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书法家王璧摘取“八闽丹青奖”金奖
2020-04-25 王瑞璜(王璧)
王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厦门白鹭书画协会副会长,厦门思明老年大学书画教研组组长。


2月1日,由福建省文联等主办的“八闽丹青奖”——第二届福建省美术书法双年展,将在福州举办获奖作品展开幕式。

此次双年展中,厦门知名书法家王璧创作的书法作品《昼锦堂记》获得金奖。

这也是厦门本土历年来取得的较好成绩。

王璧,原名王瑞璜,号蕴真,法名觉心。他长期从事书画创作,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他也擅长篆隶书研究与佛教书画研究工作,是厦门书画界的一面旗帜。

日前,王璧接受“子申文艺坊”专访,讲述他与艺术创作的“缘分”。

师从名家,参与书法教学

王璧是厦门人,出生于1957年。

谈及与书画艺术的情缘,王璧说,这得益于他的家庭——他出身书香世家,爷爷与父亲都喜爱书画。

受此影响,他从小就显露出了对艺术的喜爱。

还是小学生时,王璧就师从厦门书法名家罗丹,常常从他那里借来字帖,细细临摹,参考。

上世纪70年代末,王璧参加了厦门的书法培训班,学习专业的书法创造。

当时教授书法课程的,除了罗丹,还有许菲、白鸿、张承锦、余纲等名家。

“与几位名师的学习,互动中,我学到了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王璧说,后来,厦门书法学校成立,学有所成的他,先是担任班长,后当上老师,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更多人。

王璧还是厦门老年大学的书法老师,一教就是30多年。

此间,他还参与编写了书法教案《指津》,并得到厦门知名书法家余纲题词。

重视临摹,也擅长创新

经过多年的学习、创作、实践,王璧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书法上,他重视临摹古人,又重视品味及创新。

他的隶书,线条简练苍劲,结体宽绰静穆,既及古隶之法,又有明清书风之韵,洒脱天然,高古拙朴。

篆书大胆采用秦汉简帛书之法,但又不拘于古法,造型活泼灵动,体现出不凡的书法功力。他的草书则是刚柔并济,淡雅秀丽。而他的小楷书法,具有钟王遗味,又有王宠之意,用笔极精,字体新颖。

除了书法,王璧也作画。

他的画作大多取自民间壁画绢帛、佛教传统及花鸟,山水画体现人文时代特点,人物画注重佛教禅意题材。而以朱砂入画,也是王璧画作的一大创新之举。


对书法的热爱,从未停歇

《昼锦堂记》

从事书法创作数十年来,王璧坦言,对书法的热爱一刻都没有停歇。

“有时候,写起字来,我就忘记了时间,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王璧说,不久前刚刚获得“八闽丹青奖”——第二届福建省书法双年展金奖的书法作品《昼锦堂记》,就是写于凌晨4点至早晨9点。

这幅作品高2.4米,宽1.1米,堪称“巨作”,也是王璧近年来的代表作。

王璧也很勤奋。

过去20多年间,他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各处的名胜古迹,目的是临摹当地的书法遗迹,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他曾经去了十一次张迁碑。

每次去,都是静静的看,细细的摸,一笔一笔地反复琢磨,几乎达到痴迷程度。

对于未来,王璧说,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他的人生和艺术,始终还在路上。

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希望带动下一代共同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书画艺术。

王璧部分作品欣赏

宁北瘿瓢山诗录

小行书笔带意连,紧俏有致

释文:短浅秃笔闲窗画,松叶泥炉小院茶。

释文:师无害心平其不服,人有大志用之则行

释文:有约不来  空怅望兰州客与

    劝春且驻  几回凭双燕丁咛

香祖

记录台风过后的鼓浪屿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