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未曾入伍却深植军旅情怀的画家,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等国家殿堂珍藏;他热爱军队,尊崇军人,虽没能穿上军装,但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军营,为战士们作画;他创作的135米红色长卷,以笔墨再现中国革命史诗;他的画作作为国礼赠予联合国与巴林王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他,就是一级美术师、国防大学原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杨幸郎。
从小小连环画到世界殿堂
1959年,杨幸郎出生于福建漳州长泰坂里乡一个普通的农家。闽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他的艺术天赋。少年时期,他就展现出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和过人天赋。“记得上学时,我最喜欢临摹连环画的插图,常常因为画得太入神而忘记时间。”杨幸郎回忆道,当时坂里乡交通不便,读中学的他在美术老师的启蒙下练习绘画基本技巧,用白描练习连环画。后来走出大山,先后求学于集美师专、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有缘认识很多大画家,在著名鉴定大师、《清明上河图》发现者、专家杨仁凯先生推荐下,和著名画家关山月大师结缘,在大师指导下,主攻山水、梅、花,笔耕不辍并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厚重雄浑、浩渺飘逸的艺术风格。
数十年来,他足迹遍及祖国山川,擅长山水、花鸟、写实与意象,从井冈云海到江南春色,从黄山奇景到北国风光,自然万象皆化为笔下生机。“艺术唯有根植生活,与时代同步,方能获得持久生命力。”杨幸郎始终将创作与家国命运相连。其作品《江山多娇》《飞泉珠玉作琴鸣》《红日照群山》《春光》《红色春天》等先后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中央军委八一大楼、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花开富贵》作为国礼由巴林王国永久收藏;《国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2013年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代表参加联合国公共行政日活动。2018年,他更被授予“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国务外事国宾礼特供艺术家”“中国国务外事国宾礼形象大使”称号。

旭日东升

红色漳州
笔墨丹青绘就军旅情怀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杨幸郎的画作逐渐具备了独特的风格,并在北京等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

春色

川江云起
2001年,成名之后的杨幸郎受聘于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到部队后,杨幸郎更是将自己敏锐的艺术触角,深深根植于基层部队和官兵之中。“我经常深入训练一线采风,在与官兵的交流中,总会有灵感迸发。犹记得第一次下连队采风时,看到战士们训练的场景,那种阳光之美深深震撼了我。”杨幸郎说。从此,军旅题材成了他创作的主旋律。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杨幸郎虽未身着戎装,却以艺术投身强军事业,他为全军各大军区创作书画作品获得荣誉证书300多本。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幅长达135米、高1.5米的巨幅泼彩中国画《红色记忆 高山仰止》在福建省美术馆震撼亮相。这幅杨幸郎倾注十年心血的作品,大胆突破传统取材范围,以大写意、大泼墨的手法串联南湖红船、井冈星火、遵义曙光、延安宝塔等新中国革命历程中极富象征意蕴的重要事件或符号,艺术再现了新中国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

杨幸郎正在创作毛泽东诗意图
其将虚与实,远与近,浓与淡,明与暗简约组合,天水无界。其笔触展示的浑厚凝重的多层次重叠积染,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大自然的恬静与灵动,同时透过酣畅淋漓的笔墨,展示气势恢宏磅礴。“百米画卷不仅是技法的突破,更是对革命精神的致敬。”杨幸郎坦言,创作中他反复研读党史军史,甚至重走长征路,只为捕捉历史瞬间的神韵。该作品在全国巡展时引发强烈反响。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此外,其创作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巍巍井冈山》等更是成为部队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作品多次发表于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杂志、解放军文艺,论文作品多次发表于《国画家》刊物,并出版10余部不同风格的国画专集。其作品连续多年入选军事文化节,2022年《红色春天》获“军旅美术作品入围奖”,《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多次专题报道其艺术成就。“我的遗憾是未能从军,但能用画笔服务军队,此生无憾。”杨幸郎说。
“仙子”归处再绘故园乡情
青年时期的杨幸郎徜徉于水墨山水之间,在氤氲墨色与朦胧光雾中捕捉自然生命的律动;步入中年后,他潜心探索彩墨山水的艺术秘境,以遒劲墨线与斑斓色块谱写红色史诗。始终心怀桑梓的他,最终选择以画笔反哺故土,在漳州的水仙花田里找到了艺术生命的二次绽放。
在中国,水仙花以漳州盛产品种最为著名。每年,有数百万粒水仙花球远销世界各地。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对水仙花的喜爱,2018年他返回家乡漳州,并走进水仙花生产基地,晨曦中沾露的花苞,暮色里低垂的玉盏……都成为他画本上跃动的精灵。
“水仙花算是我寻找故乡记忆的寄托,画起来非常畅快,一画就是一整天。”杨幸郎向记者介绍,水仙花的独特魅力和内涵,给他丰富的灵感,让他得以构架出具有自己独特行为风韵的艺术空间。历经数月的潜心创作,《漳州水仙花》画集在2019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以粗犷大写的笔意将色墨交融、墨色互渗的着色泼墨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色彩饱和而不浊的清韵雅致,不但显现出了水仙花的玉立风姿和冰清玉洁的品性,更彰显了它“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的风韵。其中多幅作品还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展出。
如今的杨幸郎还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一名客座教授,他常常跟学生说:“艺术创作就像一场修行,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他看来,艺术家的价值不仅在于创作了多少作品,更在于通过这些作品传递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去年,杨幸郎在全国举办了4场国防教育红色主题巡回展。今年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只要还能拿起画笔,我就会一直画下去。”杨幸郎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来源: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