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柬:杨幸郎山水画作品展
2017-10-22 杨幸郎官网
由北京金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主办的“传承与经典系列展”之“杨幸郎山水画作品展”将于6月21日上午10:30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隆重开幕。

敬请光临!

展馆外景

展馆内景

展馆地址

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6号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2号门进)1A馆
乘车路线: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公交站,途径公交:18、104快、130、367、515、596、966、机场巴士4线;
•静安庄—公交站,途径公交:132、302、367、379、419、467、536、641、718、731、801、954、957快2、967、984、998;
•地铁三元桥站下,步行900米;
•开车导航: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

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6号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2号门进)1A馆
乘车路线: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公交站,途径公交:18、104快、130、367、515、596、966、机场巴士4线;
•静安庄—公交站,途径公交:132、302、367、379、419、467、536、641、718、731、801、954、957快2、967、984、998;
•地铁三元桥站下,步行900米;
•开车导航: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
就餐路线图(吉祥鸟湘菜)
步行500米
就餐时间:6月21日中午12:00

杨幸郎 1959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市,曾就读于厦门集美师专,先后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漳州市政协委员。师从国画大师关山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历游祖国大江南北,擅长山水、花鸟画,出版10余部不同风格的国画专集。

2005年应邀为原北京军区管理局、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原广州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原成都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原沈阳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创作国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旭日东升》《南国春早》《春韵》《百花盛开》,为中央党校、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创作《百花齐放》《报春图》。

2006年应邀为京西宾馆创作巨幅山水画《万里云涛曙光图》,2008年应邀为城楼创作国画《旭日东升》,《飞泉珠玉作琴鸣》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07年在《国画家》刊物发表“艺术评论:中国画艺术的魅力”,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作了专题报道。

2008年为中南海创作《江山如此多娇》,2010-2014年在《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发表多幅美术作品,《旭日东升》《春光》《井冈山云海》被中南海、中央军委八一大楼、服务局收藏,2010-2014年为解放军电视中心创作山水画《百花齐放》《旭日东升》。

近年来,多次访问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进行学术交流,名字被列入美国名人传记中心与英国联邦剑桥国家名人中心所编撰的国际名人录。2009年被评选为共和国60年功勋文艺家称号。2012年应邀参加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书画联展。2013年应邀为国防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创作山水花鸟画,为驻澳部队创作《百花齐放》,应邀赴国际赛事中心中国书画艺术展开幕式上发言,作品《花开富贵》被巴林王国珍藏。

《飞流直下三千尺》

《春水》
当我们面对一幅优秀绘画作品时,往往会被画中所释放出来的某种气息所感染,这种气息我们试图用语言来解释,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无论我们怎样倾尽词汇去修饰,总显得苍白无力,站在这样的作品前,我们只有感悟和心领神会,感画之气象,领画之气息。青年山水画家杨幸郎的山水画正是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在墨色辉映、光雾迷离之中,让你体味到弥漫于其间的、独特的具有生命脉动的气息。这种超乎自然的感受,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了内蕴丰富的品格。在强烈色彩与流动云烟之中,隐喻着造化之谜与难以破解的文化情结,画家以化有形为无形,化显露为隐藏,化平淡为神奇的手法营造了流动幻化、浑然苍茫、神秘深邃的彩墨世界——同时也是自身的精神图景的折射。

《观云图》
作为当代山水画家,杨幸郎面对的传统是浩瀚与沉重的,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山水画的大师们构筑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无疑是一座座难以超越的高峰。每一个企盼成功的后来人,无不希望“借古开今”与“承前启后”,建立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艺术的起点。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转型”的必然趋势。杨幸郎清楚地认识到,这当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仅赁挑战意识所能达到的,一味地求新逐异也不会取得成功。新的观念、新的命题要融合和升华为新的理论规范,需要更加艰难的思辨过程与实际的转换实践。杨幸郎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前提下,为奠定自我的风格特色,为体现自己热爱自然、拥抱自然的理想,开始了自己艰苦的艺术之旅的。至此,杨幸郎毫不懈怠地开始了研究传统的过程,解读历代巨匠、大师的作品。从他第一本画集的作品中表明,他的山水画历程是从清代及明代董其昌山水艺术溯源而上的,直到唐宋山水画的源头。

《高山流水长》
在不短的时间里,他临习了自范宽、李唐以来包括近代的张大千、刘海粟在内的山水名家作品,从中领悟颇多,获益匪浅。不仅锤炼了他的笔墨技巧,更使他领悟了传统山水气象的精神。他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走进了白山水墨水之间,黄山、峨眉山、武夷山、泰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并以表现云海而著称于世。烟岚松涛、云峰缥缈,内含波澜壮阔之势,吞吐峻利秀逸之气,表现的不仅仅是自然空间,而是一种无限开阔、无限向上的精神空间。明显地看出,杨幸郎在师法自然的同时,重视主观情感的关照与表达,对中国画的气、韵、思、景、笔、墨等要素进行了选择、取舍与整合,进行了创意性的提炼与归纳。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把对传统的认识、理解、感悟与情感、理想、愿望投射于其中,让作品中的山水树木、烟云雾霭与屋宇村舍等简洁意象折射出大千世界的无比丰富性,以寄托自身的理想追求与丰富情感,进一步逼近艺术规律与艺术本质。

《江天一色》
中国画历经千百年的积淀而炉火纯青的“写意”风格,是“意由境生”、“笔随心运”,是凭“感觉”去驾驭笔墨,在心灵的作用下远离现实物象,表现一种独特的艺术理想。
或许是真山实水的流光溢彩,使杨幸郎不再满足于“墨分五色”的表现方法;或许是受刘海粟、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的启示,杨幸郎开始钟情于探索色彩与墨色结合的彩墨山水画的研究。他认为中国水墨画历来强调的笔墨即是笔情墨趣,而似乎将色彩遗忘,扔掉了半壁河山。中国画应突破以淡雅逸笔为主的水墨文人画程式,改变水墨的绝对统治,提高色彩在山水画的位置。他觉得非如此不能表达自己面对大山大水的澎湃激情,非如此不能表现大自然的异彩缤纷。

《闽南三月》
于是,他将在传统山水画中多作点缀的石色,如石青、石绿、石黄、朱砂等,作为他山水画的主旋律,将西洋画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融入宣纸之中。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他自己的技法和面貌。作画前,缘于自然,突发奇想,纵情泼色,不是胸有成竹,而是随机应物,生出意趣盎然的天趣之象。或先泼彩后施墨,或先泼墨后泼彩,或多次泼彩积色,借助水的力量使色墨交融,墨色互渗,色彩饱和而不浊,既体现了宣纸的功能和特点,又为再用墨留下自由的空间和细腻的表现力。他泼色时亦是多样方法手段并用,如团块泼、混合泼、衬纸泼、隔纸泼、散点泼、湿水泼、全纸泼、留白泼、截色泼等,均会出现不同效果和色彩变化。
黑色的墨在此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或以拓印法造成肌理,以塑造具有象征意义的山石、林木、云雾、河流的质感;或以线的勾勒皴擦在大面积的泼墨泼色中添加细致的描写与对比,如树石、楼阁、人物及舟楫等,粗中有细,造成虚实相生、梦幻神秘的意境,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杨幸郎用刚柔相济的墨线和冷暖变化的色块使他绘画中的物象极富诗意的幻想,创造出流动的、朦胧而有韵味的意境,大地和宇宙融为一体,自然物象与神情心迹渗透化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传统哲学精神,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歌。

《牧歌》
若论及其笔墨造型及形成的个人语汇,一言以蔽之,即“求无趣”和“无法有法”。以天然之趣状万物,随意念之感发直抒胸臆,以胸中丘壑去叠印无拘无束的泼彩积色之形,既表现出明确的个人风格的主观性,又体现了“合乎自然而发”的审美原则。
在杨幸郎的彩墨山水中,分明看出画家个人的悟性、智慧与自我经验的作用,标志着杨幸郎在艺术上的新思考、新探索与新阶段。也就是说,画家在漫漫无涯的求索之路上,找到了一种富有视觉张力、符合自我性情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方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杨幸郎的彩墨山水,以山水意象为载体把情绪、思考、观念、美感与材料特质融为一体,使山水意象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并在一个总体秩序中使各个意象元素呈现出活跃性,而且意象之间的关联、构成关系与组合,都是非逻辑的,无不极尽峰回路转、波澜跳宕之妙,且行云流水般的从容自然。其中的泼彩运用使作品由实到虚,由有而无,进而超升到文化境界的高度,同时致力于原生态气息与意象符号的整合,文化审视与浪漫情怀的整合,笔墨意趣与抽象方式的整合,使杨幸郎的山水画跃上了新的境界,并具有了现代感。
杨幸郎山水画正处于巅峰境界,我诚挚地希望画家有更多更好作品面世。
佳作欣赏--重彩系列

《清江晓雾》

《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山云海》

《闽南乡情》

《闽南山村》

《春风又绿江南岸》

《江南三月》

《江南》

《江南春色》
佳作欣赏--水墨系列

《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高水长》

《山雨欲来》

《天山情》

《月色舟行》

《舟行千里》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