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承风—当代中国花鸟画四人展】谢敦毅篇
2018-08-24 谢敦毅


谢敦毅
谢敦毅,笔名弘真。79年生于福建东山岛,常年居住于北京,杭州,福建三地 。 
能书善画研诗习篆,山水花鸟工笔没骨写意皆能。其创作的没骨山水、彩墨荷花、映像青花、年年有余等系列呈现个人艺术风格。
曾学习毕业于福建省两所艺术高校(福建师范大学及泉州师范学院)和全国两所著名艺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受业于当代大家霍春阳、石齐、蒋采苹等。
二十岁作品就被广泛收藏于新加坡,香港,台湾,巴西等地。
二十二岁首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并被举荐加入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二十四岁前作品九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画展并有获奖。
二十八岁于杭州西泠印社举办画展,作品入展西泠印社百年中国画发展。
三十一岁在北京举办个展,作品全部被收藏,并前往荷兰举办画展,讲座,参观梵高博物馆及伦勃朗故居美术馆等。
三十六岁在北京参与筹划华社及后写意画会及展览。
三十八岁开始兴建个人美术展馆。
艺术主张有“三融”、“三境”、“四度”
三融:(融化经典,融合时代、融入真我)
三境:(知法,懂理,悟道)
四度:(精度,广度,深度,高度)

水墨精神与心灵创造
文/毛建波
(艺术评论家 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 美术史学博士后)

作为本土绘画的主体形式,中国画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文化资源充分共享、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代社会,中国画的边界有了很大的拓展。中国画的创作也呈现出多元的面貌,这固然是令人欣喜的发展现状,然而也不能不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有着精深文化和心理内涵的中国画笔墨却有沦为单一的材料和方法技艺的危险。中国画是强调自由的心灵创造的艺术,注重用笔墨语言抒发艺术家的感情,是最富有性灵的艺术。在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中笔墨成为中国画造型、写意、表趣的方式和手段,是画家的情感、修养和文化认知的载体,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水墨精神”从根本上讲,指的是笔墨的文化特性以及中国画传神达意的特殊方式。在今天文化日益西式化、图像化、快餐化的时候,中国画能不能固守水墨精神,抵制被消解、被模糊的趋向,一方面取决于对中国画深层内核的认知与否,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年轻一代中国画家的自觉和遵守。
谢敦毅正是具有这种自觉和坚守品质的青年画家。他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主攻花鸟画,工写兼长,并擅长书法。因接受过美术学院的教育,研读过传统,有着相似的共性也极具个性。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本质有初步的认识和体验,故而主张在秉承水墨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有较为丰富而敏锐的精神世界,感于物而形诸艺,在作品中各抒性灵,探索着符合自己的艺术个性的风格面貌。
他继承了浙派借古开今之传统,其作品既有传统的笔墨和空间意象。又构图奇景、色墨并置,屡出新意,令人耳目一新。工笔设色妍丽,意境深幽;写意则水墨氤氲,疏朗率性。其画禽鸟、草虫颇具特点,静中寓动,动中寓静,若休憩、若振翅,颇为生动,曲尽其态。色墨交融,以影见形,构境虽显淡泊而实含蓄雄厚,画面整体感强。用笔潇洒爽利,注重浓淡结合、虚实相生,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寻精神家园。
同时,他更是一个勤奋又长期坚持写生的画家,仍记得他在美院时的隆冬之际,“闻机起舞”提腕练白描练书法,到西湖、梅林渡假区、九溪等自然物象中寻秘造境之契机,在朦胧中营造别样的心灵景象的情景。都依然不得不让我由衷钦佩。
古人云:“同名相照,同类相求”。作为七十年代生人,他既对传统保持了敬畏,也对新变维系着好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正从迷茫走向清醒,对中国画创作道路而言,他还很年轻,还在探索,艺术上也未定型。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本土艺术和民族艺术的认知和坚持。像这样的创作力量越多,中国画才有可能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不消解自己的本质。因为中国画家真正的成熟和成功,天资、勤奋、技巧、修养,缺一不可,要达到大成境界并非易事,故中国画领域的大家往往大器晚成。他亦清醒地认识到:“一位有作为的艺术家,首先要甘于寂寞,同时也要有胆量和学识”。深知离中国画的至境尚有相当的距离,虽未及之而心向往之,并行动之。只有这样默默不为人知的探索和勇于突破的勇气,像他这样有潜力的青年画家在艺术道路上应该会越飞更高,走得更远。

作品赏析
1
花鸟系列

《东园一树金》44×15cm
在艺术上我主张三融:融化经典、融合时代、融入真我。扇面没骨花鸟画是我在传承吸收常州画派恽南田、岭南画派鼻祖居廉居巢、扬州画派华岩及海派赵之谦、任伯年等各派的学习,以个人生活成长经历为生活背景,融水果为题材而研创出来的系列作品。

《香缘》44×15cm
传统花鸟画题材主要以自然界折枝或者全景构图为主。而不同时代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取材上要有别于传统。因为早年创作了大量的双钩工笔,二零零五年于杭州中国美院学习,开始研究创作没骨花鸟画,二零零九年又于北京清华大学高研班霍春阳老师学习小写意,开始把没骨与小写意相融合。在艺术上我们要广博纳取:广度、高度、深度、精度。对这“四度”的体会,才能融会贯通而运用自如。

《有万喜》44×15cm
中国画是讲究内涵与寓意的,花鸟画注重情趣意味。这些水果系列,以鸟喻人观己,是对乡情对地域特色及人文的表现。构图上一开一合,取材上一动一静,立意上顾盼有致,色彩上清新淡雅,手法上轻松愉悦来表现生活的美好以及浓厚的乡情。

《福禄喜》44×15cm

《仰取俯拾》39×27cm

山水系列

《九华仙胜》直径21cm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有双钩工笔、没骨工笔、兼工带写及大小写意等。而以没骨法创作山水画者少矣,这和艺术家见解及性格喜好有关,也和艺术家的艺术学习创作中对技法的把握有关,再经过大量学习研究古人绘画技法里,我慢慢研究出了没骨山水技法,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因为艺术是承新也是不可言状的。

《万里青山攀九天》直径21cm
《九华仙胜》《万里青山攀九天》是二零一二年皈依于安徽九华山时所经历的场景,当年皈依吃斋念佛半年,戒酒一年。佛法讲戒、定、慧,甚是虔诚。艺术是以个人阅历,修养,思想密不可分的。清静无为,几十年如一日坐于案头,一个静字让我的没骨山水画也带有修禪的意味了。
一个艺术家对美术史的“阅历”,对人生,对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阅历”,都决定着你对艺术的理解层面的高度与深度。华山,庐山,的一时四季,一日四季与我长期在北方的天气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变化会对我的人生以及艺术产生影响最终流露笔端。

《清江月夜》直径21cm
艺术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生活,以及生活感悟。这三个地域对我至今影响比较大:一,亚热带浓烈型的闽南;二,细雨绵绵的烟雨江南;三,大气磅礴的北方豪迈。温润细腻的江南婉约优雅,在江、河、湖、水中是梦幻的思绪及闲逸的多情,融入在我天生敏感的色彩中。那山水夜月的表达,是思绪,是浪漫,是情怀,是寄托,是用山水画的意境来释怀人生的最好的方式。

《青庐氤氲》直径21cm
庐山,一座神奇,变幻莫测的胜地。一地一时四季,住在庐山上的人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这里给了我无限遐想。一时坐看云起、一时白雾回望、一时烟雨迷离,似仙境胜仙境,似梦幻是梦幻。阅历真的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他让你安宁、自信、充实,思想得到无比升华。

《青江映夏月》直径21cm
同样是运用没骨法表现,每一张的题材、构图、色彩、宣染的表现方式是不尽相同的。九华山、庐山有他们巍峨的特征,太湖、丘陵有他们柔和的一面,各具特色。每一幅作品都是心境与地域及意境的融合,才能体现每个画面的不同感受。

《云绕山林万物苏》直径33cm
此幅构图是以近全景的方式来描绘,与前几幅的视觉角度不同,构图立意时间段也不一样,表现手法也就不同。在山水画中可居、可卧、可游、都给描绘出来了,人随境转,入画入心,养心养神,是一幅好的作品应该有的。

《太湖闲适图》直径33cm
好的方法,好的表达方式,会使我们走向正确道路。“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我们要以贤者,仁者为伍,要用正确的知识,方法来完善我们的人生。艺术既是如此,近三十年的书画学习,二十几年的专业钻研,才有所领悟与表达,艺无止境,持之以恒。《太湖闲适》描绘太湖的景色,惬意舒适,闲情慢步,画能让人净化心灵,人生在不断攀登中不就应该停下脚步来欣赏美丽的风景吗?

泼彩系列

《弘真荷美》121×67.5cm
没骨画属于典雅静谧,那泼彩画属于热烈奔放之作。两者一阴一阳,互为彼此。泼彩在张大千那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今人也有之。我与他们的区别在于用工笔的心境来创作泼彩写意。这也得益于当年在清华大学高研班学习,受石齐、蒋采萍两位老师影响,一个中西合璧,一个曾留学日本,把失传的重彩画引回中国。纳川为海,兼收并蓄,是我学艺术的态度。

《金玉满堂》141×74cm
在热烈奔放的表现中,荷花是用工笔的形式来表现的,每个荷花瓣至少都渲染五六遍,技法的全面学习可以在别的系列中加以融合,这也是我的优势。每一个系列创作的纸张都不同,映像青花是泥银纸;没骨山水是绢本;泼彩则用半生熟的皮纸或者云龙纸。每一种纸的性格特征也不同,这就让我有了更好的表达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呈现。

《纤裳玉立》四条屏 68.5×18.5cm×4
每画一张画心境及感觉都是不同的,情感最重要,所以表达出来也是不一样的。有浓重;有典雅;有奔放。绘画作为视觉艺术,最大的功效是要表达什么以及给观众的感受力。这个表达有宏观的内涵,如“和美年丰”、“金玉满堂”等美好寓意;也有微观的对细节描绘、笔墨、色彩之美。

《盛世荷美》80×35cm
绘画如果只是绘画。那就相对简单,很多人学个十几年都能画得不错,但艺术的功能还得有传播真善美的责任。好的艺术家分三种:名家、大家、大师。好的艺术作品也是这样:传承、贡献、继往开来。后两个都比较难了,需要条件太多。

《金玉荷风》45.5×69cm
“弘化真源”,“化彩为墨”,追求艺术之路,永无止境。艺术来源于生活。有什么样的艺术家就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有什么样的艺术观点就有什么样的艺术。画如其人,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站在当今的角度回顾总结历史而开启未来!泼彩画法需要很强的写生造型能力及色彩把控能力,甚至对纸张的特性也要了解才能运用自如,“真放本精微”。在心境如水的案头放笔直抒胸怀,让真挚细腻与豪放直铺交响出斑斓的韵律......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