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自由
2022-09-28 姚波官网
来源:水彩研究

姚 波



姚 波,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78级。

国立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

中国美协福建省分会首届水彩画艺术委员会 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美术专业委员会 委员

泉州画院 特聘画师

厦门民盟美术院 副院长     


《殊年杂志•悬浮的未来》

纸本水彩

53.7x76.7cm

2022


要展  

◇ 第二届广州国际水彩艺术展 [铜奖]

◇ 中日韩(泉州-横滨-光州)东亚文化之都非具象绘画光州展  

◇ 首届中外艺术家美术书法艺术精品线上联展[一等奖]

◇ 2022意大利法布尼亚诺国际水彩节

◇ 第四届国际抽象网络展[一等奖]  

◇ 2022年国际在线艺术馆第四届国际抽象评选艺术大赛[天才奖][荣誉奖]

◇ 2021广西水彩画年度展[优秀奖(最高奖)]

◇2021潮汕水彩年展 [优秀奖]

◇第七届庐山国际水彩节名家作品邀请展  

◇第二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 [入会资格作品]

◇“美美与共——庆祝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盟员美术作品展”

◇首届广州国际水彩艺术展 [银奖]

◇第十届 [优秀奖]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作品展览 

◇第五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入会资格作品]、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2018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年度提名展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第五届[优秀奖]、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

◇首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优秀作品奖]

◇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入会资格作品]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首届中国水彩风景画展”

◇首届2020威尼斯水彩画双年展—水彩画作品展[南方艺术奖]

◇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全国)第十四届水彩•粉画展 [一等奖]

◇2020潮汕水彩年展 [潮汕水彩奖]

◇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入会资格作品]全国小幅水彩画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2002                                   

◇1997首届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 

◇第三届中国高校水彩名家学术邀请展暨高峰论坛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展平行展之四|莞城美术馆馆藏水彩作品展  

◇2013-2014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荣誉提名奖]

◇2018首届世界水彩画大赛[佳作奖] 



个展 

◇姚波水彩画展 [菲律宾马尼拉/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展厅] 1996

◇呈现至上—姚波水彩艺术展 [中国厦门/“水彩大家”画廊] 2011

◇邃•越2019 — 姚波艺术澳门展 [中国澳门/澳门皇冠假日酒店展厅] 2019

◇百人水彩画家系列 / 姚波水彩艺术展 [中国苏州/东南艺术馆] 2022



收藏     

中国美术馆,北京炎黄艺术馆,石家庄美术馆,莞城美术馆,广西水彩美术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福建省美术馆,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苏州东南艺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等机构及海内外藏家。


《殊年杂志•冷月》

纸本水彩

53.8x76.7cm

2022


绘画的自由

姚 波/文

       绘画有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它的表意通常体现在两个非常不同的层面,以至于人们不容易直观地把握到一幅画作的艺术性表达,尽管画面很直观。这就是“形式层面”和“叙事层面”或“经验层面”。

       有人会说:肯定还有一个“心理层面”。是的,但它是伴随前两个层面观赏的个体心理反应,是非直观的因而是非绘画的!我之所以强调直观性,乃因绘画的所谓自由表现必须面对特定尺幅的画面规约,这是观赏的重要视觉物质前提,我们必须承认并珍爱这个直观的局限,是这个限定给了我们自由的可能;亦即我们每一次忘情地挥洒或谨慎的点描,都在下意识地服从其权威的控制。它是我们直觉的依据!

《殊年杂志•溪光烁》

纸本水彩

53.7x76.7cm

2022

《殊年杂志•幽寒悲秋》

纸本水彩

53.9x76.8cm

2022


       绘画的“形式层面”是绘画作为视觉艺术表现的至高层面,是核心旨归。“形式层面”包含着点线面、体块、明暗、肌理、色彩、笔触(平面)空间关系等各视觉要素共同构成的关于绘画被称之为绘画的“可视性”创造,它从视觉审美趣味的接受度上有力地决定着观者对一幅作品在“叙事层面”所释放之内容的“阅读”兴趣及深度。一幅画作如果在形式层面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则其在“叙事层面”或“经验层面”的表意就只会停留于图解而非表现。图解在于示意,表现则关乎形式的美学品质。


《殊年杂志•尘风夷丘》

纸本水彩

53.8x76.7cm

2022

《殊年杂志•仁贵霞飞》

纸本水彩

60.1x76.7cm

2022


《殊年杂志•世态忡忡》

纸本水彩

51.5x76.7cm

2022


       绘画的“叙事层面”往往连接着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其联想空间,因而经验中的物象是“阅读”画面内容的重要线索。一般人的欣赏通常都止步于这个层面;而所谓“看得懂”也是指观者对这个层面内容的经验性梳理。这正是写实性、写意性绘画容易做到“雅俗共赏”的原因:凡“雅”者,一定会超越对经验物象的观看而攀升至画面的“形式层面”的欣赏和玩味;他们关心的一定是形式手法表现的“可视性”创建,注重的是对题材的“发挥”方式及其视觉力度——这是导致画家对寻常物象进行变形、变色处理的底层审美逻辑,从而让画者的情绪、想法赋能于绘画形象的主观建构,达成借题发挥的表现性目标。而对“俗”者而言,绘画的“形式层面”非但不是其容易进入的领域,反而经常是他们停留在“叙事层面”的阅读干扰,以至于经常会因为画得“不像”或“丑陋”而产生阅读困惑甚至厌恶。

《殊年杂志•分流去渺然》

纸本水彩

53.8x76.7cm

2022

《殊年杂志•反诘》

纸本水彩

76.8x54.7cm

2022


《殊年杂志•闯入者》

纸本水彩

53.9x76.8cm

2022

《殊年杂志•局地报告》

纸本水彩

53.9x76.8cm

2022


         基于绘画本质——直观(不可抽象存在)的视觉特性——的这样一种规定性,窃以为“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本是一种并列关系而无实质矛盾:均视画面“形式层面”内容的视觉建构为其终极目标。因此,二者作为一对矛盾概念显然不能成立,就好比运动和静止是一对矛盾概念,但田赛运动与径赛运动就是并列关系而不构成矛盾概念,因为运动的本质没变,只是运动的现象-形式变了。所以“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真正的差异仅在于“具象(他象)”和“非具象(自象)”而并不存在抽象这回事——是可视形式内容的不同,而非形而下(有形,诉诸于感性)与形而上(无形,诉诸于理性)的云泥对立。故称之为“具象绘画”与“非具象绘画”才更切中其实质。

《殊年杂志•8.2谲云》

纸本水彩

53.9x76.8cm

2022


《殊年杂志•费解的线向》

纸本水彩

76.8x51.4cm

2022


《殊年杂志•极地温讯》

纸本水彩

53.8x76.7cm

2022

《殊年杂志•舆情惑》

纸本水彩

53.3x76.6cm

2022

        “具象绘画”由于其本身挥之不去的经验色彩,极易将观者带入画面的叙事情境中,纵然画面本意不在叙事,但经验物象本身总会诱导观者依照生活经验的逻辑线索去“理解”画面,由此再凭借自身的综合素质朝向对形式层面意味的领略和玩味。

       “非具象绘画”则不然,由于它断然舍弃了绘画与经验层面(叙事层面)内容的连接,将以前作为“隐性”的形式层面的构成内容作为唯一的绘画主角直接呈现给观者,这看似祛蔽而讨好观者的举措,实则违背了传统的(亦是天赋的)视觉欣赏定式,取消了物象就等于拆掉了“阅读”的桥梁,反而让观者云里雾里莫衷一是。可见绕过“阅读”而一跃面对欣赏之专业层面,不仅颠覆寻常观看习惯,而且还需要必要的专业素养支撑,毕竟世界是由造物主的物象构成(辨识事物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数生物的第一生存视觉本能),而非艺术家对纯粹视觉要素在特定绘画材料下的经营把玩。换句话说,具象绘画是以绘画的叙事层面的内容为其形式层面内容的表达张目,最终间接考验观者的审美素质;非具象绘画则是以直率而纯粹的形式层面内容去直击观看个体的审美素质,在这一点上,具象和非具象的终极追求是殊途同归的。

《殊年杂志•谧林光踪》

纸本水彩

53.5x76.7cm

2022

《殊年杂志•“牛”言必妄》

纸本水彩

76.7x51.5cm

2022


《殊年杂志•精致的碎片》

纸本水彩

54x77cm

2022

《殊年杂志•倏变之怔》

纸本水彩

51.5x76.6cm

2022

       大多数人都认为非具象绘画是为自由而生的,然而摆脱了物象描绘就真的自由了吗?这其实是一种过于(美利坚)意识形态化的阐释!我在本文的开篇中就特别强调作为绘画本质特性的直观性,直观性就是反抽象,具象和非具象皆然:必须首先为视觉提供符合视觉逻辑的可视性而非所谓的“思想性”;可视性大多指向形式层面内容的价值评估,它不关心外来的意义,它要求作品的意义内生于自身的形式构成。

《殊年杂志•觅踪》

纸本水彩

53.8x76.8cm

2022

《殊年杂志•愅诡之状》

纸本水彩

51.5x76.7cm

2022

《殊年杂志•冀如云朵》

纸本水彩

76.7x53.7cm

2022


        如果说具象绘画的自由是借重于物象描绘,经由叙事层面的内容悄然将观者的欣赏自然引入其形式层面而获得的,那么很显然,非具象绘画就失去了这种自由,因为经验桥梁的拆除,叙事性直观变得无所借重而陷于茫然,自然导致大众的欣赏障碍;反过来讲,因为放弃了对事物的模仿,绘画形式层面的内容就规避了叙事层面内容的描绘羁绊而获得了直接随意构成的自由。但如此一来,形式层面在没有叙事层面先行铺垫下,那些赤裸裸的视觉要素直接构成的形色表达就严重考验着绘画者的专业素养及其品味,同时也给观者观赏的内在素养构成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由此可见非具象绘画并非康定斯基当时所想象的那样自由,“抽象绘画”一直以来的举步维艰及其小众化就是最好的佐证,其症结就在于画者与观者都失语于沟通标准“专业化”强迫倾向,如此一来,文本阐释、炒作的接踵而至就不奇怪了——它也反向佐证着非具象绘画并不比具象绘画来得更自由,恰恰相反,它更需要愈加醇厚的“专业经验”的内外在绘画涵养的支撑。

《殊年杂志•愔愔流年》

纸本水彩

53.8x76.8cm

2022

《殊年杂志•双刃之择》

纸本水彩

53.8x76.8cm

2022


《殊年杂志•今是而昨非?》

纸本水彩

53.8x76.8cm

2022







       本人从具象绘画逐步走向非具象,纯属个体精神在绘画实践中的自然选择,在张臂拥抱非具象自由的同时,也坦然接纳着表达标准表面上泛化、淡化实则更加专业化的非自由和非主流状态。我只是越来越无法抗拒那种对超越物象描绘的非具象构成的炙爱;我深知它路途的艰辛和希声,可热爱是不可阻挡的!正因为我是个思想者,所以我才反对用绘画表达什么思想;绘画对我来说,永远都是为缔造视觉的天堂而生的,除了追求直观的精神力量,一切所谓其背后的东西皆要见光并被真切地看到。

        直观,既是绘画之肇端,亦是其终端。故无论观者能否得见,我必须把我想要的努力呈现给他们!


《殊年杂志•被自由之羁》

纸本水彩

76.8x51.7cm

2022


《殊年杂志•阑干寄语》

纸本水彩

53.8x76.8cm

2022

《殊年杂志•空间争役》

纸本水彩

53.8x76.8cm

2022



        我的绘画构成空间无法延展至画外,那脱离了视觉,而脱离就意味着视觉的缺席,进而意味着视觉自由的丧失。所以我十分敬畏、膜拜这个有限度的方块,因为有了四条封闭的边,每一笔线条、形状或颜色的置入才有了可视性的构成依据;“构”就是制约和限制下的组合,是对整体结体之于画幅边框生发视觉-心理旨趣的视觉要素调整和权衡——它有自己独立的不可逾越的宇宙法则;它用创造性的构图来实现每一个“这一幅”。由此可见“边框”之限之于自由的神圣性,具象、非具象概莫能外。换句话说,由于非具象绘画缺少形象的经验参照和限制(似乎很自由),从而极易导致其作品构图-构成意识的淡薄与荒疏虚无,故令其产生视觉垃圾的概率就比具象绘画高出n倍!因此,自由与否并不在于你逃避了多少限制,而在于你是否真正意识到什么限制是不能忽略、必须恪守甚至要顶礼膜拜的。

        绘画应高度专注于画幅之内的事,之外的事是不可控的;要悉心经营这个有限的平面,要明白限制与自由是一对共生的矛盾。纵然你有多么深遂美妙的意图,若不能落实为可视性——有生趣,有意味,有品位,有性情——的形式创建,皆为枉然之意淫。

       画家切勿养成依赖口舌与文字为自己的作品壮胆的劣习,惟有力求直观才是绘画的硬道理,纵然真理也要能被直观。相较于直观,画家的作品呈现永远都比其嘴巴以及求来的文字来得更真实、诚实而靠谱!

2022年8月26日于厦门星海湾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