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风薪传 墨韵华章——漳州青年美术名家学术邀请系列之
2023-03-13 林跃武
闽风薪传  墨韵华章

主办单位: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承办单位:漳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团结全省文艺评家,积极关注省内文艺创作动态,推动省内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省评协对漳州市青年美协近期举办的系列展览及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协会再接再厉,在地方美术创作、展览、学术研讨及青年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够进一步从艺术的视角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地方文艺发展的时代新境。

作为“闽派”国画艺术的重要发扬地,漳州历史上名家辈出,亦涌现出颇有规模的画家群体活跃在当代画坛,这种传承既迎合了中国画艺术的现代发展趋势,又充分展现出“新闽派”艺术的审美格趣。

“诏安画派”作为漳州早期形成的艺术流派,不仅引领了地方美术的发展潮流,亦曾对海外产生过积极的艺术影响。

代表画家诸如沈锦洲、谢琯樵、沈瑶池、汪志周、马兆麟、林嘉、沈瑞舟等的艺术传承关系丰富了该流派的时代内涵。

谢琯樵、马兆麟、林嘉等曾赴台艺游,皆对闽台书画艺术的传承交流搭建了高品质平台,至现代的“渡海画家”沈耀初,对“诏安画派”的风格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诏安之外,漳州市区及漳浦、云霄、东山等地的国画艺术均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尤其在工笔花鸟、青绿山水等主题创作方面引起了艺术及学术界的关注。

受到学院体系及现代美术展览等因素的影响,漳州当代国画艺术呈现出多元的发展风貌,充分展现出闽山闽水及城乡发展的时代语境。

漳州青年美协将以学术探索为引领,推出一系列兼具艺术高度及学术深度的美术家,他们的艺术实践充分体现了漳州画家对“新闽派”艺术的积极探索,相关研究亦丰富了漳州地区的文化艺术涵养,提升了学术视野。

从宏观上来说,对“闽派”与“新闽派”概念的讨论,是对福建国画艺术的源起、流派、风格及阶段性发展特征的关注。结合福建地理文化因素与国画艺术风格发展的关联,实际说明地域性美术风格的形成与内涵表现问题。关注闽派艺术风格的现代转型,对解释当代国画艺术的视觉呈现具有重要价值。


名家风采



林跃武,

福建漳州人,

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

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漳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福建省漳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漳浦县美协副主席。

1991年毕业于福建省集美师专美术专业,先后师承著名花鸟画家林金定、庄毓聪老师。其作品经常在中国美术报、国画家、河北美术等国内专业刊物发表。



《不负春光》  165cm × 220cm

《果熟香满园四条屏》  192cm × 183cm

《谦谦君子立乾坤》  365cm × 145cm

《石榴香老庭枝低》  145cm × 220cm


一切归乎用笔

——兼谈林跃武大写意花鸟画

的神髓

陈裕亮/文


日前,上海的一个著名文艺评论家胡晓军先生,与我分享了他的一篇短文,其中有一段文字,颇觉有趣。他说:心口通常相悖,神髓竟已难分。百多年外始生成。欲知因果事,还待自头论。我想以此文论概括跃武兄的花鸟画,是恰如其分的。

跃武兄是一个比较沉默寡言的人,但他的内心对艺术是充满热情与执着的,是一个我很敬佩的花鸟画家。

他能在喧嚣中坚持己见,静观尘世万物,勤于思索、锤炼笔墨,坚持并践行自己的艺术主张。感觉他的艺术在破壳而出,将有一种新气象、新格局呈现。届时他将更加活跃于中国画坛,是个不负时光,不负新时代的好画家。

看了跃武兄近来的一些作品,感觉他的水墨有以下几个特征:

(1)注重画面的质感:他经常以拆线、穿插、晕染等技法恣意挥洒,增加画面的笔墨情趣,使得画面更加富有韵味;同时这种质感的运用,是提高其作品视觉张力的重要因素。

他灵活运用了多重笔墨技巧,以此来塑造出质感丰富的画面气氛,墨韵与形态交错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艺术个性。

(2)注重线条的把握:跃武兄的作品最为可贵之处就是线条的节奏变化,书写性提升了其线条的整体质量。他很善于把握线条的运动变化,使其牵引疾行中起伏有致,构成有序精美的画面布局。

可以这么说,其花鸟画的神髓就是归乎用笔。整体来看,他的作品笔触流畅,且线条勾勒精致,浑厚中见细腻,使得画面自然生动而又层次分明。

(3)擅长运用点染手法:他在画面中恰当运用点染技法,尤其吸收山水皴法与书法挥写中的冲撞感,使得画面视觉层次更加丰富。他高超的笔墨技巧与人文修养,给人以墨色华滋,且浑厚中带有层次变化的视觉感受。

他的艺术探索,除了关注现当代写意花鸟大家的风格特点之外,亦重视上溯书画艺术传统,深入研习,心追手摹,为其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4)注重构图:跃武兄是个有勇气的艺术家,他敢于打破颇为熟悉的老式构图与水墨图样。他深感到,水墨作品要有生命力,必须紧跟时代,要提高国画创作中的视觉张力。

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他很注意在画面中搭配出对比强烈的黑白关系、形态交错、虚实远近及空灵与厚实的意象美感,具体以干湿、动静、浓淡等技法作为画面支撑,从而交织出视觉上的震撼效果。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独立思考能够熔铸笔端,密而不乱,疏却有意,简得大方,繁得精彩,使画面丰富而又有意境。

总之,跃武兄的花鸟画艺术创作,因应中国画艺术一以贯之的品鉴原则,一切归乎用笔,核心要素是其笔墨精神与敢于突破传统样式的构图原则,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与艺术图像。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漳州市青年美协主席。)


《春风习习香溢远》  365cm × 145cm

《山间难觅葡萄绿》  50cm × 100cm

《供君御寒》  45cm × 65cm


2

秋风一曲拂尽繁花   笔底烟云点写禅机

——记新闽派写意花鸟画家

林跃武的艺术格趣

刘北一/文

林跃武于1991年毕业于集美师专(现集美大学)美术专业,专注于写意花鸟画创作,先后师承闽派名家林金定、庄毓聪等人,并受到“渡海画家”沈耀初艺术风格的重要启发。

其在继承闽派水墨风格因素的同时,上溯中国花鸟画传统,尤其对陈淳、徐渭、八大等古代画家艺术语言的深入研习,在长期的艺术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奇巧、灵动的艺术风格。

林跃武的作品淡然天成,淳和内敛,他重视花鸟形态、空间布局、墨色交叠与行笔的节奏变化,以率意的笔墨技法塑造花鸟的鲜明个性。

其在揣摩自然机趣的同时,营造出凝固于瞬间的人文气氛与悠远的时空感受。迎风舞动的牡丹、卧游的兰草、虬劲的老树与沐浴在日光中的静物,成为画家观看时代序曲的图像载体。

古人表述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即是讲求笔墨与图像所展现出的时空感知与艺术想象。

林跃武的系列作品以延伸的形式,通过描绘花草竹木的微观状态展现宏大的场域感受,其以飞动的笔意捕捉物象的自然神采与内在思索,给人以健朗、自在的审美感受。

《供君御寒》借鉴了传统花鸟画图式,在“清供”主题内容与风格表现的同时,画家以瓷瓶、鸡冠花及汤圆入画,鲜艳的鸡冠花、淡雅的梅树与热气腾腾的汤圆正点明了冬至节庆的热烈气氛。

鸡冠花的笔意疏淡,重视色彩轻重、冷暖及晕染效果,花头的肌理层次与低垂有序的叶子占据了画幅的上半部。

淡墨劲挺的笔意勾勒出花瓶轮廓,后用花青色写出的梅花既丰富了画面的视觉层次,又映衬出瓷瓶质感。朝左侧倾斜的花瓶与低垂的花头呼应了下方的瓷碗,并与款识、汤圆及印章营造出画面的整体动势。

瓷碗边缘的杂花与上方的鸡冠花形成色彩呼应,浮在红糖水中的汤圆及飘散的热气让人瞬间食欲大开。画家拟古却不失创新手法,作品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情调,让观者会心一笑,共鸣感油然而生。

正如张彦远所强调的“年代各异,南北有殊”,即是强调时空与人文因素在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呈现问题。这张作品虽为局部小景,却通过对典型事物典型特征的阐释,以图像周延的方式传达出朴实的生活情感及具有地域性特征的习俗风貌。

《果熟香满园四条屏》同样以传统题材与体式呈现,但在花鸟形态及组合方面展现了新意。湖石与石榴、柿子、葫芦及荔枝的交错关系既考量到每张作品的布局设计,又兼顾到组画的搭配效果。

四下伸展的花果及竖向枝干交错即有个性特点,如与海派横斜直上及低垂婉转的花卉形态不同。画家大胆突破边角与中线的构图制约,而能进一步因势利导,以疏密、浓淡及虚实的墨线穿插凸显花鸟迎风舞动、啼鸣瞬间的洒脱,让人感受到“画外有画”的情境联想。

(作者系艺术学博士(台湾艺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研室主任,漳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秋深柿子红》  163cm × 225cm

《柳塘春风》  34cm × 46cm

《紫薇花后》  30cm × 40cm

3


浅析林跃武写意花鸟画的精神气象

庄毓聪/文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大写意花鸟画最能代表文人画的品质和气质,美术史学家、理论家一般认为:文人参与绘画创作和评论,是中国文人画兴盛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文人对于诗、书、画、印的综合修养,对于个性才思的发挥和张扬,对于主观情感的宣泄和传递,这一切造就了文人写意画的本质特征。

所以由明代徐渭(青藤)开创,经由八大、石涛、“扬州八怪”的传承,在近代又由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三位大师将大写意花鸟画推向历史的巅峰,使其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

大写意花鸟画创作难度大,难在技巧与语言,对画家的要求极高,因此,在当下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学习传承出现了最薄弱的版块。

林跃武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为数不多的优秀青年大写意花鸟画家,他早年毕业于福建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深得传统艺术的熏陶和系统的美术教育,后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学习深造,技艺大进。

他抓住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本质,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他的画造型奇崛生动、笔墨畅达、情趣盎然、格调高雅、引人入胜。

读林跃武近作,忽感天风袭来,面目弥新、气韵夺人,这“气”乃来自他的“骨法用笔”之妙。

跃武擅长书法,深研魏碑、汉隶、行草书,使其画笔到之处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中锋笔笔如折钗股,棉里裹针,尽显缶庐用笔之气。

写意之间又流露出他行草书的笔意,线条的虚实、刚柔、疏密、浓淡,透露出强烈的书法意味和书写性笔墨的基本功,这种对书画同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跃武的作品在整体美感上立得住,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融遒劲于婉媚之内,刚柔相济,融武将气、山林气、书卷气于一炉,显示出一种大写气度。

跃武作画用墨也有独到之处,他善用破墨法、积墨法,常以浓破淡、以墨破色、以水化墨;水、色、墨相辅相生,画面常常出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奇特效果和苍润、浑朴、放逸的审美情趣。

跃武的作品贵在格高,关键在于其画能入“人品、学识、才情、思想”之文人画四大要素,即具有诗性、哲学性、抒情性、情感性。

文人画往往由“感”引发为“思”,是“物象”与“意象”的对立、升华。看跃武的许多作品都传递着一种抒情性和诗化的美境,这就是文人画家对生命的觉解。

他画春景往往也带有些许秋天的萧疏和苍凉,如此荒寒境界真所谓“秋冬之际,殊难为怀”!这是他的作品格高、境高之处。

跃武正逢韶年,又幸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写意花鸟画专修班深造,扎实的基本功与良好的艺术修养并举,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我注视着他远去的背影,深信跃武将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时在甲午冬月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细雨菊花天》  45cm × 65cm

《西风渡口等君归》  60cm × 30cm


《蕉下优游》  30cm × 40cm

《香远》  34cm × 46cm


4

透亮笔墨出神奇

——读林跃武水墨花鸟

吴秋雨/文


林跃武是善于思考,勤奋耕耘的青年画家,他很励志,选择了自己的艺术道路,一发不可收拾,他是个有故事的人。

传统的花鸟画程式感很强,很容易被表面形式套住,进入媚俗而不鲜活,让观者,审美疲劳。“画者用心,观者动情。”细读林跃武的水墨花鸟,你会被他丰富的笔墨所感染。

他画画很自信,打破传统桎梏,构图丰满,随性的笔墨,自由发挥,笔笔生发,让人印象犹深,过目不忘。

作品《不负春光》,是幅大画,黑白水墨,构图新颖,中间巨大的太湖石,后面长出舞动之花,虚实的花枝,生动有弹性,浓淡的花叶像音乐的符号在画面跳动。

少许的竹子从左边伸出,在石头前面低头,使画面增加前、中、后三个层次,旁边浅绿色的宣纸,使画面有着装置感,灵动的书法,可以看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整幅作品笔墨干净透亮,格调高雅。

作品《春风习习香溢远》,横幅大画兰石图,“一世兰花半世竹”,兰草是传统花鸟画最难画的!逸笔草草,是最显文人画修养的写意画。扬州八怪郑板桥和当代卢坤峰的兰草,最为代表,没人出其左。林跃武敢于挑战难题,这就是他的自信。这幅兰石入画高古而不俗,线条遒劲有力,入味可观,题款书法洒脱,构图疏密得当,是为难得佳作。

作品《秋深柿子红》,《拄尽沧桑不老翁》,皆为大画,构图完整,笔墨丰富,有着新时代的视觉冲击力,大画是体现他的创作能力,小品是体现他的文学才情。

小品花鸟水墨写意画,是最自由的艺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视觉传达。《果熟香满园》四条屏,《晓迎秋露一枝春》,笔墨鲜活。《蕉荫永清》、《柳塘春风》、《守春》、《留香》、《西风渡口等君归》、《香远》、《知春》等作品,幅度不大,落墨纸上,虚实浓淡,自然成形,气韵生动,线条苍拙古朴,偶然所得,不可复制。他那独特的才情,流露于画面,有可读的笔墨修养,这才是真正的佳品。

林跃武求学于福建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家庄毓聪先生,受到他写意精神的影响,临古拓今,技道兼融,活学活用,画风独具一格 ,是为福建当代青年花鸟画家的中流砥柱,未来可期。

(作者系画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守春》  34cm × 46cm


《晓迎秋露一枝新》  68cm × 136cm

5

笔墨奔放,韵意俱生

——品林跃武写意花鸟画有感

张兴旺/文

中国花鸟画的源头可上溯至远古时期,传统的花鸟画传至宋代已经日臻成熟,而明代的“青藤白阳”组合(陈淳和徐渭)则在花鸟画的基础上,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之路,后经清代的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以及扬州八怪等知名画家的传承,逐步将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高潮。

作为闽南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林跃武老师传承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一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其大写意花鸟画作虽不拘泥于自然形象的束缚,却也在无形中透漏出了近代大写意花鸟画“画气不画形”的创作主张。

林跃武老师虽擅长泼墨成画、粗笔写意,却也能做到“粗中有细”,画作中虽然经常略施以淡色,但是又能恰如其分的做到“以色助墨,以墨显色”,终能不以色彩而妨碍墨色的光泽。

因此,欣赏林跃武老师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可以让人从其画作中欣赏到那种别具一格的婉约之姿、灵秀之美,正可谓“笔墨奔放,韵意俱生”,确属难能可贵。

此外,林跃武老师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已经完成了从“勾花点叶”到“泼墨写意”的转变,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宁拙毋巧,宁丑毋媚”这一美学思想的继承,也彰显了作者主观情感对笔墨的支配和对色泽的把控,使得作者的大写意花鸟画充盈着些许孤寂与苍凉之感,令人不觉之间为之动容。

(作者系历史学硕士、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蕉荫永清》  45cm × 65cm

《知春》  34cm × 46cm

《拄尽沧桑不老翁》  93cm × 180cm


6

落笔皆自在

——品林跃武国画有感

陈杰茹/文

认识林老师多年,他一直是清瘦的身形搭配洒脱的及肩长发,言语交谈间尽显典型的艺术家气质,对绘画始终保有赤诚之心。

我曾经几次在笔会上看过林老师即兴泼墨挥毫,或纵情书写,或细致点染,或巧妙布局,虚实相合间尽显张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于此专题契机,我简单谈谈观看画作后较为触动的三个部分,与大家分享。

一是笔墨意味的表达。以墨线为主的表现方法,是我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特点。“笔以墨传神,墨以笔立骨。”

作品《春风习习香溢远》就极富笔墨情趣。兰叶用简洁力道的短线与转折舒展的长线相互交错,下笔利落沉稳,纸间又仿佛有微风拂动,令人不觉联想到“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的景象。

通幅以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来表现事物,增添了许多古意和韵味。兰叶色深突出画面重点;兰花色浅表现轻盈姿态;石则淡墨为主,辅以浓墨来表现明暗面,巧妙留白使画面透气有序。

二是气韵生动的营造。气韵生动分为主体和客体两个来源,主体是创作者的精神内核,客体是其所描绘的自然物象的节奏韵律。

画家在艺术创作时,通过用笔的技法描绘自然万物的形态,通过墨色的层次变化丰富画面的意境,与此同时,融入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追求,方能创作出神韵俱佳、抚慰人心、产生共鸣的作品。

林老师有许多笔墨相辅相成、画面灵动雅致的佳作,《秋深柿子红》《果熟香满园四条屏》等,都能体现出其深厚的功底。

三是题款印章的点缀。在唐宋以后,如石涛和尚、吴昌硕等画家时常会用长篇款、多处款等形式,平衡画面的布局,或补充空虚,或增加疏密变化,令画面更加灵动。

我们观看《谦谦君子立乾坤》《春风习习香溢远》等作品时,亦可发现恰到好处的题款,不仅能点题说明画中之物,而且能丰富画面的意趣,启发观众的想象。

林老师的写意花鸟,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走进生活,常画常新,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每次赏画,我总能透过宣纸感受到其自由自在的精神世界,画如其人,超然物外。

(作者系美术专业硕士、漳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嫩如新竹》 180cm × 48cm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