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肇瑜访谈录
2017-10-23 李肇瑜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肇瑜访谈录

李肇瑜,男,福建尤溪人,1966年出生。先后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江南大学研究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专业、学术型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厦门画院理事、画师。

他的画作参加各种大型画展并多次获奖;多篇论文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交流;曾应邀赴新加坡等国外交流展览并获好评,作品广泛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近年来以水墨画创作为主,题材包括山水、人物等。出版有《当代中国画名家个案研究•李肇瑜》等个人专集,以及绘画教材多部。

近日有幸采访到李肇瑜老师,他对书画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热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细聆听他的讲解和心得想必会给关注热爱书画作品的爱好者以启迪。

记者:书画创作离不开创作灵感,您平时都是如何获取您的灵感的?有没有感觉灵感枯竭创作没有新意的时候,这些时候您是如何应对的呢?

李肇瑜:艺术的灵感来自于积累,来自于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思考和感悟,它绝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的。也就是说,只要注重平时的积累,通过不断地获取各种知识,并勤于思考,灵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然,正如您问的,也常常出现灵感枯竭、创作没有新意等此类问题,这是正常的。因为,艺术创作不仅受制于你的文化修养(包括知识结构),悟性的高低,还受制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种因素,也就是常说的“状态”。状态好点可能就会画得很顺畅,质量可能也高,反之,就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那么,这时候最好要走出去,去充充电,或者和同行们一起沟通、学习与交流。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得到更多对艺术的启迪。可以说,一个良好的艺术创作状态也取决于一个人所拥有的视野的高度与广度。因此,艺术家加强自身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记者:如今国内许多书画家都讲到书画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在您的作品中既有传统的书画底蕴,又有自己的创作观点和当代的艺术风气,您是怎样做到两者之间的融合?

李肇瑜:文化讲传承,艺术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也是要讲传承的。如果没有传承则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事物在改变,人的观念也在改变。那么,书画艺术不能只顾传承,不求创新,不创新则意味着不发展。一味地讲传承就会故步自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复制前人的成果。“笔墨当随时代”,作为艺术家,他的核心理念还是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精髓之后必须创新,否则艺术就会失去生命力。而创新则要求对时代要素的高度综合,还要有对时代要素的高度敏锐性,结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

记者:对于当前的书法创作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

李肇瑜:虽然说书画同源,但是,书法仍是许多画家的短板,尤其是当代画家。书法之所以走向没落,我个人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其一,计算机普及带来的冲击。现在人们已习惯于用敲击键盘的方式“写”字,极少用到手写的方式,比如手书信札来交流了。书写已然被排挤出了日常生活必需之外。因此,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写字了,不仅表现出书写质量的拙劣,还表现出提笔忘字的常况;其二,书法变成了艺术,是文人在长期书写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事。其本是一种私密的书斋艺术,更多体现的是纯粹的个人审美认知与艺术趣味。到了后来,书法被做为艺术以后则与展览相连接。在各种功利因素的强行介入下,书法艺术开始渐渐背离了书法自身本来的意义。从而造就了书法艺术界的江湖气息。因此,书法艺术要还原其本来的面目,就必须杜绝各种展览带来的“流行体”,比如“获奖体”、“评委体”等各种书风败象。当艺术严重脱离了本质,产生出怪胎,这是很令人很痛心的事。书法必须去除对形式上的热衷,而注重对作品内在品质的追求上。

记者:是什么让你始终坚持探索与追求书画艺术并向大众推广书画艺术的?

李肇瑜:一方面,我自身从事的是艺术教育工作,艺术是我职业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艺术是我个人的精神追求,我热爱它,它已融进了我的生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的意愿是坚持艺术探索直至生命的终结。那么,书画艺术作为一门艺术,它又是从属于大众的。通过个体精神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必须是要供人欣赏才能体现其价值,否则将失去艺术创造的意义。从这点上说,艺术必须走向大众。

记者:今后您会更加偏向于哪方面的创作呢,有什么想法和希望吗?

李肇瑜:至于对未来更长远的艺术创作道路走向,我并没有做过多的规划,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中,是不可预估的。但是,对于近期自己所要做的必须是明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会越发丰富,人生得到一定的积累,反映在艺术追求上一定是逐步变得更加成熟,内涵也可能更加丰富,艺术也将更能体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更高领悟。总之,总是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同时,我的艺术也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记者:好的,谢谢李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跟大家分享您多年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