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进博会”的福州元素,竟是一幅画!它还见了中方领导人……
2018-12-23 周榕清官网
周一到周五,也许我们跟打了鸡血一样,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和各种人谈话,不停地……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请允许我们静下心,慢下来。



也许是一个城市的气息,也许是一个玩主的人生况味 ,也可能是一片味蕾的游走,仅仅一小段有趣的文史掌故,而已。



这里是海都『慢读』,快来开启一段奇妙的文字之旅,邂逅惊喜……






N海都记者 宋晖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你能想到吗?

咱福建漆画也在“进博会”红了一把!

而且还出现在国家会展中心

中方领导人休息室。

这幅漆艺作品,

以福州三坊七巷、三山两塔、

榕树橘树柳树为素材,

定名《春和景明》。

“进博会”中方领导人休息室墙上的画就是《春和景明》



创作者是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周榕清。

“进博会”中方领导人休息室

“特殊”的任务




今年6月,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周榕清教授突然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到上海开会。这次会议级别很高,几位部委领导都参加了。周榕清接到的任务是“尽快拿出一幅漆画作品方案”,列席这次会议的还有三位艺术家,除了漆艺大师周榕清,还有东阳木雕大师陆光正、苏绣大师姚建萍。周榕清这才明白他们要为“进博会”中方领导人的休息室设计大幅背景画作。



会议开了好几次,各部委领导向周教授提了许多有关漆画的问题:漆画材料环保吗?制作时间大约多长?能否在画作中既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周教授并不含糊,啪啪啪地一一作答。



周榕清很快拿出了他的画作的设计图稿,经过领导与专家的多次讨论,在画面空间上作了几番调整后,最终领导们对他的作品意涵表示满意。6月13日,最后一稿(包括尺寸、作品名称、摆设的具体厅堂)由部委领导商议确认。

灵山秀水 尽收眼底




漆画作品是在福州完成的。6月15日,周榕清带着他的漆艺团队很快进入了状态,漆板制作、拷贝画稿、铺木屑蛋壳、再次拷贝画稿刻线……周榕清的构思是,这幅作品采用全景式构图,以高视点、散点式构图展现出由福州孕化出来的江南的魅力景象:三坊七巷、三山两塔、榕树、橘树、柳树……作品中通过景物中的树和建筑以及祥云之间前后遮掩的起承转合,形成了错落有序的远近空间感,构成景物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以及丰富变化的自然形态。把灵山秀水尽收眼底,透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和关系。以春天繁荣茂盛的植物象征万物有希望有生机,一个新时代梦想的开始。



很快到了上大漆的步骤,天然大漆可以形成斑驳肌理,周榕清想用大漆的这种特质表现大榕树树皮虬枝的斑驳质感……周榕清的创作似乎很顺利,但到了这一步,他却被难住了。

经过四个多月周榕清终于完成了漆画作品

“人画一半天画一半”

“大漆刮到漆板上,正常情况下半天内就能起皱,但这次刷涂已超过24小时。”周榕清开始着急,“也用了人工加湿法,但大漆一点起皱的迹象都没有。大家开始担心这种状况会不会影响整体作品效果和进度。”周榕清无奈地走出画室长叹一口气,抬起头,是福州的蓝天白云,他打趣地与学生说:“老天爷能下一阵雨帮忙就好了!”大漆在潮湿的环境下干燥更快,才能达到起皮、起皱的效果。“这句话刚落下15分钟,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一场滂沱大雨突然降临,连续下了一个半小时。”周榕清马上跑回画室,“大漆真的慢慢地皱了起来,到了第二天再看时,比原先预想的漆皱肌理效果还更好。”周榕清事后感慨地说,“天公如此作美,哪有这幅画不能自然天成之理?”周榕清想到了《易经》里的八个字“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这幅漆画最终命名《春和景明》,如今悬挂在国家会展中心中方领导人休息室内。

周榕清创作的漆画《春和景明》图



周榕清:我的如胶似漆


周榕清,1971年生,漳州平和人。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漆艺大师。


偷 艺



周榕清本科学的是油画,“那时,隔壁班是装饰班,也做漆画,当时一见到这种材料就觉得特别喜欢。”所以他白天写生、画油画,晚上偷师学艺,跟着装饰班的同学们一起做作业。



作为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毕业的首届研究生,他的老师是著名油画、版画家林之耀教授。“看多了欧洲大师的油画作品,我会觉得沮丧,当时就想是否能在油画的综合材料之间寻找一些新的东西,于是想起了偷艺的大漆。它有非常典型的东方材质感,又有悠久的历史感。”漆画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说古老是指漆画以天然大漆为主材,大漆的使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说年轻,是指漆画相对国画、油画而言,独立成画种也不过几十年左右,既是艺术品又是实用装饰品。

周榕清带着海都“走读福建”学员们参观闽江学院的漆画展

因 果

周榕清的家族与漆多少是有联系的,“母亲当年是大漆家具的刷漆工人,在刷漆的过程中,母亲全身过敏,非常强烈。小时候,我对大漆的印象是恐惧的,后来在偷师学漆艺时,也是非常紧张,点一个漆点在手背上,要过敏就让手背过敏吧,结果竟然发现一点过敏反应都没有。后来才知道漆过敏是隔代遗传的,母亲那时候过敏得厉害,她全身充满了抗体,所以我对漆比任何人都更安全。我与漆的缘分,其实是母亲种下了‘因’。”

海都“走读福建”小营员看闽江学院漆画展


温 度

源于对材质美的痴迷追求,让周榕清既画油画又画漆画,让油画和漆画互补互动,在漆画与油画之间寻找某种内在的联系。

大约在2006年以后,周榕清转向专业的漆画训练,“大漆在福州可称天时地利人和,在这里可以向很多的工艺大师学习,把西方的绘画和中国传统的漆艺工艺融合在一起。”在大漆的路上他越走越远,2009年到清华大学访学,把清华大学里的古代壁画、洞窟壁画藏书都浏览了一遍,“对艺术,对漆画也有了全新的理解。”他的漆画作品《自然状态》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美展,漆画《古田会议会址》《风展红旗如画》等作品由国家级、省级博物馆、纪念馆收藏。2016年他到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漆艺研究室,做了两年客座研究员。在那里,他有了和全世界制漆人对话的机会。“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位97岁的老漆人——‘人间国宝’沈金大师,他用干瘦的手握着我的手教我漆艺,那一瞬间,我知道了大漆传递给我的温度……”

在周榕清的理解中,“漆艺最重要的是艺术家的内心感受的表达,需要生活的沉淀,还要从传统文化里来,把传统的文化通过个人的理解用漆这种古老的材料表达出来。什么是如胶似漆?我想,我现在的生活就是每天和大漆融在了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