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快的色调里,藏着东方写意的灵动与西方油画的厚重
2025-08-28 陈丽勇
当我们谈论风景油画,往往习惯于将其视为一种对自然的再现或模仿。然而,在陈丽勇的艺术世界中,风景绘画并非对外在世界的简单摹写,而是一场向内深入的旅程。在他的画布上,油画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西方舶来的技术体系存在,而是成为艺术家表达东方诗意与生命体悟的感性媒介。陈丽勇的风景油画作品,以其鲜明的视觉气质和深沉的精神向度,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风景绘画的哲学路径——那不是眼之所见,而是心之所感、所悟、所生发的意象世界。



陈丽勇《闲庭风清》150x150cm 2025年

陈丽勇的艺术语言具有一种鲜明的双重性:生猛又细腻,自由而克制,厚重且空灵。这种张力源于一种根本的创作姿态——他并非在描绘风景本身,而是在组织一场关于感知的戏剧。画布上的一切元素都服务于一种总体性的情绪结构与心理氛围。因此,他笔下的风景从不试图告诉我们“树是什么样子”或“山应该如何观看”,而是邀请我们进入一个由温度和情绪、记忆与渴望所构成的“场”,在其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自然与生命本身的节奏与呼吸。


陈丽勇《蓝野食云处》120x200cm 2025年

陈丽勇的用笔毫无迟疑怯懦之感,往往率直而肯定,甚至带有一份“生猛”气息。这种生猛,并非粗野或草率,而是一种发自本真的力量感,是手腕与心灵同步的直抒胸臆。笔迹的走向、压力的轻重、颜料的厚薄,共同在画布上雕刻出时光与情感的痕迹。观众无需辨识具体的物象轮廓,仅从这些纵横交错、起伏跌宕的肌理之中,便能感知到风的流动、雨的浸润、林的摇动、山的沉静。这种肌理不仅是可见的,甚至是可触的,邀请观者进入一种全感官的审美体验之中。


陈丽勇《闲庭风清·2》150x150cm 2025年

值得注意的是,陈丽勇画中那种看似无序却又仿佛遵循某种内在的节奏的构成方式。这揭示出他艺术创作的核心方法:它不是对自然秩序的遵循,而是对内心秩序的建构。那些抽象化的块面关系、那些仿佛偶然滴洒却又恰到好处的色点,实则受到一种强烈内在逻辑的支配——即艺术家那一刻的情绪波动、那一瞬的生命感悟。正因为如此,他的画面往往同时具备两种似乎相悖的气质:一方面是即兴的、自由的、甚至放纵的挥洒;另一方面又是凝练的、克制的、富于结构感的经营。他的每一幅画,都自有其生成、爆发与沉淀的完整法则。


陈丽勇《彩林暮野》120x200cm 2025年

陈丽勇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生命活力的赞叹与对生活热忱的抒发。那些交织碰撞的色块、涌动翻滚的笔触,在无序与有序之间取得平衡,仿佛自然本身生长的力量——野蛮、自由,却又隐含内在的法则。这种“生猛”的气息,正是源自画家对生命状态的深刻体会与真诚表达。在他的画面中,没有冷漠的疏离,也没有甜俗的媚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挚而饱满的情感温度。


陈丽勇《鼓浪屿八卦楼》80x160cm 2025年

陈丽勇的风景油画,最终指向的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心象独白”。这些画作,是他与自我对话的痕迹,也是他向世界发声的方式。它们不旨在讲述一个具体的地点或故事,而是希望唤起观者某种普泛性的心境共鸣——那种面对自然时油然而生的敬畏,那种独处时的冥思,那种于沉寂中感受到的生命蓬勃。


陈丽勇《蓝野风吟·3》80x100cm 2025年

陈丽勇以其独特的色彩谱系、充满生命动感的笔触语言和深邃的诗意表达,为我们展现了油画这一媒介在表现东方心象时的丰富可能性。在他的这些直抵人心的画作面前,我们感受到的或许正是艺术最本真的力量。陈丽勇以他的画布为舟,以画笔为桨,徜徉于物与我、外与内、可见与不可见之间,最终抵达的,是一片属于他也属于每一位静观者的、广阔而幽深的心灵风景。


陈丽勇《蓝野风吟·5》80x100cm 2025年


陈丽勇《蓝野风吟·7》80x100cm 2025年



陈丽勇《休闲小院》60x120cm 2025年


陈丽勇《可宿美院小院》60x120cm 2025年 布面油画


陈丽勇,1988年生于福建省,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新文艺群体艺委会委员,华安县美协副主席,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 。福建省文联“十四五”时期“文艺英才计划”美术青年人才。

出版个人作品集:

“澄怀味象”陈丽勇油画作品集

个展:

“澄怀味象”陈丽勇油画作品展

“心象独白”陈丽勇油画展

作品被福建省美术馆、苏州美术馆、大芬美术馆、天和美术馆、凤凰美术馆、威海市美术馆、威海市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