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让两岸“艺”起发达!
2018-11-17 黄大刀
台湾各地都有“艺术村”,这话一点不假。

从2001年“违建村落”宝藏岩转变为“台北国际艺术村”开始,在这十余年的期间里,陆续有民间团体、地方县市政府利用闲置空间,进行艺术村的规划和营运,让艺术村在各地扮演文化交流、引动在地艺术活水的重要角色。比如板桥435艺文特区、台中20号仓库、桃园马祖新村、高雄驳二艺术特区等等。

而在厦门,这样的“艺术村”也不少,成规模、又有影响力的,乌石浦油画村是其中一处。十年前,这里曾经云集上万相关产业从业者,年产值达数亿元人民币,更是大陆三大油画产业基地之一。这几年,乌石浦油画村积极转型,大批“行画”(即批量复制生产的商业油画)画工走起原创之路,成为名副其实、蜚声艺坛的画家、艺术家。


挖掘现有资源,重新诠释在地特色并做创造性的再利用,两岸“新文艺群体”正以艺术群落的方式,让在地艺术资源活化,“艺”起发达。

马祖东莒大浦聚落

艺术驻岛,一起做有趣的事

“对的人”让渔村活起来


在马祖东莒岛上,几位台湾年轻人进驻荒废许久的大浦聚落,从修缮老屋开始,挖掘与诠释聚落传统生活的背后意义,并转化为聚落合作的发展策略。而这,就是绝佳的社区营造。  

  马祖与福建近在咫尺,闽东风情浓厚,最直接反应就是植物地景。正在东莒岛大浦村编辑“东莒植物地图”的赖怡辰介绍,马祖列岛在地缘上邻近中国大陆,植物相延续许多大陆沿海一带的种类,跟台湾本岛有许多的差异,加上地质特性与台湾本岛不同,社会活动又受闽东及战地文化的影响,多样元素交织而成别具特色的马祖地景。

今年33岁的赖怡辰(上图左二)是现职艺术创作者及台北植物园园丁,她和工作伙伴陈科廷一起,在今年第二季度进驻大浦聚落,发展规划工作坊、主题小旅行、散步路线等等,提供日后岛上旅游相关业者参考,也作为来岛上的自助旅人可以搜寻到的深度旅行资料。

   

    东莒常住人口不多,目前只有200人左右。岛上的3个村落中,大浦曾是渔村,后来因渔业萧条、政商迁徙,人口严重外流,荒废了20多年。来自台北的廖亿美对这个“海上桃花源”一见钟情,在2008年成立“好多样文化工作室”,推动大浦社区营造。


“要让大浦重新活起来,不只是修房子的问题,而是要找一些‘对的人’在那边生活,一起做有趣的事情。”廖亿美表示,她陆续发起“艺术驻岛”、“以X换生活”、“创意驻岛”等计划,给了大浦新的面貌。


    赖怡辰介绍,今年的“大浦plus+”新计划,加进不同领域专业工作者的驻岛停留,分季度开展饮食、植物与光景三个主题,深入挖掘岛屿的宝藏。“我们并没有要创造多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让居民知道怎么去应用这些东西。”赖怡辰表示,“我们只是想要慢慢改变观光或者体验一个地方的方式,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去看。”


   所谓“对的人”,不只是不同领域的专业工作者,还包括想要“换生活”的旅人。征求对大浦聚落有兴趣并且有意来这里停留10天以上的人,除了来一趟旧聚落换生活的日常体验,同时协助当时进驻的工作团队一起进行活动规划设计。


 他们在这里做了一个“造岛”计划,在走访了东莒的海岸、森林、田园、军事地景之后,来自不同背景的“造岛工作坊”成员们,包括居民、暂留者、外来者、新住民等等,利用途中收集的素材,描绘各自的东莒岛印象,“从外来观点让大家了解岛上正在守护的事,也让岛内的人了解原来马祖在地的无形文化是被很多人看重的。

厦门乌石浦油画村

从复制临摹到原创

油画小镇“艺”起发达

如果和十年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盛景相比,现在的乌石浦油画村不免显得寂寥。但对厦门乌石浦油画艺术协会副会长蔡天从来说,这正代表着乌石浦的成功转型——以前是复制名画,多是画工,像生产流水线一般;如今只艺术原创,存活的都是画家,“我们这些民间的画商、画家,没有体制内的职务和工资,一天不卖画就没有收入。能够单纯从事创作,就说明作品已经得到了认可,已经战胜了生存的困扰。”

 以临摹油画外销欧美的厦门乌石浦油画村,2005年全盛时期,这里有100多家画廊,大量生产的商品画一年能创造2亿人民币的惊人产值。在2008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倚重外销市场的乌石浦油画产业遭遇重大挫折,有艺术抱负的画工由此走上原创之路。

   蔡天从介绍,商品画复制程度比较高,“就是一张可以画好多张。”只是这种大量“复制”的商品,匠气太重,随着大家消费品味的日益提升,已经逐渐退烧。

“以前一个月画个十几张商品画,然后赚个几千块,后面走起创作路线,中间也是很煎熬、很艰难。”对现在已是职业画家的黄大刀来说,转型的艰辛如今想来,还是历历在目。他不仅是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还是中国人民书画院院士和中国东方名家书画院院士,同时积极进修,今年就前往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并赴德国深造。

 10年前,黄大刀只是临摹名画的画工,画画只是机械化的工作,如今他亲眼所见,用心体会,更出生入死、翻山越岭攀爬各大雪山写生,成为业界颇有名气的“雪山画家”。

    黄大刀曾经13度进出西藏,目前已经征服了海内外十几座雪山,他将山峰之巅浓缩在画布之中,画面沉浑雄强,色彩饱满浓烈,用笔硬朗豪放,给人耳目一新的不同雪山之魂。




(黄大刀雪山系列之珠穆朗玛峰)

 

  “这是藏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博格,海拔6000多米。”对黄大刀来说,雪山、冰川、高原、边塞都是他每年如朝圣般前往写生探秘的胜地,高海拔缺氧的艰险环境反而激起他挑战的雄心与执着,同时也昭示着他创作的雄度。  

    正因为这样的艺术抱负,他的成片展现高度艺术性,售价也跟着水涨船高,更吸引来自台湾的收藏家。



蔡天从介绍,现在,乌石浦油画村已经是海内外知名的原创油画输出地。此外,不少经营业者与国际市场交往密切,乌石浦油画街还引进过不少欧洲、韩日、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前来创作或办展。

而在两岸互动的部分,今年5月,曾任澎湖县长的赖峰伟带领着参访团来到乌石浦油画村进行考察,双方达成共识,将促进澎湖与厦门定期交流,为台湾画家提供创作的空间,让两岸艺术家互相交流,推动两岸艺术的发展。据悉,近期将有相关两岸联展在两地登场。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