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藤萝系甲》系列尺寸:160*180cm材质:布面油画
在涂启先的工作室,一幅作品静静矗立,缠绕的藤蔓与坚韧的枝干在画布上交织,如同他三十年的艺术生涯——在命运的裂缝中挣扎生长,却始终向上追寻着光。
命运转折,从学院走廊到人生战场
1993年的夏天,本该是涂启先艺术人生的起点。当他踏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校门时,未曾想到三个月后,命运会以如此残酷的方式改写他的轨迹。
涂启先的二哥,全家的经济支柱和精神依靠,因车祸骤然离世,十九岁的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继续学业意味着家庭失去最后的支撑,退学则要放弃刚刚开启的艺术梦想。
在绝望中,学院旁的一家画廊成为他的救命稻草。“那时临摹一幅陈逸飞的江南水乡,能换来一个月的生活费。”画笔成为他对抗命运的唯一武器,东南亚藏家购买这些复制品的同时,也无意中资助了一个艺术家最初的成长。
这段经历在涂启先心中埋下双重烙印:“我感激那段日子让我活了下来,但也深知纯粹的模仿是对艺术生命的消耗。”2008年他获得福建省第五届青年美展金奖,坚定了他走艺术创作之路的初心。

《戏曲人物》系列尺寸:88*148cm材质:布面油画

《戏曲人物》系列尺寸:88*198cm材质:布面油画
央美深造带来的认知革命
2013年初他毫不犹豫选择北上继续学习,“央美是我的梦想,我只选央美”。
“当我走进央美校园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往的艺术认知是多么的局限和狭隘。”这位已经拥有二十年丰富职业经历的画家,在央美的课堂上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每一位老师的教诲,无论是色彩的运用、构图的技巧,还是艺术史的理论,他都用心去学、去悟。
在绘画技法层面,涂启先认为还是需要回到基本功上来。“我认为所有的绘画语言都来源于对形和色的绝对把握,之后再不断做减法才有可能产生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油画高研班以模特写生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围绕素描造型与色彩表现两大维度开展的专项训练,针对性强且层次分明,不仅有效强化了他的艺术表现力,更为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创作能力的进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肖像》系列尺寸:30*40cm材质:布面油画

《肖像》系列尺寸:90*120cm材质:布面油画

《肖像》系列尺寸:40*80cm材质:布面油画
人体写生课上,冯杰教授基于色彩学原理,精心构建视觉教学场景。当人体模特呈现浅色调视觉特征时,他会选用色相相近且饱和度较高的衬布进行搭配,通过构建高调色彩体系,营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张力的写生场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直观地展现了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关系,更通过实际案例深化了学员对色域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冯杰教授指导学生创作
“冯杰教授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审视一幅作品的内在价值,更引导我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和社会影响。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努力使每一幅作品都能传达出独特的思考和情感。”

《镜》尺寸:160*80cm材质:布面油画
“中央美术学院的学习氛围极为浓厚,我当时就读于油画班,我们经常与综合绘画及古典油画的同学们互相探访、交流学习心得。路昊教授引导我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作品,鼓励我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手法,而是要敢于尝试新的技巧和视角。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开始尝试将一些新的元素融入我的油画创作中,这种前所未有的尝试让我的作品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学会了如何跳出框架思考,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而是勇敢地探索未知的艺术领域。”

路昊教授示范创作
在央美的日子里,涂启先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与朋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都怀揣着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在与这些优秀人才的交流碰撞中,涂启先的灵感得以激发,创作思路也变得更加开阔。他逐渐意识到,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它需要与外界进行不断的沟通与对话,才能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涂启先还积极参加各类艺术展览和讲座,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在央美的这段经历,为涂启先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仅在这里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和创作理念,也为他后来“藤萝系甲”系列的诞生埋下了思想的种子。
任他东西南北风,把画画好
在涂启先的工作室里,时间以另一种方式流动。

拒绝无效社交,每日与画布独处12小时
近五年,他将大部分创作精力投入“藤萝系甲”系列,“每幅画都是自我解剖的手术台。”涂启先这样描述创作过程。这些作品不再追求外在的认可,而是转向内在的和解。
“城市里也有草木,但那些都是被规整过的,在一种都市美学的强制下,他们的生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观赏。所谓的城市,就是杂草没有权利生长的地方,它只给观赏性的植物留存空间。都说城市异化人,把人格式化了,在城市里,人活得累,草木也活得不自由。自己总以一种羞答答的方式努力成为不被拔掉的野草。”
“沉没于森林,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树缠藤,藤缠树,所有的一切都在疯了似地野蛮生长,这就是一种生命存在的状态、任性和不妥协斗争状态,执着地强调一种自由意志,不断地追求个体存在的合理性,我一直在等光的到来,藤蔓蜿蜒缠绕就是为了迎向光的方向。再由藤蔓生长的姿态想到我那一生忍辱负重,不屈不饶的母亲,从而引发我对人们生活状态下的思考,芸芸众生又何尝不像藤蔓一样,生活就要向光而行。”


在森林里创作《藤萝系甲》系列
三十年的职业画家生涯,涂启先凝练出这样的心得:“把画画好是唯一出路,要不断学习。”他坦言自己“经常自我怀疑”,而破解之道唯有“读书学习、思考、交流”。当被问及如何成为受欢迎的艺术家时,他淡然一笑:“作品要真诚、要深刻、要有创造力。”

《老外学戏》2024年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面对艺术市场的低迷,涂启先却显露出异乎寻常的平静。这种定力源于他的“藤萝系甲”哲学——如藤蔓般柔韧地适应环境,又如甲胄般坚守内核。

《藤萝系甲》系列尺寸:160*180cm材质:布面油画

《藤萝系甲》系列尺寸:90*130cm材质:布面油画
在央美的土壤中萌发的思考,如今已成长为独属他的艺术语言,并将其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涂启先指导学生创作

2025年多位学生作品在《福建省第八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中获奖
在涂启先的“藤萝系甲”系列中,缠绕的藤萝既是被束缚的象征,又是向上攀援的生命力。他笔下的藤蔓在挣扎中寻求平衡,在纠缠中创造秩序。这恰如他的人生,从辍学少年到作品被美术馆收藏、入选全国美展的艺术家,涂启先从未回避命运的粗粝纹理,而是将其转化为艺术的肌理。
当生活的荆棘刺破掌心,有人看见伤痕,有人却能从中生长出新的纹路。艺术从来不是逃避现实的象牙塔,而是将裂痕化作光线的棱镜,那些在调色板上调和的色彩,终将在生活中晕染出希望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