酽墨拨洗涤魂魄 横涂纵抹写凡心
2018-04-12 吴晋先
——吴晋先先生画作解读

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李卓吾也说:“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两人言语虽然有异,但要表达的意思却是殊途同归——也就是说作画不可以拘泥于形似,赏画也不可以单以皮相观之。

我以为吴晋先先生的画作就很好地体现出了中国画的上述特色。他的画可谓当代文人画中技进乎道的典范。笔法、墨法、章法都是技,都是一个画家表达思想、外化感情的手段;而内蕴于画中的气韵则体现了道,体现了一个真画者的画外修为。吴晋先先生的画章法严谨,构图不求奇险,却注重平易,在平中见出险。他画中的物象也多以植物为主体,但点缀的鸟雀却能使整幅画面静中现出动。平中出险,静里蕴动,画者的修为就在这一平一静、一险一动中呈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高手作画,观者无法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览无余,因为画者已经把要表达的意象隐起来了,观者必须从外在的皮相中一点点的体味,体味的过程就是抽丝剥茧的过程。孔夫子当年在齐国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就是类乎于此的欣赏过程。在一丝丝地抽剥中,作品的内蕴一点点的展示出来,最后如蛹化蝶。

此外吴晋先先生的画作不做作,虽然技法娴熟,却能做到“熟中生”。我以为国画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生中熟”,类似于齐白石说的“不似”。第二个境界是“熟”。“熟“有熟的好处,但却难免“俗”,难免“谨毛而失貌”。这个境界类似于齐白石所说的“似”。第三个境界是“熟中生”。“熟中生”是作画的较高境界,类似于齐白石所谓的“似与不似之间”。昔年江寒汀落魄海上,以造虚谷假画谋食,江做的虚谷假画据云几可乱真。唐云却不以为然,他说过一句鉴画心得,颇耐人寻味。他说“虚谷是熟中生,寒汀是生中熟。”一句话,境界顿出,高下立判。我和吴晋先先生是忘年之交,先生长我数旬。但却与我极为相契投缘,即使天各一方,我们之间仍可以“沟通”零距离,不知“代沟”为何物。我以为这一方面体现了先生的谦逊平易,一方面也呈现出先生无功利之心,世俗之念。先生的画作亦如之,他作画不避大红大绿等俗艳之色,却能气格高逸。原因就在于其不经意、不做作。他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刻意避俗的雅才是真正的雅。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岂先生之谓哉?

还有一点不能不说,这就是先生画作中的书卷气,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吴先生不仅工于诗词,而且兼擅辞章。他的《读雪个花鸟画》系列和《砚边拾遗》系列都是可圈可点的隽永之作,发自肺腑又颇出己见,其精妙之语菁华之句置之古之画论中也毫不逊色。可谓仰不愧于古贤,俯则足睨时彦。试问今日之域中,又有几位画者能有此识见?

  
“酽墨拨洗涤魂魄,横涂纵抹写凡心。”吴晋先先生还在潜心绘事,涤魂魄,写凡心。在现代主义和行为艺术风行的时代,吴先生画作的底蕴又有几人静下心来去细细品读呢?吴先生离世风已经渐行渐远,他不属于当代史,他属于整个美术史。美术史会记住吴晋先这个名字,记住这位在无垠艺道上孜孜矻矻、笔耕不辍的真画者;记住这位不从流俗走、守望画坛文脉、爝火传薪的苦行僧。

作者:叶康宁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