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亮:论谢投八的创作实践与艺术特质之作品篇
2018-05-05 王裕亮官网
简介:
王裕亮  男、福建漳浦人,毕业于福建师范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青年画院特聘画师;作品获得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奖、福建省年度美术创作优秀奖等,2014年获得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同时大量作品被福建省美术馆、福建省文联、福建省画院、厦门美术馆、福州市政府、福建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所等海内外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近年承担和参与文化部、福建省社科等8项课题。 

上期我们为大家分享了王裕亮对艺术家谢投八生平方面的解读,本期则为其关于谢投八作品方面的解读,让我们跟随王裕亮一起欣赏谢投八的作品吧!
经由国外16年的油画学习和对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及各个不同时期油画经典的深入研究,谢投八逐渐形成了结构严谨的造型观念、对画面整体把握的能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家乡的冬日(24X19cm)1934年
1934年谢投八学满归国在厦门美专工作期间,依然笔耕不缀,经常进行风景写生和肖像创作。作品《家乡的冬日》作于1934年回国后,在风格上显示出留法时期大胆粗犷的笔触,这种笔触带有中国大写意山水画的韵味,色彩简练概括;而且,画面虚实和节奏变化松紧有序,反映出他在构图和捕捉自然景观第一印象的审美追求。

爱犬-阿番 41X42CM
《爱犬》是一张写生作品。此画所体现出来的笔法精彩飘逸,简约的笔触写形传神,生动的大写意笔触挥写出狗身上毛发的质感。肯定准确的用笔将小狗微微张开的嘴巴里伸出的舌头表现得恰到好处,生动飘逸地勾勒出小狗可爱又忠实的神韵,如果没有卓越的绘画功底和造型能力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有如此洗练、高度概括的用笔的。

黄韵秋女士像(32X42cm)1934年
这一时期留存的两张肖像画《夫人像》和《陈嘉庚像》。人物神态的表现极其细腻深刻,块面塑形的笔触较之以前更显含蓄和概括。特别是《夫人像》,应该是这个是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谢投八长期深入研究解剖知识和精到的素描基本功在此画中得到集中体现,作品从额头、脸颊到下巴的每一块结构、肌肉都刻画得淋漓尽致,鼻子、嘴唇和衣服的块面造型保留他一直以来吸收西洋画艺术传统的造型观念,而且,通过细致的眼神刻画毫无保留地表达出画家因留法六年让夫人独自艰辛抚养两个幼儿的感激之情和崇敬心理。作品色彩沉稳朴素,既有新古典主义学院派中稳重而高雅的灰色系,同时又融合了印象主义艺术用色彩冷暖造型的通透感。画面语言简练、结构严谨、笔触果敢,是一张非常难得的肖像画作品。

为毛主席造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1950年,谢投八为第二届全国美展创作一张《毛主席会见三记者》。一张幸存的《毛主席像》小色彩稿练习依然让我们感受到谢投八的造型观念和优秀的写实表现能力:构图上选取毛主席独特的侧仰角度,结构严谨到位、透视比例准确,朴素的灰绿色调突显出伟人的冷静与智慧,细腻入微的笔触紧紧卡在人物的结构上,概括而不简单,光线至上而下所产生的冷暖变化和素描关系恰当精彩。此画独到之处有二,首先是精心处理的轮廓线。对轮廓线的精到处理使人物的体积感、空间感和节奏感更加强烈。谢投八将轮廓线的关键作用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在《素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对轮廓线有专门的论述,认为“在素描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轮廓与细线条,画者就是利用它们来显示所描绘的东西的立体特质的……线条的曲直也有助于表现质感,特别是物体上的边缘线,直的表示坚硬,曲的表示柔软。”

谢投八曾引用德拉克洛瓦(1798—1863)的话来证明轮廓的重要性:“画物体的形状,关键在于画准物体的轮廓。在绘画上,首先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轮廓,只要有轮廓在,别的尽管忽略。”其次是此画所表达出的崇高感。崇高是西方重要的美学思想之一,它是与优美相对应的一个美学范畴。优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的自由,在形态上多表现为小巧、光滑、柔和、妩媚等,而崇高则指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中所呈现出的自由,在形态上表现出巨大、坚硬和突跳的感觉。谢投八这张作品传达出了美与崇高的一致性,两者都令人感到身心愉快,是理性的艺术表现战胜感性认知的结果,是美的合目的性和形式合目的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产生不同于优美的愉悦,而是对自己使命的崇敬。正是作品所传递的崇高感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人物神态的刻画所体现出的那种崇高的敬意和艺术表现力,不仅传神地表现出毛主席在建国初期的沉着与运筹帷幄的自信,而且做到欧洲绘画中古典主义艺术最严格的标准和精神的体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评价其“是一张非常难得的好画”。

虽然《毛主席像》表现出了谢投八卓越的艺术成就,然而,由于特殊的年代以及画作表现对象的特殊性,此画改变了谢投八的人生轨道。在色彩的使用上,绿灰色的巧妙运用往往会使人物脸部的暗面色彩更加透气滋润,然而,将这种绿灰色使用在《毛主席会见三记者》中的毛主席脸部时,当时却被某领导认为是对毛主席的不尊,这导致作品送审时在省内就惨遭淘汰,最终下落不明。特殊时代的狭隘的政治意识形态凌驾于艺术审美之上,某种意义上创作已没有自由可言。据他的学生说,谢投八此后再未提笔作画。根据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老师回忆:“1982年,高一呼老师带领油画班同学到浙江美院拜访胡善余先生时,胡先生问我们:‘你们谢老现在还画画吗?’当听到谢老久未动笔,便说:‘他不画画很可惜,在巴黎时他画得非常好!’他为谢老未能坚持画画使中国20世纪画坛失去一位现实主义巨匠而深感惋惜”。更令人扼腕的是文革的一把火把他几乎所有的那些可以见证一位画家成就的作品烧为灰烬,而这位20世纪优秀的画家也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历史的认可。

自上世纪60年代后,由于生活压力和政治因素,谢投八几乎停笔作画,但投身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热情却与日俱增,学校和学生成为他施展艺术思想的地方和对象。他的艺术创作理想也在他的美术教育思想中得到实现和发展。经过逾半世纪的美术教育生涯,他在造型观念上注重素描基础、讲究融贯中西、鼓励创新、兼容并蓄的现实主义艺术理想现在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他所形成的完整的、科学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影响八闽几代美术人,这些学子的足迹遍步全国各地,并且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美术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在他直接培养下的对中国艺术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生就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台湾著名版画家周瑛、澳门著名画家缪鹏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国家画院现代山水画家林容生教授、福建美术家协会主席翁振新教授等。在谢投八美术教育思想浸染下,福建还诞生了许多在当代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如蔡国强、黄永砯、许江、邱志杰、陈文令等等。

谢投八一生坚守在家乡福建,“谢投八择善固执地默默耕耘,不求闻达,故国内画界,除其留法同学外,知之者鲜少。”这是台湾著名画家庄索对他的中肯评价。

1947年徐悲鸿写给谢投八的信
不论是徐悲鸿来信邀请他去北平艺专共事,还是潘天寿委以杭州艺专教务主任的重任,都没能打动他离开这片故土。虽然存世作品不多,但谢投八的艺术实践和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特别是福建美术史显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