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随心运,意由境生——浅议著名画家杨幸郎的水墨山水作品的独特表现形式及创新手法
2023-12-20 杨幸郎官网

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厦门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名的花鸟山水画家杨幸郎认识也有近20年了。记得当年还是我的老领导,专门向我介绍了杨幸郎的有关情况。那时,杨幸郎受聘于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任副院长。

在多次采访杨幸郎之后,我才了解到他是从正规大专院校美术系学成的。毕业后,又先后到相关美术院校和新加坡艺术学院深造了几年,绘画水平日臻完善,逐年提高。


杨幸郎1959年1月,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市一个普通的农家,尽管他父母都是农民,但从小就喜欢画画的他,小学三年级开始便在美术课老师的启蒙和指导下,专心练习绘画的基本技巧,这是他走上绘画道路的一个初始阶段。1983年高中毕业,杨幸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福建集美师专美术系,3年时间的基本功研习,特别是后来作为岭南派大师关山月的关门弟子,在名师的指教下,笔耕不辍数年并逐渐走向成熟。

作为当代山水画家,杨幸郎面对的历史传统是浩瀚与沉重的。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山水画的大师们构筑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无疑是一座座难以超越的高峰。每一位希望成功的画家,无不希望借古开今承前启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理念和艺术风格。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杨幸郎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导引下,为个人奠定的艺术特点,开始了艰苦的艺术跋涉之旅。多年来,他一方面重视艺术传承的重要作用,先后临摹清代石涛、明代董其昌以及近代张大千、刘海粟等山水名家的经典作品,从中领悟颇多,获益匪浅。另一方面,又迈开双腿,走进大山自然景观之间,黄山、峨眉山、武夷山、泰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综观杨幸郎的水墨山水画作,观者无不被其独特表现形式和波澜壮阔的创新手法所震撼。所谓独特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传统的山水绘画作品,讲求的是泼墨泼彩及抽象流动幻化的具象之间,以大自然的一种无限向上的精神空间,寄托画家自身的理想与追求。杨幸郎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及探索实践,在表现形式上注重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气、韵、笔、墨诸要素的有机选择及结合,力求突破以淡雅逸笔为主的文人画式。再就是手法的创新,努力探索在泼墨的基础上,以细腻的线条勾勒,充分发挥粗中有细、虚实相生的意境,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生命之歌。如他的水墨山水作品《云涌双前刀锋》、《春满八闽》、《春山烟雨》等,把山峦起伏与浓雾环绕巧妙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作者本人力求突出的大写意风格,即笔随心运意由境生,极尽表现出画家重视凭感觉去驾驭笔墨,在心灵的作用下表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多年来,杨幸郎在自己的水墨山水创作上收获颇丰,先后在北京上海济南、福州厦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韩国等地和国家举办个人山水画展,已有十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军委八一大楼、军事博物馆、京西宾馆等收藏,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等报刊和传媒也先后介绍过他的艺术成就。更让欣喜的,杨幸郎水墨山水画作,连续于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6次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功拍出,已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关注喜爱。

与杨幸郎面对面的交谈,作者感到,尽管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勤奋与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才是最根本的。他每年都外出到祖国的名山大川采风与写生,有时一年竟有半年之久。为了捕捉住日出时雾锁山峦的瞬间变化,他常常半夜三更就起床上山,其艰辛与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正是凭着这种执着的追求与积累,使他的水墨山水作品上升到一个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新境界。


低调做人,不计功利,积极为军队文化建设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这是杨幸郎多年来做的另一项工作。虽然杨幸郎并没有当过兵,但作为一名军属,他对军队,对军地双拥共建工作非常热心,经常为部队及双拥工作无偿送上自己的精品力作。

俗话说,人生有涯,而学无止境。最衷心地祝愿他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水墨山水画作。

2023年1220日写于北京甘家口)

作者简介


范西峰,1950年3月出生,籍贯湖北省天门市,职业军人,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国书画收藏家。1970年11月入伍,1994年7月任解放军画报社政委、社长、高级记者。历任和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版权协会理事,国务院文化部世界民族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画报协会副会长,全军新闻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