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亮:是油画,也是生命,一个追光的艺术家
2022-08-30 王裕亮官网

来源:文艺通


从访学到教学,从摸索到实践,一笔笔,一幅幅,把光明点缀在色彩里,把生命绽放在油画里。


他是王裕亮,一个追光的艺术家。


| 创作,从访学开始


2009年,在福建省美术馆,一场富有浓郁色彩的风景画作品正在展出。


“整体华丽透明,在色彩的丰富性与画面色调的统一性上有着鲜明的个人特征,有着太平洋岛国的清新与明亮。”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这样评价。


《咖啡屋》


这是王裕亮从澳洲访学回来的第一次个展


这批作品以风景画为主,展现出他对色彩独特的思考。也是他在澳洲时,对印象派画作进行了大量研究的成果。


《阿德莱德城市风光(四)》


其实他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是有些小心翼翼的。


由于澳洲访学的目的偏向研究性,比如一隅街景,他运用的都是小笔触写实绘画,尊重客观事实。


但这需要他敏锐地进行捕捉,“面对异国风情,裕亮作画感觉敏锐、真诚静心”,原福建省美术协会主席翁振新观察到王裕亮的画作有较多理性思考,耐人寻味

敏锐捕捉的过程,很happy


有一天他在澳洲写生,路过的澳洲人问他:“早就有很多人画过的东西,你为什么还在画?”「因为我画这些很happy。」


他知道澳洲人最在乎快乐了,每天坐公交时,他总是听到司机兴奋地大喊:“Enjoy today!”


时隔十年,又有了第二次访学机会,他去了欧洲。


在异国他乡,王裕亮突然就陷入了迷茫他想要有更大的突破,但是我很迷茫,我很想家。不知道创作的方向在哪儿,他想找寻光,照亮他创作方向的光。



游历欧洲12个国家,参观五十几个博物馆,几十万件艺术作品带给他巨大震撼,甚至泪流满面。


提到欧洲美术馆里的作品时,他激动地两眼放光,迫不及待告诉我们他看过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伦勃朗、梵高、莫奈、毕加索、米罗、康定斯基、塔皮埃斯等画家的原作。


因此,他对西方美术发展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意识到身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何不大胆进行一些尝试。



《飘》


他画了一幅《飘》,画作中一个人在雪景上空飞翔。尝试着用色彩表现异国风情,也将内心的迷茫、感动等各种情感融入画作中,他好像更自由了


更自由,也更热爱生命了。


在德国时,他看到了在中国南方没有见过的差异明显的四季变换,见证了小草从生长到枯萎的过程,这令他十分感慨生命


《生命赞歌》

《生命绽放》

《生命绽放》(局部)


「我喜欢用平凡表现伟大」于是他以小草来歌颂生命的伟大,创作了《生命的赞歌》《生命绽放》等作品。


要通过作品引发人们共鸣」王裕亮想着要把快乐放进作品中,把对生命的反思表达在作品中,让观众也产生共鸣


《小岛林荫The Shade on Neckar Island》

《白色遮阳伞White Sunshade》



| 作品,融入人文情怀


「很挣扎,很想逃离。」从欧洲回来后,他又中国美术学院“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创研班”研修


期间接触的许多老师是国内顶尖画家,和一线的画家们一起学习创作,但创作过程中还是充满了挣扎


然而,成长就是发生在一次次的挣扎中。



《人民好干部——谷文昌》200×400cm 

李豫闽  王裕亮 李旭东 2017年-2019年


《严复》


这样的挣扎孕育出了《人民好干部——谷文昌》《译坛先驱》《胡锦涛会见连战》《严复》等重大历史人物题材作品。


王裕亮从小就喜欢历史,他冥思苦想如何把历史人物题材用创新的材料和风格来创作。


每次创作这类题材时,他都要查找翻阅很多资料,对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有充足的了解后,才会开始构思。



《陈宝琛》


《陈宝琛》是他尝试历史题材的成名作,本硕博都在福师大读书的他,对母校有极大的感恩,而母校的创办人就是他画作里的陈宝琛。


把对师大创立有很大贡献的几位名人安排在一起,同时运用印象派的光斑画法,结合沙土、塑形的材料等创新方式,一幅画作就这样诞生了。




表现重大历史人物对中国的贡献,作为画家,他不仅真的热爱,也认为是自己的一份职责

除了历史名人,他画笔下还有一个人比较特别

那是时代楷模孙丽美,一次去福建宁德的采风中,他在村民的口中听到了孙丽美的故事。

《时代楷模孙丽美》

当地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在洪灾中考察水势时不幸落河牺牲,王裕亮进行实地考察后,开始创作。

画面中,孙丽美和村民们在河流边,乌云密布的天空中,一道霞光照射在孙丽美的身上。

他不想表现悲伤情感,他认为那是悲壮,他要表现积极的一面,这是他的创作内涵。

《中蒙边境保卫战》

“他的画作里包含着历史情境的、形式语言的、个人叙述的因素,在记录和表现自然形态的同时,其‘风景’被植入了人文的情怀。”博士生导师李豫闽评价王裕亮不仅有丰富的画面表现,还将家国情怀体现在作品中。


| 一定要有光,光就是生命

深深的家国情怀,还有对自然风光的喜爱,构成了他画作的两种题材。认真观察,会发现这些画作中都蕴含了“光”。

我的画面中一定要有光,光就是生命。

在国外访学时,王裕亮一直在找寻创作的方向,直到他看到了光,知道那道光是生命的光

不论是重大历史人物题材还是风景画,他都通过画作表现生命的亮光。除此之外,作为教师,他还想把光传递下去

传光,先从回归本心开始。


受国外课程影响,第一次访学回来后他开了一门多样性教学的课,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创作画。


有一次他买了一张大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描绘自己印象中的仓山老师大。


学生们用不同材料,墨水、炭笔等,轮流在上面创作。


画完后王裕亮让每位同学撕一块自己喜欢的一部分纸片带回去,进行二次创作,最后再带来拼接在一起。


学生们仿佛回到了孩童时的绘画心情,他们充满激情而又兴奋,那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艺术表达


有了这次成功的教学突破,在之后担任博士生导师,对本科、硕士学生的教学上,他有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教育理念。作品要尽可能贴合学生自身,也要多表现积极阳光的一面。


【部分学生作品】

黄中华 漆画 《家园•秋水》 110*145cm

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直送作品)


郑伟强 综合材料《穿越西部》160*170cm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许文鹏 油画《路口系列九》100*130cm 

入选“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


张银琳 油画《共生》155*180cm

获“八闽丹青”福建省美术双年展金奖


于是很多学生都在画面中留下了光。


其中王裕亮指导的一位同学张银琳的作品《共生》获得“八闽丹青”福建省美术双年展金奖,在画作中金鱼和月光的表现上就让我们看到了流动的生命



王裕亮对一束百合进行写生,按照往常打开音乐,拿起画笔,蘸取颜料仿佛魔法般,花瓶里的百合一下子被搬到了画中。


「主次要分明」他告诉我们,要用强烈的笔触和色彩凸显百合,而其它部分则要有秩序地削弱下去。


此时,背景的钢琴曲就这样滑入了画作中,与肆意绽放的百合共舞,我仿佛看到一簇生命在他的笔下耀眼夺目,我想,那就是光吧。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