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画画有什么用的思考,胡思旗和他的画友们
2021-03-30 胡思旗
胡思旗 (半刀)
1975年6月出生,毕业于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创办大雅传奇企业。
厦门水彩画会会员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
厦门文件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
厦门工业设计学会秘书长





关于画画有什么用的一些思考
文/胡思旗


画画到底为了什么,画画有什么用,到现在还是没有想得太清楚。不过人类追求百无一用的东西很多,比如诗歌就没什么用。有一次作为自己也画画的老爸问我,你画这么多画,画画来作甚,这一个看是低级的问话竟然是非常哲学的问题。我竟无语。想了良久说,也许哪天就卖掉了。


不过现在画画的人实在太多,随便朝街上扔个砖头,都能砸中好几个。写生群是一个又一个。这年头还是得好好想想这问题。


《围城》里的方鸿渐到海外修哲学,不好好念书就修哲学。更有甚者到国外修中文。哲学也没好好修,混了个假文凭回国就业。不过粗浅的哲学观让方鸿渐看世态炎凉看人间冷暖看得通透,却也让他负能满满,消极一生。方鸿渐和鲍小姐苏小姐之间的玩世不恭吊儿郎当表现不俗。直到遇上唐小姐,爱情的多巴胺以及肾上腺素飙升,情感第一次战胜了理智,这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主动了。爱情有时候带来的非正常现象,在理性之外促发了艺术家的激情,很多优秀的作品就产生了。当然也有对艺术表达对象的热爱,也同样适用。



但,即使有着这样那样的激情,理性的思考还是必要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总要探索追求。人生太多问题需要明辨思考,有太多问题没有结论。很多哲学家思想家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思考了这些问题。人们也通过这些哲学论著找到一些思考的方法论。画画也一样,无数大师创造了绘画的流派、思想。画画本身的价值是人类精神进阶的产物。这里我指的是我自己画画有什么用。对于当下的社会,个体的行为怎么能形成集体的意识认知。关于绘画自我、本我、无我的思考与形成个性语言和客观世界的对话,怎么表达我的思想。但仔细一想,并不是你要表达什么的问题,而是思想本身太空洞无物,只是一些不成形的社会观,精神面貌也达不到形而上的哲学高度。那就是我画不好的原因。作品拿出来扔进艺术的大海里,荡不起一点涟漪。

我思故我画,而我除了画画过程追求的构图、语言、形式这些东西貌似进入了画家该有的状态。而实际上画作还是趋于平庸。


艺术思考,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践行过程中的对艺术总体目标的辩证、梳理、确立、打破。逐渐形成独特个人风格语言,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理论。塞尚、高更、梵高、德彪西等作品及思考开启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意识流文学作品《在路上》、《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这些划时代的代表作品,让我们看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如同找到进入某种精神状态的法门。


而当代艺术多样化的本源要追溯到后印象主义。从那个辉煌的阶段吸取养分。寻找自我意识的心路历程。“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知生焉知死”,对这问题的思考,最终形成形而上的思考,形成哲学思辨。艺术思考也有一样的本体、本源问题,要的不是具体答案。


胡思旗《强迫沉默NO1——4》布面油画 40x40cm 201606



艺术哲学思考则是对自己创作过程不断的辩证、否定,向心而作,向死而生。那么画画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答案就在过程之中,千人千面,个体理解的片面性以及语言的局限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领悟而如是说。


想着想着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又好像更加糊涂了。撇开灵魂的拷打,大可以快乐的作画,随心所欲的作画,没有人限制你的自由,而是自我的牢笼限制了自我的想象。但是你不能一直重复的去做一件一直重复的事情。所以思考否定是肯定需要的。以前总以为个人风格就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绘画语言,这个理解现在想起来肤浅之至。个人风格应该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与思考之中逐渐形成的个人语境。不然就像一台复印机不断复制自己的作品,一张就代表了你的全部。

所以思考带来认识的改变也许就会在你践行的时候体现出来。有用、无用又是辩证中的悖论,在架构、方法中不断的验证,从而得到升华顿悟。

黄永生老师说的对,多看书,特别是哲学书。以前虽然看了不少,但不同人生阶段应有不同的心得感受。得重看一遍,为那个空洞的自我找些方向。也让自己更智慧一些,去面对人生各种无解问题。


感受者站在轨迹临界点
差不多是一个上帝视角的反面
这让他感觉
结论
就在开始的地方
旁观者戏谑地微笑
他一脸茫然
历史夹杂着当下
庞大而精密的机器
碾轧而过
眼睛刺痛
瞳孔放大
去看一眼最后的光

历史感和现场感的问题 

一切过去的当时正在发生
现在进行的正在步入历史
对象和自己建立一种时空的联系
这种感知超越当时的情感
表现思想层面的构架
比如孤独
比如对抗
客观的印象
主观的掠影
都被过滤
历史剩下的记忆是模糊的
这种模糊的印象是思维雕刻的痕迹
貌似被提炼其实是忘却的
这些感知汇聚成集体记忆
产生集体共鸣
而被部分类似体验的所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078