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丨雨中的黄土气息“美丽乡愁—廊桥神韵”
2018-05-07 王裕亮官网
雨中的黄土气息“美丽乡愁—廊桥神韵”
——福建省画家屏南写生作品展13日正式开幕

屏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有一大批保存完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淳朴的民风,宁静的古民居,廊桥的神韵以及古老的民俗文化,无不吸引着画家的心灵和眼球。在短短6天时间里,画家们放下闹市中扰扰的尘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与大自然的性灵互动之中,汲

取着万物无私的养分。庐舍依山沿溪构筑、错落有致、变化丰富的古村落——屏南漈下村;群峰屹立、气象峥嵘的棠口村及风光秀丽、景观奇特、古厝变化丰富的人鱼同欢仙境——屏南漈头村都给写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此次写生活动中,21位艺术家带给我们60余幅写生精品作品,与此同时,也向我们很好地展现了屏南古民居——漈下村、棠口村、漈头村的秀丽风光,尤其是古居民、廊桥在画家的笔下更显得神韵十足,让人如临其境。现在,就让我们乘着艺术家的桥梁,走进屏南,走进这泥土

的气息和大自然的芬芳。


写生是美术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与方法。画家们拿起画笔,投入自然,用心灵去感受与体验。一次写生,一次零距离地欣赏自然﹑体悟自然,与大自然零距离地同呼吸共生存,让自然的无限变化来丰富画家内心的单一狭隘,创作出的作品更是画家面对自然的自我心灵写照。


展厅局部


展厅局部

唐国新:写生,需要由景入境

唐国新老师与记者分享创作感悟

艺术家语:这是我第一次到漈下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完整。古民居不管是在建筑的保存上,还是村庄的整体形态上都非常完整,让我非常感动,让我不断涌起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使我在整个写生过程中非常兴奋。


唐国新《屏南写生之一》50x50cm

对景写生,需要由景入境,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表现当时的意境,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由眼前之景发生升华,表现在画板上就意境融入了自己至今为止所有的创作理念,以致于虽然每个人面对着同一个景色,但是最终表现出来的作品都是不同的,画家根据自己内心的心境来表现画面,这就是由景入境。


唐国新《屏南写生之三》50x50cm

这幅《屏南写生之三》是以古民居为主体,通过构图的对比,突出主体的村落之景。背景的远山在写生实景中若有若无,作者根据画面有所选取,想通过远山将画面连城整体,以表现瓦檐那独具特色、向上翘起的弯角。

王裕亮:写生=现场感+地方特性

艺术家语:沿着鹅卵石铺就的村道走进漈下,一种历史的厚重与神秘感扑面而来,到处都弥漫着黄土墙的味道,入眼全是一片历史感的黄土色。这就是漈下,从村庄中部顺流而下、养育这这片淳朴村落的河流,以及跨水而建的廊桥,真正向我们演绎着廊桥神韵的风采。

写生之所以为写生,最重要的就是当时的现场感,我们需要抓住地方特性来表现,如果每个地方的景物看上去都是相似的,就失去了写生的目的了。


《漈下仙姑庵》50X80cm

作品意境深远,画家利用丰富的肌理效果和细腻的笔触表现屏南古村漈下的清新和秀美。艺术家在艺术语言上运用鲜明的厚薄变化和强烈的轻重对比使整幅作品更显艺术气息。作品生动表达江南春雨霏霏,天光咋现的清新景象。


《廊桥风云》50X80cm

此画是一幅带有强烈表现色彩的作品。画面运笔自由大胆,黑白关系和色彩冷暖关系对比强烈,极具表现主义视觉感。大写意般的运笔赋予作品更大的视觉张力,给人予对古村廊桥无限的遐想空间。画面“此时此地”写生现场感很强,体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是多么充满激情而一气呵成。


《夏鸣》50X80cm

作品巧妙利用逆光的效果,细致勾勒出江边的一草一木。大虚大实的艺术处理,使画面极具空间感和节奏感。绿树掩映、光影婆娑,仿佛能听到蝉鸣的声音。远处的山村是离乡人永远的思念,那也是家的守候。一幅好的作品一定有动人的意境。夏日里,当你静静面对它时,你想到什么呢?

罗琰娟:在雨中诗意的小憩

罗琰娟老师与王裕亮老师

艺术家语:对屏南村庄的第一次感觉就是“土”,这种土让人安静,又带有让人微微茫然的空寂感,因为这入眼一片的土色竟然让我有些迷失在这类似的景色里了。灰蒙蒙的天际下,在村庄中流淌着满是锦鲤的,养育这个古老村庄的河流。


罗琰娟《漈水安澜》60X70cm

走进漈下村,沿着木制长廊,远远望见“漈水安澜”四个字就题写村中的明代城楼上。回想沿途循水而来的一幕幕,切身地感受到了龙漈甘溪的水脉流态——跌水成漈,宕流水缓,流缓安澜。古人傍水而居沿袭至今,漈下先人亦不例外,漈水造就了这一方人包容、豁达和柔韧的

品性,而“漈水安澜”四字更是将精华浓缩其中。此幅作品正有契合之意,并传达出一种缓步停足,静待时空流逝而不自知的感觉。


罗琰娟《漈头·魁屋》60X70cm

徜徉在素有“屏南好漈头”之美誉的漈头古村落,古朴的魁屋透出浓厚的古文化气息,鲤鱼溪的潺潺水声诉说着祥和与宁静,往来的村民带着质朴和谦逊。在飘着细雨的日子里,在时空轮转中,她无声地拨动了我的心弦。


罗琰娟《千乘桥头》60X70cm

在没亲眼见到千乘桥时,还不理解“悠悠千乘桥,殷殷棠口村”所传达的深意。当她如长虹卧波远远地跃入我眼帘的时候,当我漫步溪岸欣赏婆娑树影的时候,当我在绿竹掩映间听到钟鼓佛音的时候,不觉间就有“千乘桥头寻奇迹”的体会。


部分作品欣赏:

王来文《农家藏君子》26x58cm


张秋桔《漈下村写生》40x60cm


陈斌《漈下的黄昏》60X50cm


陈明龙《漈下写生之一》60x80cm


陈诗煌《屏南古村》60x60cm


邓伯元 《屏南漈下村之一》 40x60cm


方广智《漈头雾语》60x60cm


何万太《廊桥流水》50X60cm


黄少浩《漈头村景》50x50cm


李辉《漈下古村》68X68cm


林黎雄《漈下NO1》70X80cm


裴书鸿《屏南写生1》32x42cm


王信聪《闽东屏南之秋意》68x68cm


杨玉泉《漈头村》50x50cm


张及时《漈下春色》80x70cm


张锦华《漈头古村1》40x60cm (2)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