴,没有丝毫隔阂,还有相见恨晚之感。

  文如其貌、画如其人。延昭本人如同他的画一般:心灵清澈而质朴,视野开阔而灵动,功底扎实而有风骨,意志执著而铿锵。他尽管没当过兵,也没亲身经历过战争,更没舞枪弄炮的履历,但他却是一位资深“军迷”,军队的武器装备、元素、符号、知识甚至是品格,经常在他血管里奔腾,漫无边际地滋养着他的军事观念、军旅情怀和意志,以至于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直率豪迈、刚烈不屈以及说到做到的内在品格追求。他对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和我军现代军事发展史了如指掌,笔下的一幅幅军事题材作品在追求现代美学意象,赋予“雄强”的精神自觉,执著于创造“写实意象派”的油画艺术风格,在油画领域掀起的“张延昭艺术现象”。这既不同于赵无极将中国画写意精神融入高度概括的抽象化艺术表达,也有别于吴冠中的中国画精神优美细腻的美学结构、线条、形式,而是介于之间的中国画精神主动运用于现代军事题材创作中,写实客观、写意洒脱与合理局部夸张的高度统一,意图构筑巍峨坚挺的军事审美精神高地。

  当循着我军军事题材创作的历史进程观照,一茬又一茬军旅画家们前仆后继地在写实主义道路上奔跑,但是有的奔跑方式、跋涉姿态与前辈惊人的重复与相似,鲜见有独辟溪径、独树一帜的整体性创新,那么“张延昭艺术现象”无疑具有可供借鉴和研究探讨的价值,必然为军事题材油画创作走向多元开阔、自强自信提供新的动能。

  重气韵,保持创作心理的足够强大。任何优秀军事美术作品都有强大的精神磁场,传递出内在的雄浑、厚重、壮阔、阳刚、正义等,即使是抒情色彩的作品也当是乐观、豁达、激昂向上的,表达军人内在的精神风貌与思想情怀。纵观延昭军事题材油画作品,几乎每一幅的气场都很足,主题很鲜明,丝毫没有散乱、零碎之感。譬如他创作的《抗战》,尽管没有气势如弘、触目惊心吸引“眼球”的宏大场面,也没有遮天蔽日的战火硝烟,而是营造了战争“后台”一个抢救伤员、重整行装的小场景。画面中一位女民兵上身穿着白色孝服、头扎白条布,手提盒驳枪的复仇神态,山东壮汉肩扛机枪瞪直的眼睛、受伤八路军战士呲着嘴拿着手榴弹的劲头,以及老奶奶慈祥救护伤员的情景……以小见大、以情感人,将抗日军民在国破家亡危难之际、誓死杀敌报仇的精气神表现出来了,让看过此画的人无不心中为之一颤。正如一位哲人所言,画一幅成功的战争题材美术作品,就如同打一场仗一般,在心理上思想上有足够的准备,否则作品就不可能硬朗,也会缺乏“雄强”的气场。延昭“雄强”气场很大程度上源于强大的心理,他在画抗战题材作品时,脑海里始终回荡着“凡我中华子孙后代,若有血性,就不能忘记刻骨铭心的深仇大恨”。基于此,他在创作军事题材作品时表现得非常谨慎、非常用心,没有充足的思想和情感准备,没有经过精神“洗礼”从不轻松上马。他说,必须补足历史知识、现实环境、思想情感“三堂课”。从而致力于用内心的强大与感悟,去营造战场环境氛围、开掘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抒发铮铮铁骨的力量,使作品基调和面貌更具“雄强”艺术磁场,洋溢出民族精神的强悍、凝重、激昂,让革命英雄主义深接地气、可亲可感。

  重主观,赋予真性表达的洒脱。延昭创作的主观性不是主观主义,也不是胆大妄为、生搬硬套的臆念,更不是东拉西扯、胡诌乱编的妄为,而是厚积簿发、灵气悟性的真情抒写,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符合事物规律的独到主观艺术建构,也是现实之外、情理之中的率真新颖的艺术表达。他真性洒脱“写实意象派”的油画风格,实现了人物画客观存在的现实感与写意抒情的主观性有机融合,形成交汇融合、浑然天成的艺术统一。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功力,源于他30多年苦心孤诣的探索和极佳的艺术天赋。事实上,早期他画油画也没能脱俗,曾是“画照片”式的“写真”或模仿,对绘画对象进行简单描摹……传承和创新中国画精神的强烈使命责任,将他逼到墙角跳出“老框框”,对自身油画表达方式进行彻底性颠覆,数以千万遍按照中国写意绘画的肌理特点,用油画色彩对场景、环境、结构进行艺术化概括提炼,特别是用油墨浓涩枯淡、皱褶笔触等细节,将自己的艺术感受、心灵体验得到尽情抒发与倾泻,使油画彰显出中国写意精神的美感与魅力。在色彩运用上,他以扎实的传统素描为基石,着力追求自主性和扩张性,甚至像莫奈一样,埋头数十年,对着一个景物的不同光线画出系列写生,积累丰富的色彩经验。他还吸收版画、木刻、雕塑等艺术元素,用油画颜色进行多色造型、构成颜色块面,以明暗、冷暖、阴阳等营造丰富多样、新颖变幻的色块,形成富有力量感的艺术效果。如《血浴羊山》中浅红色、淡红色、褐红色的运用,体现出昂扬的节奏和韵律,既有一种感官上的自由情绪,也蕴含着现实感的表现力,给人耳目一新、畅快淋漓的艺术审美享受。

  重风骨,提炼人物精神的个性。俗话说,画人画貌难画骨。军事人物画不仅要“形”像,更要“神”似,开掘军人内心世界的神气、神情、神韵,张扬深层的精神与灵魂。在延昭的油画天地中,他摒弃娇饰与风雅,拒绝小情小调,而是静下心来,走心入魂,执着建立个性鲜明的“雄强”艺术语境,一方面站在历史与战争现实基点上思考军事行为的场景、环境、人物等,得以客观把握和尊重军事史实;另一方面又能以超越历史的心态跳出事件之外,用新颖的现代艺术审美观念来掌控创作基调,将西方地道的油画技法、写实技巧与东方神韵和意象结合起来,实现军事油画历史性与现代性的有机契合。他十分赞赏和尊崇“所有伟大的作品,都含有某些未完成的部分”“真正有生命的东西不一定完整”的哲理,深悟油画表达虚实对应、静动结合的奥妙,汲取道家“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玄而又玄”的理念,在创作中大胆摒弃一切影响主题突出的动态与细节,对陪衬物做模糊写意处理,营造残缺有序、虚实结合的写意趣味。其次,善于个性化的情感宣泄,用深邃的目光和自己的方式,深入到历史和人物的精神层面,开掘深刻的内心情感情绪,概括独特的个体风貌。如《人民力量》中日本鬼子低头弯腰谢罪中偷偷窥视的眼神,让日本鬼子阴险狡诈、不甘失败的丑恶本质呼之欲出,给人深刻思考与启迪。如《土尔扈特东归》中画面背景的逶迤起伏和油彩的恣意涂抹,将浩浩荡荡17万蒙古族人历时4个春秋从沙俄返回祖国千难万险的壮阔情境描绘出来了,给人们如临其境的现场感。再如《平播之战》中,一个个短兵对接中人物的面目狰狞和眼神的深入刻画,揭示出平叛战役的残酷性和真实性,迸发出凛然的威慑力的强悍的阳刚之气,在观众心中引起强烈冲动和共鸣。

  游走于张延昭军事美术创作的心路履历中,强烈感受到“雄强”的质朴与犀利、自由与自信,也似乎能触摸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撞击声,这种“雄强”叠加起来必然会连接成巍然挺拔的一座座艺术巅峰。以延昭的艺术风格、潜质和实力、定力,他探索与跋涉的精神境界必将更富有色彩和传奇。我们期待他的艺术气象向着宏大而精微、深刻而细腻的方向掘进、掘进、再掘进,让“写实意象派”孕育里程碑意义的时代力作,成为中国油画艺术新的“路标石”。

艺术简历:1961年生于黑龙江双城市,自幼喜好美术,1979年从事舞台美术,1988年始任大庆画院创作员,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十二届油画研究生班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多幅作品入选全国全军美展,《老乡》获“中国百家金陵写实大展”金奖,《驼峰飞虎队在云南》获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乡村选举》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铜奖,《乡村姐妹》获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八女投江》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并列为黑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共进午餐》获第十届全军美展银奖,多幅作品被国内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收藏,出版个人作品集多部。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