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去 —2018年写生琐记
2018-05-22 曾凡章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石涛语)
——题记。
烟花三月,闽南到处柳翠花明,山川河流、田原野径、小村炊烟、鸡鸣犬吠,都定格为最靓丽的生活与自然场景。适时的春雨淅沥,让大地生出无限生机,人鸟啁啾,自然中的合唱,丝毫没有做作的痕迹,越发让人安享。
三月初,随"相约平和"海峡两岸画家走进漳州平和釆风写生活动,先后走进平和"富美乡村"的坂仔、芦溪、大溪等乡镇,来到广阔的天地,自有说不出来的心情舒畅;五月上旬,也是我们这一拨人,轻装上阵,又踏进闽南南靖土楼山川秀丽之地,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和许多美好的瞬间,更记录下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和谐共鸣画面……

一、    
五月上旬,闽南油画院策划和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老蔡任秘书长的海峡两岸画家"相聚云水谣"一行十几个人,来到了南靖的"云水谣",来到了书洋、梅林等地采风写生。所到之处,秀丽的山川水色、绿色红艳拥抱的村庄、雄奇壮美的土楼等等无不激荡着艺术家的心灵和思想。
"云水谣",原是南靖县书洋镇一个叫坎下的小山村,因台湾影视在这里选为拍摄电影"云水谣"地点而得名。云水谣,因水而隆,因水而名。
台湾来的三位女画家早早就捷足先登,来到了这山清水秀的地方,我们几位厦门和漳州的画家则是第二天才赶到这里汇集……
写生,对每一位美术家或美术爱好者而言,都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从初学者到成名成家,不知要经历过多少次写生。我的老师叶和平先生年近古稀,写生伴随他一生,即使现在仍与年轻人一样,经常性地外岀写半。
长期以来,写生一直被视为为艺术创作夯实基础、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对错姑且不论, 写生,作为绘画的一种方式,是极受绘画人青睐和欢迎倒是真的。记得早些年刚学画时,就被老师要求去写生,因此,写生是初习画者的临门第一课程,那种把物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把对象客体画得像真的一样,成为艺术高超技艺、矢志不渝的最高要求。随着照像技术普及和多媒体应用,在信息化时代、以及写实性绘画在国际范围内淡出艺术主流圈,那种靠写生才能获得提高造型技艺,那种靠写生才能获得准确、生动刻画对象的要求,己越来越多地失去原来的意义,也渐渐远离早已成名成家的艺术家视线。但也有一些艺术家矢志不移地把写生视为艺术的终身实践,早巳把写生视为艺术生活的方式和生命的形态,譬如我的老师叶和平先生就是这样。
其实,虽然艺术家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对写生价值判断和选择会有所不同,但写生的要义不在于"实"而在于"活",是对艺术的虔诚之爱和对生命感悟的抒发,这种不因景物时空转换,也不因艺术生活、艺术市场的冷热变化而不同对待,具备了这种对艺术真切领会和内在生命体验才是"写生"的关键,才是对"写生方式"的尊重与敬畏。因此,我们常保持着这种写生仪式感!一直是把写生看着是极为重要和需要的人的创作活动与艺术精神追求,是可以伴随艺术家一生的。

叶和平老师在"云水谣"写生。

南靖"云水谣"是人们一直想要去的地方,虽然早已经领略了她的魅力,但还是过目不忘,那里的溪光水色、云水悠悠,有着别样的风情。要么去旅游,要么去写生,那怕只是出去散散心也好;诚如张小砚说的那样: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真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绝妙注解啊。    

清晨,薄雾轻锁住静俏俏的村庄,田野村庄似乎已被白天的喧嚣掏空了一样,此时还庸懒散浮了无生气,与白天的热闹相比此刻的安静让人觉得很迷茫。偶见早起的人儿,一声叹息一声咳嗽都清晰可见,连树梢上的鸟鸣也听得真切;远处的山岚也飘来一二朵白云,轻轻地罩住了连绵起伏的山峦,水光山色……有时禁不止地暗叹,天地之间能得这样一方净土,真是上天造化、人间有福,人啊该格外的珍惜才对。
    
一大早,天微亮就匆匆赶到前一天选好的写生之地,为的是可以安静下来,静静的看着、画着自己想要的东西。面对自然,以文藻之心,以个体经验上升为精神享受和艺术真趣,是写生的最大化追求。
几年不见,质扑的山村、山青水秀自然景观的过度开发,以及商品化的匆匆步伐都已经打破了原来山乡宁静的生活,尽管这些问题大大地淡化了人们的造化情怀,但也提供了外岀写生的便利,这也是当代人现实处境与内心游离的矛盾心理真实写照,使得我们真的难于以澄明之心,找寻一片纯净乐土,故滋养性灵常变得象挂在嘴边的嚅嘧私语。
当然,这也难不倒有心之人,就像写生对象传达的信息非常之丰富,需要画家宽泛的手段随机应变一样,这些生活琐事都会让画家见惯不怪了,似乎先天拥有过滤的奇妙功能,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提炼出象笔墨程序一样,摄取自已所需的营养,让生命肢体注入清新活力,这似乎也是写生高手年复一年的造化臻境。

2016年福建省艺术家到平和老区采风写生。

写生的"现场感"和"师造化",是对生活体验同时,对艺术乃至生命的感悟与抒发;写生的现场不确定性,对艺术家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有些并非是因为出现在面前的对象有些生疏或者新鲜缘故;面对自然,文心雕龙,由观察、发现、舍取、提炼,升华为艺术真趣感悟,达到人的精神自由、内心自在之境。

在某种程度上,旅行者和画家倒是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摄影和写生,许多心得感悟和艺术创作的突破,都会是从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的结果。当然,自然美是不可能自动自发地成为艺术美的,这也正好印证了画家的写生之妙,妙在"饱游饫看""目击存道""外师造化",从而达到"心与物合""形神兼备""中得心源"。

不能否任,写生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最好的功效就是: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艺术素质和文化品格。但归根结底,审美活动对人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卢西安 · 弗洛伊德在《关于绘画的一点思考》说道: " 绘画的目的是通过展现一个强化的现实,以挑战和触动感官。而能否到这一点则取决于画家对他所选择的人或对象有多强烈的理解和感受。因此,绘画成为了唯一如此的艺术门类——艺术家感受直觉的特质对他本人来说或许比应景的知识或智商更为珍贵。"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关于写生创作的思考。

2018年台湾女艺术家在"云水谣"写生。

二、
写生下榻的旅馆,是当地农民三兄弟合伙经营管理的。眼下的南靖土楼和许多秀美山川农庄,早已开辟了旅游景点和风景名胜区,昔日的农民也纷纷弃农经商,开起了"农家乐"、休闲酒店、特色小吃,办起了旅游服务中心等等,早把"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这套经营理念摸索出许多道道来;质扑与狡黠、活泼与圆滑、厚道与木纳、热情与固执,这些交织在一起成了各取所需的真实存在和生活写真,但闽南人的率真、憨厚、朴实、乐观还在,虽然有一点是自己深刻体会的:揣测人的喜怒哀乐比掌握古代笔墨皴擦还难,但一味遵循古训而不明白笔墨当随时代,也味必有远大前途。

晚上,几个人和下榻宾馆的老板兄弟在灯下泡茶聊天,和画家师兄黄永生聊起了"中国传统文化"话题,虽然各抒己见,但其中我们都非常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这个塑造过程,就是要使人不断从动物的状态中提升出来。但这个社会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使人变成了"社会人"而不是一个"自然人"值得我们关注。
儒家学者认为,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的需求,审美的需求等等。这种精神的需求不同于物质功利的需求,它是对于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是对于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
"社会人"与"自然人"最大的差异就在"物质与精神"的差异上……
夜已深,嗟叹归嗟叹,毕竟生活与写生是不可能完美的一样,在残缺中、在遗憾中不断认识、发现其潜在价值和有新的创意,这不正是写生乐趣所在吗?!


三、
写生是发现自我和寻找自我的过程。    
写生,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创作形态和体验,因为每一次的写生,都可以从生活直接转入艺术创造,完成从自然印象到艺术表现的全过程。它与画室里的创作有些不同,写生的"现场感"与写生临场的审美视觉的突发奇想、新的表现图式,都与画室里的创作大相径庭;那种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更是画家在画室难于体会的乐趣与快感。
应该说,写生更容易体现岀一个画家的才情、才能和艺术底蕴、艺术气质。那怕在写生过后一大段时间里,在翻翻当时现场速写,我们常常会被自己的写生作品所感动,那怕仅有廖廖几根线条、没有五官的人物、乡村场景的一角,那种鲜活、激动、概括的画面效果,有种别样的味道和生机。

对于有经验的艺术家来说,写生也是创造的过程,而选择表现的形式却可以多种多样。一、把自然、生活本身当作主题的画家,他选择的是平日里司空见惯或与日常景象或日庸常物件为伍,可以对景写照,为的只是将生活对家原封不动地,表象化的东西转化为艺术。二、而内心强大的人,其感悟与发现常常异于常人,他关注的虽然是人们习于为常或视为废弃简陋的事物,但经他的点拨常能"化腐朽为神奇",其敏锐的洞察和捕捉能力常令人惊叹,其独特慧眼既体现了其在专业的创作高度和地位,也是其乐此不疲的写生兴趣所在。
"有现场,无对象。"(叶和平先生语),这是我老师对后一种写生艺术家的精彩点评。这种将庸常题材置于最微距的艺术观察之下,生活中的场景或是自然景观角度,都可以通过艺术家的眼光的调焦和动作处理,让艺术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其所揭示或展现出的完全独立于审美范畴和生活的日常知识。正是通过艺术家这种现场写生和艺术处理,让客观存在瞬间转换成线条构成、光影明暗、色彩叠加的细小变化,揭示着艺术的独特魅力,让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大放异彩。

四、
冬未初春,天气仍微寒,霜冻初霁,露珠还挂着树叶草尖上,闽南仍然绿树成荫,溪边河水虽然格外澄澈,但也有些冰冷的凉。
二月底, 海峡两岸画家应约来到有"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之称的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故乡写生。白天外出乡村土楼写生,晚间倘佯在大师故居、文学馆,与文学大师对话,真的是很美妙的雅事。
写生过程的愉悦,在于可以在自然中放浪形骇,精神上的需求、审美的需求有时会比写生目的更享受。
写生的辉煌时代,让我常常想起十九世纪初印象画家大师的丰功伟绩,正是这些大师把人们司见惯的"酱油色调"的画室宫廷画风,领进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让鲜活的色彩、饱满的生活场景,改变和撞击人们渐渐疲惫的双眼……
从这一刻起,绘画一步步从古典走向现代。然后,写实风格一直主导着中国现代美术的命运。现在中国画坛所提倡的写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沿袭的是地道的西方绘画的写生概念,尽管由过去对外在物象真实描绘,渐渐转向自己内心深处的渲泻和表达,写生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的今天,写生在中国依然是"风景这边独好"!

虽然,眼下写生很活络,但写生要解决绘画什么问题?写生要画什么?怎么画?仍然是我们需要关心和解决的。
需要写生,是需要从客观对象获得创作灵感和描绘方法,这有利于提高艺术技巧和艺术想象力。但究其根本,写生,不管是用西洋技巧还是中国技巧,重要还是在于摆脱前人的技巧束缚和自己的技能局限。当然这绝不是说,写生不需要技巧,主观能动性在写生中仍然起主要作用,客观因素与想象精神相融合,在写生中获取新视野、新画法,仍然是我们深层次的追求。
正如卢西安·弗洛伊德所说的:" 画家们赋予自己内心深处最关切的事物以生命,并将之呈现给他人。这个秘密通过画幅,被感同身受的参观者们揭开。画家必须让他所拥有的一切狂想和情愫自由驰骋,不抗拒任何的自然吸引。这种自我放纵所扮演的角色犹如一种规则,让画家摒弃非本质的东西,提炼出个人的特质。"

写生,面对的是鲜活的场景、真实的物象,在广阔无边的天地中摄入自己想画的内容,充满激情,享受创作过程中的乐趣。一物一图、一人一貌,体验、情感、技能、精神在时空中汇聚碰撞,这就是写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从生活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画家的特质,正是他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反复锤炼的结果。对写生的执著,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完全了解自己的特质,在艺术创作中画家避免于陷入因循守旧、对号入座的倾向。因此,他总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平常的景象中,具备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创造自信:"我能把它画成一幅画!"

五、       
在科学技术、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影像、手机等大量普及推广应用,足不出户 即可知天下。下乡"体验生活"带一个手机已足够,写生这种形式在某些方面是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我认为,写生仍是手机无法替代的,艺术的"个性"与噐械的"共性"仍然有天差地别。自然的美,没有艺术家的参与是不可能自动成为艺术之美的。
对写生者来说,一切物象都是载体,只有用心观照,才能达到心与物合,因此,写生即写心性,即观照万物之生意;惟有心性之悟,才是真悟,才能造化万物,达到物化契合的境界。

 当代人普遍缺少一种内心的安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面对发达的社会物质诱惑,很难于置之度外,役役难宁,皆为了利益而奔劳,为了利益蜂拥而至挺而走险,自然淡化了造化情怀,冷漠了心性。写生虽然不可能去尽完美而为之,但对精神、对事物的专注和倾心,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写生所需要的舍得、放下,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也是写生好时节,画家的心情与禅师的心境,在自然面前是如此契合:"师法自然,中得心源",这心源即是万法之根源;了悟心源,即是道之净土,乃至真悟;"象"与"性"相融相合。
写生,只为更美、更好。
——2018年5月12日凡章于云水谣。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