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维纳斯女神的典型美
2017-10-25 余键
再现维纳斯女神的典型美
姓名:余键
摘要:女神维纳斯是艺术家将一切美好的姿态形体结合起来塑造的一个完美女性形象,承载着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矛盾点,将古典的唯美主义与基督教禁欲主义合为一身,也将精神之美与身体之美合二为一,本文将维纳斯典型的美与不断升华的美融合,来论述中西方意象性与典型性女性形象的不同表现。
关键词:维纳斯
《维纳斯的诞生》中的女神维纳斯是艺术家将一切美好的姿态形体结合起来塑造的一个完美女性形象,这与中国式女性艺术形象相比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绘画更注重形的把握和空间关系的处理,但在典型性再现的同时,艺术家也把握了艺术形象背后所折射的社会和文化需求,所以,一个集众美于一身但又矛盾重重的维纳斯诞生了。

一、美于一身集众的典型再现
“典型这个词在希腊文是 Tupos,原义是铸造用的模子,与 Idea 同义,又由此派生出 Ideal,即理想。”换句话说典型也就意味着最接近理想的原型。维纳斯,作为西方神话中的女神形象经久不衰的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在波提切利之前,以维纳斯为模板的画作就已经层出不穷,先是经典之作《米洛的维纳斯》、再到《爱神诞生》、《沉睡的维纳斯》等等,直到波提切利的维纳斯,每一个艺术作品中的维纳斯都有其原型模特,她们的样子也随着艺术家的审美风格不同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一点是西方绘画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显著特征,正如西方绘画大师拉斐尔所说:“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择出那最美的一个作为模特儿,……由于选择模特儿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创作时,我还不得不求助于我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和我正在搜寻的理想的美的形象,它是否就是那种完美的艺术,我不知道。但我正努力使它达到完美的程度。”而拉斐尔所说的完美并不会是某个个别的形象的完美,而应该是在
当时被公认为美的典型形象。正如达芬奇所认为的典型的美或是理想的美指的是被公认为美的部分,而不是某个人自己偏爱的部分。在《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中的维纳斯以及风神春神,她们都拥有着当时社会认可的美的元素。波提切利选取一些人完美的五官、另一些人完美的身体和四肢,然后进行艺术的重组和加工并融入自己的审美理念,最后,一个个完美的神话人物跃然纸上。显然,这些完美的化身在世间是不存在的,它只是美的形式外衣。所以我们看到画面中女神除了衣着服饰和头发处理上不同之外,其他的肢体特征和面部特征都有很大的相似
性,如画面上几位女神颈部都偏长、胸部位置都偏上,而腹部都有点偏胖,面部表情几乎相同,波提切利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在当时社会范本式的形象。这一点在波提切利另一幅作品《春》中叶有所体现,不仅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突出典型特征,画家在描绘画面中的背景上也同样体现了环境的典型性特征,如画面背景上随风吹拂的盛开的鲜花、葱郁的树林蔚蓝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海面,海边绿油油的草坪,这些元素来自于最美季节中最美的一面,为画面中维纳斯的诞生营造了一个完美的氛围。
二、维纳斯典型形象的矛盾升华
上文提到,西方的和谐观不同于中国,它是事物在发展中产生矛盾对立面,然后经过抗争最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不断的否定中得到的和谐,是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在《维纳斯的诞生》中的维纳斯典型形象上,就表现出了事物发展的几个对立面之间的矛盾点。
首先,画面中维纳斯充满稚气又略带惆怅的眼神与她的成人身躯在画面中形成了一个矛盾点,画面中维纳斯稚嫩的面孔代表了新兴的人文主义浪潮,惆怅的眼神表明作者本身对这一新生力量发展的不安和担忧,她成人的完美躯体是作者对古希腊艺术热烈的追求,将维纳斯放到与圣母等同的位置也是作者糅合了对宗教艺术的崇尚之情在其中,因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所有表现形式都合并到了神学中,因此文艺复兴时期要针对封建社会进行攻击,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对于教会的有效攻击,首先莫过于戳穿它禁欲主义的虚伪与残忍,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所以,爱情,才成为人文主义的主题,维纳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画面“诞生”的美好感与中世纪“死亡”的崇高性产生了强烈的矛盾点,众所周知,漫长的中世纪是禁欲主义达到高潮的时代,在这一百年间,中世纪的宗教观念教化世人与上帝同在,不可有欲望,只有此生顺从神的旨意才能够修的来世,人的死亡被看做超越此生得到救赎的转折点,而文艺复兴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们不再关注神的来时精神说,而是更在意短暂的今生,对死亡的崇高性也逐渐淡化,《维纳斯的诞生》的主题也恰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求,这个洋溢着女性美风韵的维纳斯形象一方面代表了古典主义的唯美静谧,一方面又代表了中世纪基督教义的深刻内省,这两点夹杂下的维纳斯因此会在拥有着青春气息的同时,又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伤情调,有生便有死,文艺复兴的人们开始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和绝对性,所以更加珍惜现世的存在和生活,维纳斯代表了生机而来,但也不可避免的为死而忧郁和感伤了。在这两种矛盾冲突的过程,其实也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像波提切利笔下矛盾的维纳斯一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新的篇章,中间经历了一次次宗教的复辟,人们思想也跟随着一次次的辗转,最后才得以胜利。画中的维纳斯是永恒的,承载着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矛盾点,将古典的唯美主义与基督教禁
欲主义合为一身,也将精神之美与身体之美合二为一,所以,维纳斯的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矛盾中不断升华的美。

三 、中西方意象性与典型性女性形象的不同表现
同样是人的觉醒时代,同样是以女性为画面主体,在顾恺之笔下的洛神与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散发着属于各自时代的美感,一个是中国式美女意象化的表现形象,一个是西方式美女典型化的再现形象,形成两种巨大反差的原因也要归根到中西方两种哲学体系中对于实体虚体观认识的异同。
在西方理念中一致认为认识世界,就意味着认识物的存在,这也是西方对宇宙认识的本质即实体的世界。在西方承认人类所处的环境是实体世界的同时,也承认了宇宙的统一性,认为“存在犹如上帝是隐匿的,因而它是无(Nichts),但这种无又确实存在,因而是有(Being),西方的实体图式是单个人与上帝,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一种隐喻图式 。”
可以看出,西方人看重的是实体,而实体和虚空是分离开的,我们知道的便是实体,在我们认知之外的皆为虚体。从古希腊至现代社会,西方人不断研究宇宙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从盲目的崇敬上帝的权威到牛顿将万有引力的助推者归为上帝,其后尼采将上帝归为死亡,随之而来的哲学家又将尼采的上帝死亡说改为不是死亡而是隐匿起来,无论上帝与宇宙的关系如何让调整,不变的是实体的眼光和无法摆脱的虚体的存在。首先,文艺复兴时期的实体是人们肯定了人的存在,但虚体的神也是共存的,也就是说当时的社会是实体与虚体并存的觉醒观念,波提切利的维纳斯正是实体的女性与虚体的女神的结合体。与此一样的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虚之生实的观念也承载了虚实共存的理念,只不过中国传统理念中先有虚,虚乃气,有了气才有形,顾恺之笔下飘逸的神女洛神便是由气而生的女性形象。而从文艺复兴开始,越来越多的集人与神一体的女神形象逐渐褪掉神的光环回归人的气息,如在文艺复兴早期的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还始终弥漫着一种神秘的圣母般的静谧气氛,无论如何,观者只能说这个纯洁无暇的女性。
结语
纵观全文,围绕女性之“美”在中西方文化中这个共同追求的词汇,却得出了不同的艺术内涵:中国传统的美总是与善与韵分不开,美是达到人与社会的统一的主观的美,而西方的美是与上帝并存的,是客观理性分析而来的美,西方式女性拥有热切的情感,在画面中表现为完美和健硕;维纳斯之美是是建立在冲破禁欲、渴望人性的社会审美范围内的艺术写照;维纳斯之美来自于集众美于一身的典型化之美,维纳斯的重生,脸上挥之不去的都有淡淡的忧伤气息;尽管西方绘画工具与语言有所不同,但留给观者视觉的是灵动的女神,拥有着神秘的光环,拥有着使世俗凡人可望不可即的神秘气息,相信正是这种来源于人间却又高于人间的女性美。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