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本之有鱼图
2022-10-27 谢敦毅
艺术家谢敦毅

论当代中国画的时代性
文/谢敦毅(弘真)

石涛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影响了后来许多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作为视觉艺术里的国画,笔墨是基础,是国画灵魂里最基术的要素。一个画家在他所处的时代里,总是体现着他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及诠释,是不可能剥离那个时代来单独谈论他作品的。一个人一件作品都是他那个时代的点滴;所有的点滴融汇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想法。他是和整个大的历史环境结合在一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

那为何石涛不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呢?

      一个有追求有作为的画家是会融入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有时还能超越自己的环境。因为在某个特定时代环境里,大部分人也是看不清的,被时代所困的人太多太多。而明白者能创作出一批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环境可以改变人,人也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更可以改变自身环境。“环境”是个地域观,也是时空观,好的作品的确具有地域特色,受环境影响,但他的精神内核是跨时空的,而不是随波逐流,只随环境影响而创作。那就论为所谓的地方性画家,而不是超越地域,超越国界的,属于全人类伟大的艺术品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中国画是以地域性划分面派的,与西详画不同,他们是以画家的群体性时间为划分。

中国地大物博,更是以地域性为主,但为何不同时代的画家在相同的地域却能创作出划时代的作品呢?后一辈的艺术家总能在相同的环境背景下画出和前辈艺术家不同的作品。除了个人因素之外,最主要的是时代。艺术家们在创作一副作品时,他从思想里所产生的,都是他在这个时代里所遭遇的。都是从心性,思想到笔端表达出对整个环境及时代特证的表达。那才是进步,才是创新,才是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比如宋画作品,那个时代的画家们创作了这种风格的作品是与整个时代环境联系在一起的,有皇帝的喜好、有地理位置的关系、有人文的影响、有对自然的尊重等等因素在,才产生了宋画的精微细致、后人在学好技法后,应当把这个当作一个手段,而不是受其束缚,体现不出个人特征出来,体现不出时代风貌出来,更不能断章取义。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了,这个时代是更加开放、融合、进步、多元化的。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很多东西引用到画面来,休现这个时代特征,是一个当代有为的艺术家应当承担的责任,甚至是义务。而不是一味拿点技法来用,拿点元人、明人的技法、图式来发挥,而不懂融合,不懂时代对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还一直想学古入的清心寡欲。古人的那个时代的画与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影响,那个更大反而分不清楚了。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我们怎么就能画出那些丝毫没有时代特性的作 品呢?

很多画家以画好为能事。脱离这个时代;有技法的没思想,有思想,有技法的,不敢有现代性,生怕哪一笔没有古人面目,没有自信。太自信的基础不够稳固,脱离时代,把自已的真空了。更有很多地方性画家,走不出自己的环境影响,不之何为高,何为低,何为变与不变,只知道在自己本位意识里评判别人作品。忘了这个时代的影响,他包括文学思想、人文特征等等诸多因素,而只把地域性的环境、文化影响融入了,比如当我们在上海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受到海派文化的影响,在浙江,就受浙派的影响,在北京就受京津画派的影响。试想,当一个在海上的画家跑到比京来时,他也就会自然脱离海派的影响,融入京派的文化等,而这就会产生融合再变化的过程,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历史是向前的发展的,艺术也不例外。徐悲鸿对中国绘画的推动是功不可没的,齐白石、黄宾红全面修养对近现代中国画的

那影响也是毋庸置疑,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大师把中西方的文化融汇了,吴先生用中国画的线条,朱先生用色彩体现了一个艺术的共同命脉——韵律。

这个时代需要大胆的艺术家们寻找艺术中相同的出发点,认识诗歌、音乐,舞蹈到绘画艺术的相通处一—节奏,也就是律感。那是最高境界的物质,那是超越地域,超越技法,是艺术最本质的东西。一个艺术家应该经常“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来看问题,假想,苏东技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思想体系必与这个时代相融合并得以超越性发展。或者说这个时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知、他们的作品肯定是不会脱离这个时代的并指向了未来,在这个时代提出的口号是赋子他们自己内心与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当代,他们肯定要,也会提出当代所要体现和追求的思想、艺术风格。

所以,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不仅体现了他受环境影响的绘画风格,也会体现出他受这个臂代影响所要从内心总的融合孕育出来的时代风格,他在风格面貌上既有特色性、民族性、包容性、世界性,在作品内涵上也既有高度性、广度性与深度性。那他就为这个时代创造了伟大的作品,也为这个对代做出了页献。


纸本作品赏析





















谢敦毅 ,画名弘真,福建漳州东山岛人。当代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中国书画文化传播者/策展人/旅行者/艺术评论人。
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 ;
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
作品工笔/没骨/写意皆善/花鸟/山水/人物兼修;
创作的书画作品有九次参加中国美协展览并有获奖;
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及全国十几个一二线城市举办过个展及联展 ;
曾多次参与筹划全国知名家书画家联展;
现为首都博物馆画院副院长/徐悲鸿写生创作基地组委会副主席/谢联棠文化研究会会长/大骞书画研习社导师/当代新文风绘画创始人/厚写意画会发起人之一/华社创始人。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