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华写意画展”在厦门举行
2016-01-16 王少华官网
2009年8月22日,由福建省美协主办、福建省收藏家协会、漳州画院、漳州名庄画廊协办、厦门宏宝斋画廊承办的“王少华写意画展”在厦门隆重举行。王少华系著名老画家黄稷堂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为民革中央画院理事、福建省美协理事、漳州市政协常委。
王少华1963年生于福建漳州,黄稷堂晚年的入室弟子。他先后受教于周哲文、沈耀初、姜宝林诸先生,擅长写意画,曾任漳州画院副院长,现为漳州市政协常委,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民革中央画院理事等。曾在广州漳州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多次参加日本、加拿大、法国、英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台港澳等地区的美展。多幅作品被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美术学会等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著有《王少华画集》、《珏楼随笔》。
据了解,青年时的王少华信心坚定、作风踏实,追求执着。他认真学习古今中外名家大师的画作,从中吸取艺术的营养,并拜访各地著名画家,虚心请教,博采众长。日积月累,从而达到构思别出心裁,自成一格。
王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写意画就是运用高度概括、夸张的手法与精炼的笔墨表现客观想像,并赋予表现对象以丰富内容的联想,表现出画家的心灵感受。写意画在创作的时候要求画家有激越的思想感情,运用高度的概括笔墨,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出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感人的意境是要作者倾注感情去探索的,王少华把对家乡浓厚的感情凝于笔端,现于纸上,他笔下家乡的山水充满了诗情画意。(陈裕亮 于真)

博采众长 自成一格

稷翁在文革前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故他门生遍天下。门生沈耀初是台湾十大国画名家,1982年他回漳专门拜会稷翁,少华因此得以结识师兄沈耀初。后来沈耀初从台湾回漳州治病,少华经常去看望他,并且拿画向他请教,沈耀初看完少华的画,总是赞赏不已。他还向少华借稷翁的画,大概借了八九张画,每每看到稷翁的画,沈耀初总是感叹不已说道:“吾师画画实在了得,常看常新”。少华在与沈耀初半年多的交游中,亦收获不少。

应该说,少华的大写意花鸟深得稷翁的神韵,尤其是继承了稷翁灵动的笔墨,对于自己的写意观,少华自有一翻体会:“中国画的写意性在于展现画家的灵性,体现主体内在精神与自然规律的统一,使画家遣性情而运笔墨,赋予自然生命最本质的描述。写意画是画家与自然万物沟通而产生灵感的律动,以世间相感应的物象,通过艺术形象作为内在情感的披露,将自然景观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把画家的精神气质转化为作品的灵魂,使人们在观赏国画作品的同时,感应作者心灵深处折射出来的思想观念、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并引伸到一种意境,从而使人们产生共鸣。因此作者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艺术自我、去顺应自然不息的流变,率天地而悟性,穷物格理,直进如来之境,才能由技入道,得乎天心。”

中央美院客座教授、著名山水画家姜宝林这些年来屡次差使漳州,少华因此得以与其结识。当少华闻知姜教授莅漳时,少华总是拿着自己作品到其下榻的宾馆求教,并且尽量陪他游览漳州。所以姜教授对少华颇为赞赏,尤其是对其灵动的笔墨更是赞叹不绝,他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告诉少华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少华由此领略了山水画的大气与整体感,他甚至用山水画的整体大气来表现花鸟画的神采,他博采灵动笔墨和整体大气的布局之长,融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于其中,终自成一格。

临涛咏清风

千里烟波,晨霭沉沉闽天阔;江南水乡,物产富饶山水秀。几根细竹疏密辉映,重重竹叶叠加在一起,画家用浓浓的水墨描绘出竹叶的郁郁葱葱,它们把竹枝压得垂下头。在竹叶底下,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栖息着两只肥硕的鸬鹚,一只低下头来,看着那浪涛拍打岩石所卷起的点点浪花;另一只鸬鹚则侧身昂头,把耳朵对着岩石下面的水面,听着那在清风吹拂下,水浪与岩石的撞击声,还有那吱吱作响的竹叶声。不知此时,这对富态十足的鸬鹚作何感想,深处早晨的江南水乡,听着那吹拂的清风,看着那跳跃水面的小鱼,它们如此享受这般惬意的清风,却不着急捕捉食物。千里烟波,轻拂的竹叶,富态的鸬鹚,画家粗粗几笔,却勾勒出一幅物产富饶、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

《临涛咏清风》画面整体大气,笔墨灵动,从整张画的风格看,应该是少华兄近年的得意之作。从表现手法看,少华兄采用大写意的风格,把鸬鹚和屹立在江边的岩石,还有那在清风中飘曳的竹叶的神态描绘得活灵活现;从构图看,少华兄让两只鸬鹚的不同神态出来说话,把它们放在画中央,显然咏清风的主体就是鸬鹚,如此巧妙的构图,把这幅画拟人化了,使得本画愈加情趣盎然;从设色用墨上看,少华兄用水和墨调出了浓、淡、枯、焦等不同颜色,把水墨的淋漓气势体现的颇为灵动,当然这也是少华兄具有较高的灵性和悟性的体现。少华兄正值壮年,且颇具灵性,他博采众家之长,融进自己风格中,自成一家。相信少华兄在以后的翰墨岁月里,必将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笔墨灵动、整体大气,且风格更为显著的优秀作品,我们拭目以待。

每每观少华兄的花鸟画时,总会沉迷于其灵动与大气中,总会不由忆及他那诙谐与幽默的言语,敝人亦从中找到了稷翁的神韵,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是为记。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