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与生活的链接—写实油画的当代探寻
2020-10-31 刘文官网

艺术的根源是生活,艺术本身就是生活形态的显现,是由生活转化而成的精神产品,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说明了绘画与生活的关系。我们每个人的作品中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再抽象的东西也能从中看到生活基础的支持。


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高低在于描绘的意象是否真实、完美地表达出生活的本质、审美的理想和情趣,传达出人的神韵、生活的气息、抒发情怀、引起观者的共鸣并给予其美的享受也是艺术家感受自然、体验生活、人生历练、评说生活意义的形象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描绘生活情境的绘画不仅体现人物和景物的状态,更是反映出一种上升到审美意义的体验和酝酿于心中的意境。


写实油画中,画家往往会关注社会生活中重大的政治事件、普通的生活场景、对往事的回忆与追念、对生命的崇敬与感恩、对幸福的向往与渴求等等,都能引起表达的冲动。


对画家来说,创作灵感会随某时、某地、某种原因瞬间迸发出来,他们通过色彩、线条等诸绘画元素的翻译,以自己意念中的形象及表现形式,揭开各种生活在心灵上打下的烙印,实现绘画的意图。这些年我的绘画创作主要是围绕身边的人和事,一个生活的瞬间以及引起视觉冲动和想象的场景图象,都会或多或少地冲击着我的神经,有时候那转瞬间即逝的感觉也想努力地把它留住,于是用画笔、画刀、颜料堆砌来书写与记录,即使是只言片语,记录的过程中有时突发一股创作的冲动,并努力地把这些模糊的印迹变得清晰,《像花儿一样系列》、《女孩》、《仲夏之梦系列》、《夏日记忆系列》、《雨夏》、《送别》就是将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凝固在画布上,去体味、去挖掘人生的意味。


《雨夏》的人物原型是我的妻子和女儿,她们有时像闹山的麻雀,唧唧喳喳欢快嬉闹,脸上“开岀”灿烂的“花朵”,有时莫名地感伤流泪。女性的这种心理和情绪犹如夏日的天空,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云密布,为表现女性这种变化无常的心理和情绪,我选择夏日骤雨将至时这个极富情趣的瞬间作为依托,既与画面氛围和情调相合,又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有着千姿百态的变化和丰富的表情,反映出其体型、外貌、生活经历、内心世界等,在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时代生活的特质。


《仲夏之梦》中女孩的形象来源于即将毕业的艺术系的大学生,她是我的学生,热爱艺术,又对艺术、对人生的前途既憧憬又迷茫,因此,画面中女孩平视的目光透射着对艺术基徒般的虔诚、对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的向往,整体亮灰色调衬托出窗下逆光中的女孩,多折皱的白色裙子与背景浑然一体,素淡典雅,物象形体轮廓的处理既有实线又有模糊不定的虚线,使物象既有形又与其它物象容为一体,虚实相融,厚厚的色层、色块、斑点呈现出浮雕感。整个画面有意与偶然的色层肌理,整体的具象与局部的抽象统一,达到难以分辨是刻意为之的描绘还是偶然的肌理的效果。


《凉山风情组画》的创作,是我对凉山彝族人生活感受的艺术再现。凉山彝族自治州这块神秘的土地,农人们简单的生活虽敌不过都市的物质丰富,但却有着恬淡、多情、怡然、深情的诗意,我多次进入四川凉山地区感受彝族人的生活,每次都能激发创作冲动,最终选择凉山彝族风情最具特色的火把节的一个真实场面来展示。画面采用组画竖式构图,单个写实的特写人物,彝族特有的服饰,阳光下凉山普通的彝族人,浓郁的暖色调渗透着祥和的氛围,展现凉山彝族人质朴、善良的内心世界,和睦融洽、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透射出浓郁的诗意。


油画作品《梯》是我201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肖像研创班学习的结业作品。画面采用具象写实的表现方法,以母女的形象作为创作的主体,在压缩浅空间里完成画面视觉图形的构筑。昏暗的老屋里,母亲端庄的坐在楼梯上,内敛、含蓄,小女孩拿一束花调皮的爬到楼梯上面目视前方,活泼、清新,人物画面温馨、淡雅,泛着恬静的诗意,现代所有快节奏的、喧嚣的工作生活都在静静的、纯净的诗意中消解。线条的虚实处理注重动与静的韵律,细节刻画注重典雅,色彩的涂抹、揉擦、罩染以形成丰富的肌理。画面赋于平凡生活场景以温暖隽永的诗意,体现对人的生活状态的关注与思考,以语言图式传递诗意人生的追求。


《畅想青春》,描绘即将毕业的四位女大学生,她们青春、阳光、朝气蓬勃,畅想着即将升学或踏上工作岗位的幸福时光。画面采用写实的人物与平面的背景结合,使古典写实绘画三度空间减弱而趋于半平面化,线条的虚实处理注重动与静的韵律,细节刻画注重典雅精致。画作既注重现实人生与时代精神的观照,又注重艺术形式的表达,以增强视觉的张力。


《原野的梦》书写对自然的崇拜和人的礼赞,画面把人物作为主要审美观照对象,场景作为人物生命活动得以展示的空间,通过人物与场景的融合,构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人物的描绘利用轮廓线的运动趋向,完成古典式的视觉图形的构筑,左侧小女孩双眸甜蜜微闭,背靠椰树自然弯曲的动作似聆听着远方的波涛声,娇嫩的容颜、天真烂漫的神情映出纯洁无瑕、童趣横生的世界,右侧母亲仪态端庄成熟,回眸侧视左前方,举着的手与手交叉,与横空悬浮着的箭兰花相呼应,表现出幽雅恬静的神情。人物轮廓线的空间连接有节奏的相互呼应,抽象的赭灰色的广阔天空,在不同方位频繁不断地闪烁出亮黄或深赭的色痕,时强时弱,化做彩色的空气,轻轻地飘浮在画面优雅的时光里,弥漫出温暧的气氛。整个画面委婉而抒情,展现出的是一种诗意人生的状态。


《送别》画面中的俩女兵,其中一位是我的学生,她在大一的时候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前去西藏,她回来给我讲诉她在部队的生活,深深感动了我。部队生活离不开艰苦的训练,对于刚入伍的女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她告诉我说:“因为适应不了高原气候,刚开始训练,我就心肌缺血,喘不过气,部队组织三公里跑步训的时候,因为身体接受不了负荷,我几乎晕倒,新兵班班长让我不行就不要跑了,这时一位战友鼓励我坚持,并一直陪伴我一起慢慢跑完全程,她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鼓励我,陪伴我,这种战友情就像亲情不可分割,让我倍加珍惜。”说到这里,她开始眼角泛红,停顿了一会儿,她继续告诉我说:“困难让我们更加坚强团结,我们新兵入伍要进行夜跑,刚开始不少新兵,由于太辛苦都哭了,但这中间没有一个人放弃,大家相互鼓励坚持到终点,我因身体状态不佳,训练中时有掉队的情形,但每次掉队都有战友过来鼓励我,陪我一起度过。部队生活特别辛苦,我克服了身体的不适,收获了很多,我现在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它是我毕生难忘的经历。”


她在西藏部队生活的点滴记录以及她们的精神境界,是我创作《送别》的契机,创作这幅画的初衷是想画出“有灵魂、有血性、有温度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形象,表现战士们平凡艰苦的生活,真诚纯洁的战友情谊以及新时代青年战士青春、阳光、吃苦耐劳、强军兴军的崇高精神世界。画面构造了两位女战士在高原阳光下送别的场景,女战士脸部轮廓清晰,两眼正视前方,她们在画面中心位置,表情坚毅,俊美的形象中体现出中国军人的朝气与精神。构图采用丰碑式,体现雕塑一般的军人形象,色调为暖灰色,人物在深灰色背景的侧光中,体现高原的阳光。深浅的色层、局部与整体的构成,让画面的空间与气氛感觉出真实的环境。整幅画面力求在特定的时空场景中展示人物形象,挖掘与刻画战士们有灵魂、有血性、有温度的形象特征与精神风采,反映时代要求,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中达到艺术的感染力。


我在创作之余,就是对身边人物进行大量写生,写生既能磨练自己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一种深度解释,使之升华为艺术形象过程。写生不是单纯地描画人的外在形象,而是寻找鲜活、生动的形象,艺术地演绎他们,把“人”的现实形象演变成美的艺术形象,揭示鲜活的生命形式蕴藏无限活力和生机的大美。人物写生的过程可以说是创作的过程,是绘画创作表现生活、描写生活、对人做更深的、更文化的阐释的过程。


绘画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与积淀,
创作的来源于生活,
对画家来说,
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找到独特的表现形式记录生活,
是艺术创作的储存和升华,
绘画是生活感悟的诉说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