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子vs姚波
2021-06-28 姚波官网
来自:不涉开幕式


岸子对话姚波教授

艺术难为“语言”
——与姚波教授再对话

按:上个月民盟美术院组织到龙岩采风写生,期间我与姚波老师有较多的接触。聊天之间自然涉及到了一些艺术理论问题,姚老师的有些观点看法我认为有其独到的角度和见地,值得与大家分享和思考,故而以对话的形式予以整理还原。

 

LIU:   艺术创作的准则之一就是艺术语言的精炼、到位。对此您怎么看?


YAO:  什么叫做语言?不就是一整套人与人交流思想的话语系统嘛?!什么叫做“精炼?不就是语言不罗嗦而话又说得明白嘛?!”如果这样的说法成立的话,“艺术语言”就很难成立,因为艺术的旨归不在于“明白”而在于“感人”。诚如明白落日是怎么回事,但有人还是因其黯然之美而神伤、有人只是赞叹、有人则无动于衷一样,并不构成特定的语意表达。

 

LIU:   艺术也同样可以表达思想,所以应该具有语言的特性,不是这样吗?


YAO:  用艺术表达思想犹如缘木求鱼!对于同一幅作品,A、B、C三者的欣赏点不同,获得的信息不同,产生的感想也就不同,而这三者的想法又往往跟作者的想法风马牛不相及。这一点画画的人都有体会!

 

LIU:   可以就此深入谈一下吗?


YAO:  亚里士多德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而人类的思想是在符号系统上运行的。”所以文字的发生本身,才能真正构成思想的基础和思想运行的脉络。图画甚至连前文字的符号系统(如《易经》八卦图)都谈不上,其信息的传递又基本不在(也不可能在)明确的思想上而在情趣上,又如何成其为语言呢?

 

LIU: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不就在明确表达“立体主义”的观念吗?


YAO:  刚好相反,是“立体主义”的观念造就并支撑着毕加索绘画风格旨趣(二维空间趣味)的生成和自由演绎,催生和表达的是一种平面风格的视觉创造。若倒过来用他的画面去解释立体主义的概念,一定会漏洞百出。因为面对一个不在我们的文字符号系统上运行的图画结构,它架构不定,内涵混沌,歧义丛生,是不可能担当语言职能的。


语言要求其语词结构稳定,意涵相对封闭而不因人而异,故而与“精炼”密切相关;“感人”则涉及审美趣味开放系统的多样性,取决于物我的双向互动;所谓“到位”是指形式表达有其实在的感染力,很难以“精炼”论之。否则,这世上的绘画就只剩下罗斯科的“大色域”了,那绘画就真的可以寿终正寝了!

 

LIU:   那您将如何评价当下艺术界对艺术家“要努力创造个人的艺术语言”的倡导?


YAO: “创造个人的艺术语言”纯属无稽之谈!这个说法有着明显的逻辑悖谬:首先“创造”是要达成面貌的独树一帜;而“语言”却是公共交流系统,岂容随意创造!是故独家语言岂非交流的自闭模式或交流悖论!非要把艺术的面貌、特征、个性化表现等概念偷换成“个人语言”加以表述,恰恰是当下美术界语言浮夸的典型表达!

 

LIU:   如此说来,艺术交流若非语言交流,其交流的内容将如何界定?


YAO:  所以这里需要厘清的是:语言的艺术化不等于“艺术语言;图像的艺术化更不等于“艺术语言”!在广义上讲,艺术是一种为人处世、处事的令人愉悦乐受的行为方式,是给无趣之事物增添生趣的精神介质,譬如讲课生动绘声绘色、厨艺精湛色香俱全等等皆属此类。而狭义的艺术则是将“增添生趣的精神介质”与实用的部分剥离而独成一行——介质的表达相对成为主角了。之所以说相对,以画像为例,绘画仍要以画一张像来展示乃至凸显这个介质的审趣价值。因而“怎样画”——画得既要像,又要别有意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正是艺术交流的要点所在!

 

LIU:   我以为绘画是有一定的语言成分的,尤其写实性的画面,由于生活经验的有效介入,情境是可以形成语境被加以“阅读”的。


YAO:  的确,你讲的是艺术作品的叙事性,它恰恰要在真正的语言层面上展开,因为正常的生活情境是可以荷载语意的。但这并不构成“艺术语言”!“画什么”我以为通常是指“基础语言”的层面(人人都懂),如古典是画宗教故事,文艺复兴后是画人间故事或事物,印象主义开始画外光,现代主义之后开始画主张、概念、观念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主张、概念、观念为作画对象的现代主义,开始将过往的绘画对象彻底介质化以表现其主张,因而绘画就在双重介质化的情形下,也正式开始了为“怎样画(就包含“为何画”)”立命的历史。直至“抽象绘画”,绘画形象的“基础语言”系统被彻底抛弃。现如今的绘画是旗帜鲜明地凸显派系化、个性化的绘画风格(非绘画语言),以至于个人风格(非个人语言)特征的辨识度成为一个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无须看得懂,关键要喜欢看且有辨识度。

 

LIU:   您提到了叙事性,文学语言不就是运行在文字符号系统上的艺术语言吗?


YAO:  这是个好问题!文学语言的审美趣味本就蕴含在文字语词的结构方式、手法以及语音的韵味中,故其体悟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修养做基础,否则无异于说事。文学语言的描述性其实就相当于绘画中的写实性,二者均要借助于对人、物、景、事的描写、描绘(均属语言可以触及之处)去施展和释放语言无法描述的东西——方式和手法呈现出的意趣和效果——它们只能在阅读和观赏时,通过品味的路径加以体验和玩味。写实之所以具有“语言性”,是因为它通常荷载着人群共同的“生活经验”,能通过激发类似的心理情感活动产生审美的情愫。

 

LIU:   能否就“方式和手法呈现出的意趣和效果”稍微展开谈一下?


YAO:  文学表达绝不只满足于叙事,而是要在叙事的铺垫中将语言组织结构、手法所营造的语词情境、情趣及格调的魅力释放出来;同理,绘画的写实、肖似只是一个噱头或借题,更要看画像发挥得是否具有绘画的生趣亦即可看性。否则仅仅说“画得像”实在是一种最无聊的抽象标准,因为它不包含任何审美判断!当然,若大家都画得不像,则“某某肖像”就有欺世之嫌了。这样意思就很明白了:“像”是叙事语言的层面(人人都看得懂),而如何“像”得更有绘画性,就超离了“语言”的层面而跃升到了绘画之为绘画的审美趣味高度——“语言”失效的空间,没法看得“懂”,一切皆在个体体验的品味之中!


所以肖像画的例子很典型,画不像很没面子(事关造型的基本能力);只是像但没味道又很无聊(没看头,说明缺乏绘画涵养),所谓形神兼备即是说“看得懂又很耐看”:“形”是稳定的客表,“神”为“形”动态的主观审趣表达,故“形”随“神”游走而不失,方为上乘表现。

 

LIU:   如此说来,固然神随形显,但有形则未必神著,若要传神,非得以趣养形。可否这样理解?


YAO:  总结到位!在我看来,神采全赖画趣的灌注方面、方式及程度。趣是绘画之形的生活品质状态,无趣画面就死了!可拿梵高和席勒的肖像作品作个比较。


梵高的画较少在形的处理上做文章,其主要精力放在了笔触和色彩上,这在超大程度上突出了笔触排列的绘画性趣味的视觉-心理冲击力,由是而有力地带动了形、色、颜料等其他要素的艺术感染,显现出梵高绘画的宣泄性表达。席勒的画面有一种对形的扭曲、诡谲而又不失理性精准的怪诞控制力。跟梵高的一切听任于笔触不同,席勒的审趣心理爆发点几乎全部集中在了他的线条的滞涩伸展及其“形”的枯槁而苍劲上。两相比较,一个质朴而热情,一个则冰火重置,雅致而冷峻,表达和传递着迥异的审美趣味(非语言),开创了各自独特的形式范式及其美学意绪。

 

LIU:   很有启发性!不由得让我联想起当下的艺术交流呈现出的同质化状况,以至于交流越频密的地方就越容易产生“风格”的生殖,当一种风格处于“强势”地位时尤为如此。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YAO:  的确如此!在观念层次上的艺术交流由于较为抽象而并不容易展开。就绘画而言,交流常常表达为直观的技法探究和仿学,故极易发生样式、风格的同质化现象。


在生物学上,对一个物种群间的长远隔离以断绝其基因播散的渠道,是新物种发生的重要自然条件。文化多样性的发生亦然。因而我们的艺术学习和交流在非初级的层面上,在信息获得如此轻而易举的今天,应着重培养“自我隔离”的意志和能力。这在极大程度上表达为兼收并蓄以滋养自我的排他性,亦即善于发现并爱护和巩固具有自己特色的“缺陷”——或许就是个人风格的萌态雏形。其实梵高就是这样出来的,但我们今天的环境和条件要比他那时可糟糕一万倍,我们根本无处躲藏,因而个人的定力很关键!

 



姚波速写同仁头像系列欣赏:

注:在龙岩冠豸山写生其间,姚波教授在空余间速写在一起写生的部分同仁。




































姚 波  1959年诞于故鲁,祖籍闽南。1976届知青。

现为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历任华侨大学人文学科评委,院美术教研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水彩画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市民盟美术院副院长;泉州画院特聘画家。


展事 :

2021  《玄寂庚子•博弈》首届广州国际水彩艺术展[银奖-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


《炫辉•甦》“美美与共——庆祝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盟员美术作品展”


2020  《玄寂庚子•停摆》2020潮汕水彩年展 [潮汕水彩奖]


《玄寂庚子•博弈》天津美协(全国)水彩粉画展 [一等奖]


《庚子寂•匝道玄启》第三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 [入會資格作品]


《玄寂庚子•凱旋》第十二屆全國水彩·粉畫展


《玄寂庚子•惶惑》首届贵州水彩画名家邀请展


《逝川•向海小径》[厦门中华儿女美術館收藏]等十幅,“水色的城市”厦门水彩艺术家邀请展


《規劃-山水•戕No.1》首屆2020威尼斯水彩畫雙年展—水彩畫作品展 [南方藝術獎] 


《迷思与“更加”之困》论文被收入《祖國的笑容這樣美——首屆中國水彩風景畫展文集》湖南美术出版社ISBN 978-7-5356-8642-8


2019  《逝川•漁謠詠月》“祖國的笑容這樣美——首屆中國水彩風景畫展”


《規劃-山水•疾速穿越》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福建省美術館收藏]


《规划-山水•戕 No.14》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展平行展之四|莞城美术馆馆藏水彩作品展


《都市行草•港》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今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邀請展”


《規劃-山水•戕No.6》2018首屆中國水彩研究會年度作品展


2018 《規劃-山水•戕系列》2018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年度提名展[莞城美術館收藏]


《規劃-山水•花崗石No.8》2018廣西水彩畫年展[三等獎] 


《規劃-山水•花崗石No.9》新座標:2018四川水彩畫年度展[最高獎/優秀獎] 


《都市行草•廣廈》向時代致敬: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民盟盟員美術作品展


《都市行草•向海》2018首屆世界水彩畫大賽[佳作獎] 


《艕舶滋息》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今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邀請展》[優秀獎]


《規劃-山水•疾速穿越》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入會資格作品]


《都市行草•向海》2018“水彩界”迎新展[二等獎] 


2017  《都市行草•凝築的華彩》夢想與激情——民盟中央美術院全國美術作品展


《惑•彩夜》第一屆大衛國際水彩大獎賽


《海西行草•藍色脈動》第十一屆全國水彩·粉畫展 [入會資格作品]


2016  《城市行草•藍光》《城市行草•文化中心 》2016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高等院校建築


學科教師優秀美術作品文獻展


2015 《即景2》第三屆中國高校水彩名家學術邀請展暨高峰論壇[莞城美術館收藏]


2014 《凋榮對·閩南脈象》首屆全國水粉畫大展 [優秀作品獎/石家莊美術館收藏]


《微漣熙春圖》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恍兮忽兮-晚霧》等五幅 /交融·萬象——五省一市水彩名家邀請展[莞城美術館收藏]


2013 《恍兮忽兮-颶風》2013-2014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 [榮譽提名獎]


《艕舶滋息》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


2012《步行街•相》第十屆全國水彩·粉畫展 [廣西水彩美術館收藏]


2011 《風雲天馬山》第二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


《呈現至上·姚波水彩藝術展暨學術研討會》中国廈門「水彩大家」個展


2010 《矛盾空間2:古城異築》第九屆全國水彩·粉畫展


2009 《鐵臂拓新宇》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2004 《建設者劄記》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優秀獎/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3 《漁歌唱晚》首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


 《閩南小鎮》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作品展覽 [中國美術家協會收藏] 


2002 《徽居系列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


2000 《古壁光瀑》第五屆全國水彩·粉畫展


《古壁光瀑》2000新世紀福建省水彩畫大展 [銀獎]


1997 《廈門老街》首屆中國青年水彩畫大展[北京炎黃藝術館收藏]


《姚波水彩畫展》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個展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