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书法精神品质浅探
2021-03-07 黄道周书法研究院

黄道周书法精神品质浅探

 

黄友山

 

 一、黄道周书法概述

黄道周这个名字,在中国书法史中熠熠生辉。

       在晚明风雨飘摇,动乱频仍的社会背景下,晚明书坛书风却显示了别外一番气象,它承接了宋元尚意之风,改变了明初书法千人一面,不敢追求意趣、雍容典雅、规整端庄之书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他们相约攻书,通过书法抒发自我的真性情,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澎湃激情的浪漫主义书风,被世人赞赏为“三株树”,创造了晚明书法史上震撼人心的巨轴行草,深深影响了当代书坛。其作品强调感情抒发,不墨守成规,为后来的中国书坛吹进了一缕新风,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黄道周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被后人誉为“黄漳浦体”,他的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突出,书法远师钟繇、皇象、索靖,汲古开今,在继承和发扬古典笔法的同时加以个人理解,大胆创新,特别是在书法格局和空间探索上,是晚明书法风气变革的代表,为后人指引了方向。

      黄道周,明万历十三年(1585)生于福建漳郡铜山所东门(今东山县铜陵镇),系东门黄氏开基祖启裕公六世孙。字幼元,一字细遵。少居铜山石室读书,乡人称他为石斋先生,东山亦被称为石斋故里。他是明末学者、儒家文人士大夫的代表,一生清贫,为人正直,济苍生,尽孝道,他把“忠孝”思想作为一生的信念和精神支柱,为官直言敢谏,一生著书讲学,著述广博宏富。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改庶吉士,为经筵展书官,崇祯二年进右中允。南明隆武时,任史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抗清失败后,被俘殉国,谥“忠烈”。

      二、晚明时代背景

      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崇祯朝风雨飘摇,先是严嵩、魏忠贤等宦官专权,结党营私;再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再加上倭寇侵扰,蒙古犯边,同时又伴随着清议党争。崇祯帝昏庸无能,朝廷上下腐败不堪,整个明朝犹如空中楼阁,摇摇欲坠。以黄道周为代表的充满正义感的官员虽然极力抗争,多次进谏,总因忠言逆耳,都终究失败,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

       三 、作品赏析

《舟次吴江诗册》

      简介:明·黄道周书于崇祯十七年(1644)。纸本,行书。凡十一开,每开24.836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中国书法全集》第56卷黄道周卷,荣宝斋出版发行,(图一、二)局部。

     

    赏析:此书严冷古质,方刚流美,笔势酣畅遒媚,行笔抑扬顿挫,收放有度,聚散相生,整体和谐,浑然天成。刚直忠义之气见于字内行间,用笔古朴生拙,即沉着又流畅,入古却不泥于古,而又与古法暗合,体现出对传统笔法的理解,又充分表现出个人书风特色。让人们在欣赏、品读其作品流畅洒脱的气势之时,眼前倏然一亮,被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浑扑遒媚气息所震撼。

       黄道周认为写字只能是学问中的一部分。他在书品论中提到“作书是学问之中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余素不喜此业,只谓钓戈余能,少贱所该,投壶骑射,反非所宜,若使心手余闲,不妨旁及。”这就是他对书法精神的领会。书法的本源是汉字,汉字代表着学术文化,他是书法的根本。书法艺术所包含的技巧、技法,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面前,文化应排在首要地位。历来传统书法以境界论高低,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先修学问品德,再谈笔墨工夫。先修圣贤之道,再涉名家书帖,以达到学养、境界内外兼修的道德、艺术标准:“人品为上,书品次之。”这就是传统辨证思想的理论核心,后来的文人士大夫把这个理论用到书法等艺术门类的品鉴上来。

黄道周处在一个朝代交替的特殊时期,此时朝政昏乱,干戈不息,清兵入侵,民不聊生。目睹这一切,他悲愤交集,严肃而残酷的政治斗争时时影响着他的性命和生活。但他毫不畏惧,立朝守正,犯颜直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直至献出自已宝贵的生命。“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就是有这“浩然正气”,使他能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大无畏精神。心中有正气,下笔当有扛鼎之力。由此我们可以窥见黄道周的书法作品中,在谋篇布局及结体安排上所流露出的崛劲和缠绕,似乎是一个文官面临国家危难而又无可奈何,出自内心痛苦的宣泄。他的书法达到了无众生相的独特意境,形成了大刀阔斧,纵横捭的风格,细品他的作品,(见图三)似有一种“推倒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气概,细细品赏,能使人热血沸腾,催人沉思。他的书风源远流长,万人景仰,受其影响的近代名家如沈曾植、潘天寿、来楚生、沙孟海等。

作品赏析:偶答张湛虚大理诗轴。崇祯十五年(1642)纸本24471cm首都博物院藏。中国书法全集第56卷,黄道周卷。

释文:王鳯辞野色,人理绝鸿音,偶亦谈新政,因之生聖心,烟青星斗迴,霜白海门深。不敢闻嘤鸟,闲关写素襟。偶答张湛虚大理,黄道周。(写此诗时黄道周被放归,后还山守墓)

  出山答朱白甫诗轴,见(图4)崇祯九年(1636)纸本167.562.5cm台北蘭千山馆藏。中国书法全集第56卷,黄道周卷。


 释文  投锄新计别狙猿,不怪雄鸠巧自捺。现有空山索苦筍,更持白水滴盐梅。乘凫集屿能多少,一鹗穿云自闭开。管葛许身常误事,灯前谁与别论才。岀山答朱日甫作,黄道周。(写此诗时黄道周被召回赴南都官复原职,时清兵南下势如破竹,诗中流露出赴朝廷的内在心情矛盾)。

       黄道周的行草和草书都具有特色。见(图三、四)其行书、行草书字形大多呈欹侧势,但又保持结构的重力平衡,布局巧妙,错落有致。行草结合,交错使用,衔接紧密,行距宽,字距紧。使人感觉到书写时的感情在激盪,体现出参差错落的节奏感。

      书法是书家感情的流露,书家通过把握全局,注入自已的感情,通过手中之笔表现出来。深入内心的心灵感悟。黄道周也常用一些墨色的变化来增加作品的厚度和质感,他掌握了传统的古隶、八分书。章草的铺毫方折用笔,轻重、方圆、藏露、纵收、迟急、连断、巧拙、浓淡,把黑白、虚实、润澡,加之险劲欹侧的结体和跌宕起伏的空间巧妙组合,相互辉映,使作品显示出酣畅淋漓、浩气凛然的大家风范,令人叫绝。

      黄道周尤猜于楷书,存世佳作尚多,孝经是其代表作。见〈图5)局部。《孝经》书于崇祯十四年(1641)纸本,楷书十三开,25.813.9cm。故宫博物院藏。孝经册页款暑:崇祯辛已(十四年)八月黄道周再识于白云之库。可见此篇《孝经》正是刑部牢狱内所作。






黄道周以“忠孝”思想作为一生的信念和精神支柱,认为《孝经》是道德之渊源,治化之纲领。这种“忠孝” 的思想反应在书法创作上。字体端庄严谨,遒劲方刚,法度森严,气韵生动。黄道周在狱中一年多时间共写了120本考经,大部分流入民间,有几本流入宫中。后死吟等三十首诗卷。见(图六)局部。此书书于隆武二年(顺治三年,丙戌,1646 62岁,此诗为黄道周被俘后、就义前所作,同年三月五日在金陵曹街殉国。纸本23.7240.4cm。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书法全集第56卷《黄道周卷》,荣宝斋出版发行(199411月北京第一版)。

黄氏小楷以魏晋精神为主,深得钟太傅之秘,清宋晕说:“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此诗字迹于清劲中有腴润,秀雅中有刚健。王文治在《快雨堂题跋》说:“黄道周楷格遒媚,直逼钟王。于精熟和美之中含质朴之韻,茂密谨严之中得潇洒空灵之旨。其骨格苍老劲健,体态峭历方刚,刚正忠义之气发于字内行间”。按《年谱》黄道周:“隆武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至留都(南京)”。二月九日已在南京监狱,此卷五律诗都载于《黄漳浦集》卷四十四,故此卷当书于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二月九日后至三月五日殉国前。国巳破、身将死,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他毫不畏惧,泰然自若,心如止水,其作品一丝不苟,字体方整,笔法劲健洒脱,真实体现了黄道周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不得不为此感到唏嘘。

四 、黄道周的书法继承创新精神对于当代书学实践的意义

      黄道周书学思想的形成、书法风格的创新,引起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待传统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传统是根、是源,不入古就难岀新,只有从传统中吸取精华,去领会古人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人文情怀,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突破藩篱,学有所成。黄道周的书法精神品质就在于立足传统,但又不迷信传统,面对众多经典,如何选择取舍,他不随波逐流,他另辟蹊径,大胆体现自我,为我们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榜样和成就,最终能自成一家。沙孟海先生评价其“黄道周学问品格、皆第一流。他对于书法,要在二王以后另辟一条路径来。”充分肯定了黄道周书法的杰岀成就,创造出涵盖时代,启迪后人的意义。

      本文对黄道周书法精神品质作一个初步探折,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但乃希望我们一样在学书的道路上能做到“既学古人又变古”勤耕读、勤临池,加以融会贯通。黄道周在《赠高仲兄丈正语轴》有几句话值得深思。其云:“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故立志之劭,渊贡其精微,体就之安神明谢其琢璞也。”这就说明书法之根本不但要学习古人,更重要的是要体现自我。只知道修饰琢璞,则神明不至,心志不显。这就是黄道周对书法艺术精神的体会。值得我们深思。综上所述,从黄道周身上,我们学到了做人为艺、以德为先、以学为本、贵在创新,的立根之本,终将获益终身。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