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写意精神探究
2023-02-22 庄毓聪
起舞弄清影 2022年 180*96cm

中国画写意精神探究 

文/庄毓聪


“意”是中国画乃至中国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涵画者心性修养与人文价值。意的释放即为“写”,通过“写”诞生意境深远的中国画作品,精神风骨,立意气格,皆从此出。


富贵大吉 2022年 180*96cm



写意精神是艺术审美的呈现,觉醒早于文人写意之前,可追溯到近万年前中华文明文化意识之渊源。大地湾文化、贾湖文化至各类岩壁线条、岩画、纹饰、陶罐、骨器,昭示先民逐渐觉醒的美学追求体系,可谓写意精神之滥觞。



至商周青铜纹饰中所表现的“天人、宇宙”观念,跨越到神全气足的魏晋,雍容富贵的隋唐五代、中和纯全的宋元、繁饰机巧的明清。五四时期以后,在西学东渐、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物欲膨胀当下等几个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国画写意精神受意识形态、国家意志的影响,可谓跌宕起伏。


莫道夕阳不归鸥 2022年 180*96cm

中国画写意精神以线条为始,经图案图画纪录的功用,逐渐生发出灿烂的写意光辉。中国画艺术造诣取决于画作“真意”。真意由外在形式导入,而又超越外在形式。儒、释、道三家为“意”的集大成者,并逐渐奠定中国画逍遥随性、中正敦厚、空淡天然等丰富的思想内涵基调。

“象”具有表意功能或成为表意的手段,中国画写意精神,重以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神韵时,抒写画家主观情致,便提炼出“意”。所谓“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初春 2022年 69*46cm



老子《道德经》:“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天子》:“以本为精,以物为粗。”《鬼谷子》:“变化无常,各有所归。”传统经典理论引导人们通过事物现象领悟本质,皆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理论基础。



“意”是中国画的蕴涵和寄寓,亦须画者在长久的修炼中体悟。中国画写意不止是笔墨实践,更是思想艺术、心灵艺术行为。包含着中国人对主客体关系的独特理解和包容、达观的生命体悟,关乎心性修养,奥妙无穷,不可把捉。

如意春风三月时 2022年 69*46cm



南齐谢赫在《画品》中说道:“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即指出作画的微妙处恰恰在“不拘于物”的传神写照,在造型过程中势必需要舍弃一些非本质特征。但这种舍弃也不意味着对“求真”的放弃,只是这种“真”不同西方绘画中追求的“真”,它更接近事物本质而非表象。


春水融融 2022年 66*31cm

万物归道 2022年 66*31cm


中国画“写意”时,审美主体与物象进入精神交融、物我两化的境界。结心之妙想,神思融趣,驭气使笔,坦然落墨,这时中国画已非狭义的个体情怀,更表现出人格精神,宏大的生命意识与宇宙哲学观念。

春花无意惹人爱 2022年 69*46cm



写意精神乃中国画创作导向,以心关照万物,以意统境,释放出生命的情感基调。心与手的对立消除,内蕴与笔墨本体统一,写意精神便成为中国画命脉主体。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

花鸟条屏其一 2022年 98*23cm



写意精神之格调关顾审美情趣培养。董其昌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于浩瀚文化渊源里,体悟雅俗,格调,气息,气象,胸怀,品格。唯文人意蕴可淬炼出璀璨的中国画写意精神。


秋风初歇 2022年 69*46cm



中国画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以哲学中“形而上”理念,中国画写意精神可反向意会文化哲学中的境界与格调。此乃艺术审美的重要领域,乃属于中国写意精神的美学境域:灵韵空间。入此境域,写意精神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生生不息。

花鸟四条屏其二 2022年 138*23cm 



中国画写意精神,始终抒写着活泼泼的生命气象与新变精神。



笔墨实践的过程也是写意精神抒放的过程,反映着深层的人文关怀和笔墨本真。清王昱说:理正气清,胸中发浩荡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可谓写意精神之旨要。




老笔纷披意纵横 2022年 69*46cm



在艺术“螺旋式上升”发展轨迹中的当下,时代为广大艺术工作者们提出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使命要求,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回归尤为重要。以古人之规矩,开时代之生面,中国画写意精神的现代人文价值取向,既顺应时代需求,又以艺术行为反哺给广大人民,饴养情性。


花鸟六条屏 2022年 240*53cm

花鸟六条屏 2022年 240*53cm

花鸟六条屏 2022年 240*53cm

中国画写意精神始终贯穿着整部艺术史。写意精神的回归,并非是个别艺术机构倡导、美术大展局部改善就可以实现。我们仍要面对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意识形态、国民价值观等客观因素。然而写意精神在艺术自觉中,必将随着中华文化复兴再次鼎盛,并得以创造性发展,实现真正回归。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